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慎终追远;今天不妨给孩子一次生命教育吧

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7.itc.cn/images01/20210404/f0e5dcb4cdab4e24a355cb47ad78e720.jpeg
清明,万物生长有时,清洁而明净。
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最是心绪难平,莫过于清明,忧伤与欢乐交织,哀思与生机共存,如此独一无二。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404/d839a36a4d07401583dcb27c15de8f20.jpeg
清明节的前两天,家里把中年早逝的孩子二伯以及去年过世的孩子爷爷迁到了一起合葬。在那个阴雨绵绵的上午,不知道魂归何处的两位亲人可否相见。
小宝的年龄最是天真无邪,曾经问我:“妈妈,爷爷去世了,是不是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我答:“是的。”
小宝笑:“可是我还可以看照片,看爸爸手机上的视频,都能见到爷爷啊!”
我想了想,点头认可:“是的,当你想爷爷的时候,就可以看看照片,看看视频。”
大宝“插刀”:“可是你想抱抱爷爷的时候,就再也抱不住了啊!”
是的,这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吧,活着的人无限想念,离去的人活在被想念中!
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404/79796bffa7fb4211993de45ebecdc1d1.jpeg
今天正清明,早上起床,发现久违的阳光灿烂。
我提议出去走走,大宝一边疯狂地查阅资料,一边碎碎念:“走什么啊?今天清明节,不宜外出。而且我正在缅怀英雄,追思亲人!妈妈,你莫添乱啊!对了,再告诉我一个清明的诗词吧!”
是啊,今天清明节,是一个不适合欢笑的日子。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我的话音还未落,姑娘跟着说:“哦?!我还以为只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为经典呢!”
欢乐总是大同小异,悲伤却各有不同吧!
https://p1.itc.cn/images01/20210404/143714d853ed4eaf8da5797154a41158.jpeg
大宝写完作业,忍不住说:“妈妈你说战争是不是真的很惨烈?一次战役,死伤无数。那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凝固了我们祖国的铜墙铁壁啊!”
我知道他上午看了太多的革命故事,查阅了太多的英雄事迹。对于男生来讲,这是他们荷尔蒙暴增的原因之一吧!
忽然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方式,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而去,从生到死,两头都不在自己的意愿之内,唯有过程,是璀璨,还是灰暗;是精彩,还是平淡,才在自己的把控之内。而最终能不能够真正的把控,就在于父母从小给予孩子的教育;成长中给予孩子的引领。
说实话,长大后的孩子,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健康从容、幸福圆满、有始有终,这样就是很好的人生了。倘若有能力造福人类,再好不过;即便平凡一生,只要不伤人害己,也是一种选择。
https://p7.itc.cn/images01/20210404/6e4214bcb1644237b51ef66ff24275b5.jpeg
作为父母,多数人给孩子的不是生命教育,而是生存教育。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人生的肯定或否定,自我对生命的理解罢了。
简单地说,你是医生,可能你会出于工作繁重的考虑,不想要孩子成为医生;或者本着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你想要孩子继续子承父业;前者是否定,后者是肯定。
那么,这就是为人父母的狭隘了。
生存教育的核心,首先是活着,然后是世俗地活着就好。所以才会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的经典感悟。
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奋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走与父母相同或相反的路。在奋斗中,在成败得失间,孩子自会懂得生命的意义,领悟人生的真谛。
https://p9.itc.cn/images01/20210404/8341afcbb8734b9f808397840ffcc50b.jpeg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和透明的现在,我们看到太多太多让父母为之心痛的信息、视频。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上一刻还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分分钟就使用各种极端方式,冷漠、狠戾又无情的自我放弃。留下的悲伤种种,即便耗尽生生世世,又如何能平息?
说到底,就是在生命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但是还是要有选择和判断生命质量的能力。
相信在教育问题上,所有的父母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爱孩子的体现。但是正因为没有及时为孩子建立健全的、独立的人格,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生命教育的重视,孩子们才会如此轻视生命,而沉溺于一时的情绪无可自拔吧!
https://p6.itc.cn/images01/20210404/924d3c13c47641048222b5216f0efd00.jpeg
所以,最好的生命教育,莫过于给孩子自由。
所谓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权利:犯错权。
勇敢放手,不怕孩子犯错误,错了还可以重新再来;而放手也自有原则:不控制,但要引导;不插手,但要多思。
要知道,只有自由的人,才会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而父母,想要培养独立自主、珍惜生命的孩子,就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宽容。
难留少年时,总有少年来!正是代代的少年这种蓬勃和朝气,才是我们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