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323/7992f94c1d664d76904485369b9b0fcc.jpeg
最是讨厌这种室内比室外还要寒冷的天气,每年总会有这么几天,每次都会感冒。今年也不例外,不过还好,蔫蔫地躺在床上,倒是可以心无旁骛地追剧了。
是的,这几天还真的是对《山河令》上了头。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323/62acfc55764e43a0a189d9415426ee8e.jpeg
最初吸引我的,莫过于温客行出口成章的那些古诗词,网友说没有文化简直是看不懂山河令的。仔细想来也是,若非对中国的古诗词典故明了,又怎能知道主角字里行间的爱恨情仇?好啊,没文化不可怕,咱补,还不行吗?
然后就是阿絮那句:“坏人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好人做了坏事难道就永世不得超生?没这个道理!”的确如此啊,人情世故通透如阿絮,虽有过身不由己的过往,但依旧可以心存善意和希望,听着他收徒之前冷静地剖析自己的过往,听着他在四季庄园坦诚的讲述起自己曾经的不堪,忽而就想起那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阿絮,无疑是真的勇士!
当然,主角之间彼此的救赎、互为那道心中的光,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死生相随的情谊同样也令人感动不已。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323/15fcd76b76ef41bdb62546dbc0e96cdd.jpeg
昨天,闺蜜给我发视频截图,正是老温、阿絮在途中教成岭功夫的片段。闺蜜兴奋不已:“你看,你看,像不像两口子在共同教孩子?”
是的,很像。阿絮在用自己的方式教授成岭功夫,同时知道成岭天赋异禀,所以需要格外的逼迫一下,难免会更加严苛。当时老温并不知道,所以就会在身边念念叨叨,心疼孩子。
我们这里抛开阿絮对成岭天赋异禀所使用的逼迫手段的良苦用心和初衷,仅仅从育儿的角度来分析,老温和阿絮教成岭功夫的片段。
https://p6.itc.cn/images01/20210323/e5fa579c8fc747a9b7ae2349f0986a4c.jpeg
【老温、阿絮教徒弟场景一】
阿絮:又偷懒?再多练半个时辰。
成岭:啊?我已经练了几千遍了,早已走熟了。
阿絮:还顶嘴?多加一个时辰。
老温:阿絮,你平时这么温柔一个人,怎么教起徒弟来这么严厉啊,拔苗助长,是祸非福,这孩子要慢慢教才行。
阿絮:怎么个慢法?
老温:好好,我多嘴。阿絮因材施教,严师才能出高徒嘛!
阿絮:谁说也没有用,笨鸟先飞的道理不懂吗?我能护得了你一时,能护你一辈子吗?
成岭:师父,我没说我不飞啊,可是就算现在飞,也真飞不起来了。
老温:功是要练,可中暑了也就练不了了,你让他先歇歇。
阿絮:接着练,你徒弟还是我徒弟?你教还是我教?
老温:好好好,你闭嘴,你说得对。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323/959dc950e6b74eee8e1ecd694483e7e9.jpeg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老温认为阿絮对成岭严苛了一些,成岭需要休息休息。而阿絮认为成岭还是可以继续逼一逼的,所以并不松口。
于是,老温一再的退让,成就阿絮教徒的过程。
这个时候,老温和阿絮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成岭快快掌握功夫,快快成才。虽然老温认为阿絮过于严苛,但依旧尊重阿絮的方式方法,不盲目偏袒,也不随意护短。
成才之路哪有捷径可循?但凡高手,都是从一招一式数以万计枯燥的练习中而来,老温如此,阿絮亦如此!
