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沫沫的静好岁月
沫沫的静好岁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921
  • 关注人气:1,7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2020-12-05 18:04:48)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p9.itc.cn/images01/20201205/b10560f22696478487056ef6550e651b.jpeg

今天天气还不错,一扫前两日的雾霾,太阳也久违的露了面。正好,小宝今天在家休息,我就带他出去逛逛公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下冬日暖阳的味道。

走到公园门口,就听到一个孩子歇斯底里的哽咽和哀求声:“妈妈,妈妈,我再不敢了,下次再也不这样了。你就原谅我吧!”

那位被孩子拽着的妈妈,一边撕扯着孩子的手,一边跟着大吼大叫:“你滚吧!滚吧!滚得远远地,别让我看见你!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有我没你,有你没我!”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205/5f138619d9cd4ea68b5cdae61e3027cf.jpeg

旁边围观了一圈的人,其中几位老人应该和这对母子认识,一边忙着抱着孩子,一边劝慰着妈妈。

孩子大约也就是八九岁的年龄,哭的有些喘不上气,即便如此,也不敢松开拉着妈妈衣服的手,拼命地撕扯着。

妈妈人在中年,彼时彼刻满脸通红,眼角含泪,浑身颤抖。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205/4621aa51ef5a465ca8f4ff29eba30e13.jpeg

因为他们正好站在公园入口的必经之处,所以小宝有些惊恐,紧紧地拉着我的手。

若是之前,我可能会直觉反应,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能够让一位妈妈如此失态;如今同样为人母,我竟对这位妈妈瞬间产生无限的同情与怜惜。

若非是走投无路,若非是“逼上梁山”,哪位女子不愿意让自己光鲜亮丽、温婉可人?可是生活的严峻、孩子的懵懂,就能够真真切切的把一位曾经温柔的妈妈“逼疯”。

旁边知情人的指指点点,三言两语的飘过来:“这个孩子真是不争气,爸爸妈妈离婚了,他跟着妈妈,天天想方设法偷钱、玩游戏……”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205/9bdadfc03e954c4fab2f8c876576778c.jpeg

想必这位妈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是“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吧!而大庭广众面前的“歇斯底里”,也一定是在极其绝望、极其无助的心情下,瞬间崩溃的吧!

可是,不管孩子再气人,妈妈再绝望,爆发过后,只要不是世界末日,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

孩子的一路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育;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只能想办法去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然后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

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本能;而尊重孩子,才是父母应该修习的教养。

http://p9.itc.cn/images01/20201205/2b404e675bb043078c1543791eb3318d.jpeg

【尊重孩子,就不要总是在人前批判孩子】

就像这位妈妈,在大庭广众面前的崩溃,除了让自己有了瞬间的“解压”之外,真的能够以此“教育”出孩子吗?真的能够让孩子从此“改正”吗?

现实一些的说,更多的应该是“于事无补”和“无可奈何”吧!

因为早有专家指出:在人前被数落、被教育的孩子,除了内心的惶恐之外,还有更多的“面子”问题,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内心的发育。而屡次在人前被数落、被教育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性格中的叛逆感也会翻倍的增加;直到拥有能够和父母反目为仇的能力之后,就会绝尘而去,不留一点念想。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05/6448211166624cc88b2fcc93800b7992.jpeg

【尊重孩子,就不要总是恐吓孩子】

曾经我家的阿姨喜欢“逗弄”小宝说:“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只喜欢哥哥姐姐。”“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诸如此类的话,她总是在小宝不配合她吃饭、行动的时候,脱口而出。

但凡我听到,总是会第一时间的抱着小宝,告诉他:“妈妈不会不喜欢你,也不会不要你,只是阿姨想要小宝做的更棒哦!”

然后,我就会就事论事,在背后委婉的告诉阿姨:“以后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什么都懂得,我们的恐吓,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而对比,还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很多家长会不自觉的把“恐吓”孩子作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手段,似乎屡试不爽,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孩子。其实却会带给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终生。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205/b180875f7e404b9f8b716f8dc6df3187.jpeg

【尊重孩子,就不要总是否定孩子】

在养育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不”就像家长的本能一样,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孩子小的时候,告诉他:“不要动”“不要碰”“不要摸”“不要拿”……

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就会吼叫他:“不要贪玩”“不要不懂规矩”“不要不懂装懂”“不要惹我生气”……

其实,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的话“听而不见”?就是因为这个“不要”从小就开始听,每天重复无数次,很快就听够了、听烦了、完全可以充耳不闻了!

家中若是正好有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主动探索世界的小孩子,就把那些贵重的、易碎的、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到的地方,从而减少对他说“不”的次数。

而面对大一些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尝试用其他积极的方式沟通,或者用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孩子,言传身教,从而减少对他说“不”的可能性。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205/81f0aa537c08486daba962e61af0d886.jpeg

其实,但凡是人,都会有情绪低落,沮丧,甚至是愤怒的时候,尤其是作为妈妈,面对孩子的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用对孩子强颜欢笑,更不能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你,但是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处理问题的方法千百万种,前提是要先正确的面对问题,理智的看待问题。

换句话说,今天自己的歇斯底里,会换来明天孩子的大吼大叫,因为这是他自然而然“习得”的处理情绪的方式啊!

换种方式去想,倘若是工作中的同事或者领导,让自己产生某些不好的情绪,难道也只是用“吼叫”来处理问题吗?

如果对待成人,可以让自己冷静的面对;那么对待自己至亲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