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固然是“谦受益,满招损”,但家长若是过分谦虚,也容易毁了孩子

(2021-05-30 16:06:19)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9c827858ed464b5f865eeb2823245f70.png

今天上午大宝的兴趣班开家长会,无外乎就是本学期即将结束,老师需要告知家长以及孩子们新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

在家长会中,老师忽然问及一个问题:“咱们班里谁自认为自己数学很好的,请举手。”

家长们坐在教室后面四处张望,有一个孩子高高的把手举起来,看来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相当的自信。可是很快他的妈妈就坐在后面“指挥”开来:“你的数学真的很好啊?!上次还错了两道填空题呢!快把手放下来吧!”

那个孩子有些讪讪地看了看自己的妈妈,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手放下了。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87eb9880103f4cb3b66a644e604e2fb3.png

这个孩子我也很熟悉,因为在数学培训班,他和我家大宝也是同班同学。虽然成绩算不上一骑绝尘,但也的确还算优秀。每每公布考试成绩,他也能够稳稳地在班里占前5名吧。

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们虽然没有很密切地交流过,但是也偶尔会在接送孩子碰面的时候聊上几句。

孩子妈妈属于那种很是谦虚的人,动辄极力夸赞别人家孩子成绩如何优异,而当别人说自己家孩子也很优秀的时候,就立即谦虚万分,表示自己孩子真的不如别人家孩子,然后再竭力列举二三事来证明。

若是家长们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倒也无所谓,偶尔几次孩子们正好也放学,她家孩子就会站在距离妈妈远远的地方,估计他很清楚妈妈是不会夸赞他的吧!

孩子那种很明显的失落感,很可惜他妈妈总是看不到。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c394b550de7d436bb37bd90298af94a7.png

正如这次,我同样坐在教室后面,再次为这个孩子妈妈的情商堪忧,也真的为这个孩子觉得惋惜,好好的一次建立自信、让自己能够有勇气更进一步的机会,就这样白白的消失了。

这大概源自于家长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那种“谦受益、满招损”的想法。

成人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为人要谦虚,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世界那么至善至纯,他们往往会把家长自认为“谦虚”的说法当真,从而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实力与能力。

这样对孩子岂不是很不公平?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4199364698e145ad9b6cee24920581e5.png

我之前有位朋友,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把所谓系列早教搬到了家里,什么黑白卡片、闪卡等等,贴在宝宝的小床边,美其名曰“启智”;

2岁开始,孩子还不怎么流利说话,就能够坑坑巴巴地和她一起背唐诗宋词,英文对话……

孩子在这样的陪伴下,当然是收获满满,也能够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崭露头角,得到无数的赞扬。

这个时候,朋友那种莫名的“谦虚感”就上了头。每当别人夸奖自家女儿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时候,她总是连连说“NO”,还会不断地列举出孩子的一些“劣习”:比如吃饭挑食、背书慢、注意力不甚集中等等……

渐渐地,孩子开始拒绝类似的“人前表演”,也不再积极主动的背诗、算术、说英文……而且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对任何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分外敏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卑极了;5岁的时候,居然有了“自闭”的倾向。

朋友格外后悔自己曾经的行为,可惜孩子的状态却越来越糟糕。每每提及,我的心都忍不住痛,那个巧笑倩兮的小女孩,再也回不来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9178ca841e5840b08cbb4c1c65422dd2.png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他们尤为需要赏识和鼓励。而且他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越来越好。

赏识教育就是要家长积极寻找出孩子身上的亮点,在这种光环的映射下,通过家长不断地认可和鼓励,让孩子的光环能够越来越大,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过分谦虚的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抹杀孩子身上的光环和亮点,总是拿自己家孩子的短板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并非是家长不爱孩子,而是爱之深,总想要孩子处处都好,时时优秀,所以难免望子成龙心切,也难免会要求更多。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530/b4cfed67cdd446579fd18662e78cd125.png

所以,“谦受益、满招损”固然很对,但更多是对成人处世态度的一种训诫,而非是家长对孩子的做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你想要孩子优秀,不妨多夸夸他,在人多的时候夸他,在家人面前夸他,在他做了一点点事情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夸他,当然一定是要在“有的放矢”的前提下夸他,而非盲目地“尬夸”,那么孩子一定会在家长不断的认可和夸奖中修正自己,从而越来越优秀。

相反,倒是那些动辄就过分谦虚的说自己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成人式虚伪,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好,或者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从而更加自暴自弃,或者干脆无望的让自己沉浸于自我世界不肯走出来,这样才是最可怕的结局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