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输不起”到“输得起”,孩子的改变不仅仅是一字之差

(2020-01-08 11:15:33)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16a91045f009475b9446b22814cc7797.jpeg

最近我家小宝和大宝发生争执,总是输得多赢得少,即便大宝本心也是逗他而已,但是小宝的态度很坚决、很认真。

比如大宝把手放在小宝身上一下子,然后说:“我把你的能量封印了!”小宝就会顿时产生无限的挫败感,悲从中来立即大哭:“坏哥哥,还我的能量!”直到大宝把手再次放到他的身上,说一句“解除封印”才可以。

如果大宝执意不配合他,他就会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快速的跑回房间,还不忘大声喊:“我生气啦!”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门关上,表示自己的状态。

我一般情况下,也不刻意去找他,只是在他关门的瞬间,会叮嘱他一声:“快点儿生完气啊!然后出来妈妈抱抱!”

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他很快就从房间里出来,气也消了,状态也好了,直接跑到我面前,示意我好好抱抱他。

偶尔我也会在这个时候问他:“不生气了?”

他窝在我的怀里,小手抠着我的衣领,喃喃的说:“算了,不生气了。原谅哥哥吧!”

其实,小宝和大宝之间,7年的年龄差,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不管是体能上还是智商上。所以他们之间虽然打打闹闹的多一些,但是通常除了小宝之外,谁也没有当真。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c5d69d5b2c1d463ca8ba3103c9b2bf59.jpeg

小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段,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可是也正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遇到“技不如人”时,孩子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自己跳绳不如隔壁的姐姐,听到这话孩子索性就放弃了,不跳了。

另一些孩子则一旦输了,就会大发脾气,用哭闹以示渲泄。比如,发现自己的玩具没有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好玩,就会立即要求妈妈给自己购置新的,如果不买,就开始撒泼哭闹,哄也哄不住。

不管怎样,孩子“输不起”的种种表现,都是一种正常现象。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d063e805518f4014b661e30b6ef23bda.jpeg

【“输不起”与“输得起”】

“输不起”与“输得起”之间,看似一个字之差,事实也都是“输了”,但是意义却大相径庭。

“输不起”是一种极端。人生在世,哪有常胜的道理?有赢有输,谁都不会永远处在“赢”与“输”的极端。但是,当孩子“输不起”的时候,他很容易钻进牛角尖里,为了“赢”而去“赢”,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输得起”是一种态度。能够正确看待输赢之间的变换,能够理性规划输了之后的做法;能够正视“赢得起”,自然也能够驾驭“输得起”。

“输不起”是一种心理。无法正视自己的失败,就无法让自己更好的走向成功。

“输得起”是一种格局。明白输得越多,赢的几率就越大;越是输得起,越容易找到成功的方向。

“输不起”是一种混乱。对自己能力认知的混乱,自以为是却又不自知,这样很容易在狂妄和卑怯的极端中轮回,让自己找不到内心快乐的方向。

“输得起”是一种理智。真正能够公正的看清自己,才可以从容的有着最准确的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机会。这样的人,不会太过于计较输赢,更不会畏惧输,只会给自己最精准的判断去进行每一步的尝试。

而在孩子的“输不起”与“输得起”之间,有一种力量如影随形,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这种力量,就是父母引导的力量啊!不可小觑。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3318cd1d07d44a5e919518cbb305a6e3.jpeg

【培养孩子“输得起”的方法】

1、端正家长的心态

孩子是否在意“输”与“赢”?其实在他幼小的心里,还真的洒脱的很,无所谓输与赢,只有自己快乐与否罢了。

只不过一些家长往往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因此,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开始明白输赢之间,是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啊!

于是孩子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和陪伴者,家长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要引导孩子“输得起”,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他共情之余,鼓励孩子积极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并且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31e95269410c4515bcf65ef22c45c239.jpeg

2、增加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

虽然父母都希望孩子快乐,少遇到挫折、失败,并且尽可能协助孩子取得成功;但是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千万不要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

要知道,孩子经历过、面对过、思考过、甚至是痛苦过,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珍惜。

因此,当孩子遇挫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家长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

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时教孩子学会“认清自己”,不会为自己的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的短板而自寻烦恼。学会巧妙地化解短板带给自己的被动,尽可能扩大优势带给自己的便利,最终寻找到“四两拨千斤”支点,从容人生。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7d6885fc703a40c2881d56e1c8729d0a.jpeg

3、鼓励孩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通常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

一方面孩子要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孩子会更深的理解团队的力量,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另外,如果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也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制定一些输了也有奖励或者也可以获得快乐的规则。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4b089bb496294c4b8f0de353af1a0f70.jpeg

其实对于人生来讲,输与赢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家长首先要看的清楚想得明白,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

不极端处理事情、不过分强调结果、为孩子有一个强大、丰富的内心世界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