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这3种行为,是引发孩子安全感缺失的最大因素,不可为之

(2019-10-09 11:25:41)
标签:

育儿

分类: 沫沫话育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99a25b837abb49dbbb011fef0a01b0cb.jpeg

假期的时候,带孩子们外出吃饭。

餐厅里坐在我们隔壁的小夫妻忽然发生了强烈的争执,大约是一家三口出来玩,对于下一步的游玩计划没有达成共识,也许是他们两个都太累了的缘故,渐渐地你一言我一语,从游玩期间的分歧到生活点滴的龃龉,两个人语言节奏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大。

最终随着年轻的妈妈“啪”的一声摔碎了个盘子,他们大约3岁左右的宝宝响亮的啼哭声起,整个餐厅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们这里。

我下意识的搂着我家小宝,并且用眼光安慰着略带惊恐又透着好奇的大宝们。

许是怕“战事”蔓延,殃及无辜,几乎在同时,餐厅服务员已经过来安排我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座位,改到一个小包房里。

在我们离开座位的时候,正看到那个年轻的爸爸拂袖而去,而妈妈一边狠狠的拉过孩子,一边大声叱责着孩子:“不许哭!”

……

作为妈妈,我真的不忍心去看那个宝宝一边努力止着哭声,一边又忍不住抽泣着抹眼泪的可怜模样。看他这般“娴熟”的随着妈妈的呵斥而拼命压低自己声音和泪水的样子,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孩子早已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是第一次如此被妈妈训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c99c17137c384ce28eee907f5fe5a29e.jpeg

是的,宝宝的“成熟”与“懂事”,往往不是建立在年龄的增长之上,而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有关。

有的孩子10岁了还什么家务都不做的腻歪在妈妈怀里撒娇;有的孩子在5岁就已经可以独立支撑自己支离破碎的家;有的孩子在自己幸福的家庭中挥金如土,有的孩子却早早的知道要如何“斤斤计较”的应对生活的艰辛……

纵然历经磨难不是坏事,但平凡如我们,真的更愿意孩子在幸福、快乐中稳稳当当的健康成长,未来可以有责任有担当,有目标有方向。

如此而已。

孩子能够如我们所愿的这般成长,一定离不开在他幼年、童年时期,一直都能够拥有强大、稳定的安全感。

安全感从何而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4f8bb124efc8443ea4faeb0d7fdd5ecb.jpeg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早在研究中发现:

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譬如宝宝因为饥饿而哭闹,爸爸妈妈却以为他要拉尿,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和挫败感。

很多时候,我们为人父母,生活在自己焦头烂额的忙碌中,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是很少关注理解孩子精神世界,从而错过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时期,最终欲速不达,造就遗憾。

其实,孩子是非常单纯至真的,我们只要了解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最惧怕什么,从而克制自己,就能收获到源自他们内心深处满满的快乐与幸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1caad28072814266900b4233f39d4d06.jpeg

【引发宝宝极度不安的因素一:父母关系紧张】

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

其实,孩子们是最善于观察的,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小眼睛看,灵光的小耳朵听,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甚至有些家庭,夫妻间动辄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紧张,孩子的心理上难免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而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这些不正常的夫妻关系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bdab657df5eb48b2b3f28499d93e5065.jpeg

【引发宝宝极度不安的因素二:父母脾气大,不懂控制】

我总感觉每个孩子都具备“小恶魔”的能力,分分钟就可以把父母的火气逼出来。

而每个孩子又都是最具审时度势的“小精灵”,他们总是能够准确的在父母脾气爆发的一刻开始企图让自己变成乖乖宝,只不过也总是会败在“年龄尚小,功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中,成功的让父母的脾气汹涌而出!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最好不要随便向孩子发脾气。

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动态会非常的敏感,但是他们的年龄限制,往往他们弄不清楚,父母为什么要发脾气。虽然他们处于恐惧、害怕父母生气的心理,会立即停止父母所不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或行为,但是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或者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所以,如果父母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大发雷霆,之后最好也要像孩子解释清楚,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要生宝宝的气;宝宝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等等;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发脾气后的内疚或者懊恼,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种做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发脾气归发脾气,该坚持的原则和道理还是要坚持,一码归一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f0f06ae2d6d64cbc8a57687cea4cefc7.jpeg

【引发宝宝极度不安的因素三:父母常常出尔反尔,且规则变化朝令夕改】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有时候真的不容易,似乎孩子总是有数不完的空子可以钻,大一点儿的孩子还擅长用自己的小聪明给家长“下套”。

但是,如果家长仔细回忆起来,孩子之所以这样,也许与自己屡次的说话不算数有关系。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孩子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会许诺: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但是家长心中的“作业”可能和孩子心中的“作业”不一样。所以当孩子认为写完了作业,家长却总是会发现还有一些学习任务需要继续完成。

比如有的家长会信口开河的答应孩子某件事情,比如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当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因为各种很现实的原因,反悔了自己的承诺,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甚至有时候父母在一时的情绪之下,为孩子制定了一些规则、标准等等,可是等到这一阵儿火气过了,立下的规则也就不了了之了,更不用提所谓的监管和晚上。

成人的世界的确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但是对于单纯的孩子来讲,就是父母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出尔反尔。

他们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而失信的同时就等于失去了家长的威严。

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所以家长不要轻易许诺,也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9/3ac196ee26f94e4ab8d0ff25c2d41fe9.jpeg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第一次摸索着陪伴孩子成长,但偏偏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可逆转,所以“家长”是责任重大、无法卸任的终身职业。

作为家长,任重道远,一定要从自己的点滴行为入手,勤思考、多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育儿能力,让未来的自己和孩子可以后悔少一些,幸福多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