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沫沫的静好岁月
沫沫的静好岁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620
  • 关注人气:1,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岁的宝宝总喜欢自言自语碎碎念,难道他是个小话痨?

(2021-07-09 09:36:21)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f0aaa57c3440437493ff60e6410840ed.png

今天下楼遛狗,正碰上邻居带着自家3岁的小娃娃上楼。

偶遇难免要和邻居闲聊几句,她家的小家伙乐呵呵地看着我手里的狗绳,开始连连发问:

“阿姨,是你养的狗吗?”

“阿姨,我可以摸摸狗狗吗?”

“阿姨,我能不能抱抱狗狗啊?!”

“阿姨,狗狗叫什么名字啊?”

“阿姨,阿姨,狗狗冲我吐舌头啦!”

……

整个问话快速又连续,完全没有给我回答的时间,他已经蹲在地上,对还算温顺的小狗狗又是摸、又是抱,还不忘冲着狗狗“汪汪”叫着企图用狗狗的语言交流……

可爱至极!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8df33a3f8d5f44ccace0f73a8b6afe90.png

邻居笑着对我说,她认为她家的小宝是个标准的小话痨,天天在家里,除了睡觉和吃饭、吃零食占着了嘴巴之外,其他时间每时每刻都充斥着他的声音。

除了偶尔需要大人回答他的各种疑问之外,宝贝都是很快乐的类似自言自语一般的碎碎念,完全不需要父母和他对话。

宝贝会和娃娃对话,和小鱼聊天,还可以和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打招呼,有时候仿佛是沉浸在自己的空间一般,还让邻居一度担心孩子会不会有自闭症之类的问题,特意带孩子去医院做了好多检查,确认无恙才放心。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6f14a53ae0214fd49b2c0b21c9c9c8a9.png

其实针对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邻居是真的担心过度了。看着孩子灵动的双眼,以及快捷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就完全可以判断孩子是聪明伶俐活泼的。

1、自言自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

人类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语言,一种是外部语言。

在宝宝3岁之前,语言学习多是输入为主的外部语言,通过和父母家人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倾听逐渐习得,并融会贯通。

当孩子出现自言自语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语言输入的能力,开始从外语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可以完全掌控语言输出的能力。

所以,自言自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97d7189630f44b0a92ea3016078ab67f.png

2、自言自语多出现在孩子游戏过程中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一个“万物有灵”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是,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灵动的。而这个阶段也多发生在孩子的2-3岁。

“万物有灵”阶段和孩子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阶段发生重合,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孩子在游戏中自言自语的情况。

因为孩子认为他的玩具是有生命的,所以他要和玩具有所交流。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eee1f00f81a24941aef9c09c7a70eda0.png

3、自言自语是孩子内心活动的一种习惯性表达

有些孩子的自言自语,完全是他自己内心的一种独白,或者自己想法的一种表达。

比如他看到一个新玩具,研究来研究去之后,会习惯性碎碎念:“这个玩具要怎么玩呢?”这个时候,他通常是不需要家长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已。

比如孩子在独自外出游戏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碎碎念,好像身边真的有个小伙伴一样。这是孩子在和自己思想中幻化出来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他们在共同奔跑、追逐、打闹、嬉戏等等,既排解了孩子的孤单,也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这也是孩子语言上的一种自我调节机能,通过碎碎念,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befb4784a2ab444eb646e9da18f984bd.png

宝宝的语言发育是有自己的规律可循的,对此,也有语言专家做出了总结:

1、5-6周的婴儿,除了哭之外,可以发出一些“啊啊、哦哦”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爸爸妈妈只要用心听,仔细判断,还是能够清楚地知道宝宝的需求。

2、12-16周的宝宝,高兴时可以大叫,还能够咿咿呀呀地和妈妈交流、对话,还可以发出类似“k、g、p、d、m、n”的音节。

3、28周的宝宝,能够发出ba、da、ka等音节,所以有些爸爸妈妈会比较惊喜,宝宝可以叫“爸爸或者妈妈”了,只不过这个时期还多是宝宝无意识的发音。

4、32周的宝宝,已经知道利用发音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比如双音节的“ba-ba、ma-ma、da-da”等,都可以和照顾他的家人相符。

5、10月龄的宝宝,能够通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变化来理解“对”和“错”,根据大人的表情判断出“不”,知道父母说“再见”的时候摆摆手。

6、1周岁的宝宝,平均可以说2到3个字。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c07c9c74fcf646a6a3afffa7c4abf6bc.png

7、15月龄的宝宝,开启了自己的“外星语言”来和爸爸妈妈对话,让爸爸妈妈猜测他的意图。

8、2周岁的宝宝,能够说出简单的句子,并且准确地区分“我”和“你”的不同。

9、3周岁的宝宝,语言能力已经相当了得,天天叽叽喳喳,即便口齿不清,忙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10、3-5岁的学龄前宝宝,进入到了语言高度发展期,听懂且能够准确应用各种基本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708/852ffdb45ce44c3199a3b51afec7539b.png

除此之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语言发育特点,只要大致符合规律,至于早一些时日、晚一些时日,都不是大问题,爸爸妈妈不必草木皆兵。

不过若是相差太远的话,还是要早日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