所以,成岭也要如此,和师父温叔保持同样的目标,千百次的练习流云九宫步。他这样的练习,效果非常明显。在后期遇到危险的时候,从最初的难以自保,到后期阿湘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足以证明成岭的进步是飞速的,阿絮的教法是成功的。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323/08e317b1343f4b80851967f7fd1838d8.jpeg
【老温、阿絮教徒弟场景二】
老温和叶白衣喝酒聊天斗嘴,阿絮在旁边指导成岭,小成岭则在木架上拖着沙袋继续练功。
忽然,阿絮手执坚果砸向成岭。成岭站立不稳,倒地,略带不解和抱怨:“师父,我的步伐并没有走错啊!”
阿絮:“这个功夫叫流云九宫步,不叫狗熊跳舞!你比蜘蛛爬得还难看,重来!腰背挺直!”
成岭:“师父,这个沙袋太重了,实在挺不直腰。能不能卸下来点重量?”
阿絮:“信不信我把你的腿卸了?”
成岭无语,继续。
老温:“阿絮,看你教徒弟,我才知道当年我师父是怎样的手下留情啊?”
叶白衣:“你师父谁啊?”
老温:“我亲爹。”
叶白衣:“亲爹怎么能教亲儿子呢?怪不得你武功这么差!教徒弟就应该这么教(像阿絮)!”
老温和叶白衣继续斗嘴磨牙喝酒。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323/500c6050825248eabc6e5e2783cd2369.jpeg
从这个片段,更能凸显出阿絮对成岭的要求之高。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点儿都不假。倘若从师父教授徒弟之时就开始“放水”,因为心疼孩子、担心孩子受伤,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练习的负重,那么孩子又怎能够真正练就一声的本领?
这也是叶白衣所谓的“亲爹怎么能够教亲儿子?”的出处吧!父子连心,一不留神就会舍不得,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对于我们现实静好来说,家长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如此,放手、舍得与激励,才是真的对孩子好。倘若一直舍不得让孩子做事情,家务活父母全揽,一直想要心疼孩子,担心孩子受苦受累,不忍放他高飞,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323/ad62027aa7d04a6ca5944a1a050bba80.jpeg
【老温、阿絮教徒弟场景三】
阿絮:“真气敛聚,气凝丹田,其力自生。”
老温:“傻小子,你此时内息宜散不宜聚,将真气绵而散地输送到四肢百骸,以真气驱动身体,自然有力。”
成岭听之。
阿絮:“谁让你听他的。傻小子,吞吐绵延,气走任督,如百川入海,无踪无迹。”
成岭改之。
老温:“听我的就对了。内息有形,灵如游蛇,不绝不断,来往自由。”
成岭继续改之,然后一时出现昏厥,老温和阿絮同时扶助了他。
叶白衣:“这下好了,你们两个总算把徒弟给逼死了吧!满意了吧!”
这时,老温才知道成岭的筋骨奇特极好。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323/447c1ca105814f9ea3c4ef03fb07f65d.jpeg
当然,老温和阿絮指导成岭说的那些“真气”啊,“丹田”啊,我也整不明白。但是整体听下来,还是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两个人再用两个不同的方法,或者叫做相悖的方法教成岭。
最终,导致成岭的昏厥。好在,他天赋异禀。
可是仔细想来,我们的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所谓的天赋异禀,如果作为爸爸和妈妈,用两套不同的、或者是相悖的教育观念来教导孩子,并且常常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互不相让,孩子是不是同样像成岭那样,不知所措,最终昏厥了呢?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啊!只有夫妻二人,心在一处,目标在一处,共同努力,才能够拉动育儿的车,大步向前跑啊!即便是观念不同,也可以提前沟通,相互交流,磨合之后在共同面向孩子,效果好过“在孩子面前争执不断”千万倍。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323/bcfae9a921dd497292fe19f1b9c3423d.jpeg
有人说,看剧、追剧,看个快意江湖,看个心情舒爽,嗑个瓜子,来个葛优躺,本就是惬意的事情,想太多做什么?
只不过,我们终究是要回归到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啊!只要为人父母者,在日常生活中、在所见所闻中,能够多思多想一些,就能够让自己多学习一点,育儿轻松一点,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