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隔代亲孩子教育杂谈 |
分类: 可爱宝仔的幼儿园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我们每个中年人大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工作上是单位的中坚力量,马虎不得;生活中是家庭的顶梁柱,推卸不得。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和我们工作节奏不太一致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只好请父辈母辈施以援手或者花钱请保姆来代劳。
但往往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又在很多地方难以与父辈母辈达成一致的共识,慢慢的家庭裂缝就会出现,家庭矛盾也会与日俱增。其实,很多时候,同样为人子女,应多理解一些父母的心思,多担待一些父母的做法,毕竟家和万事兴。遇到孩子教育问题的冲突,一家人多商量多讨论,为人子女,压低自己的声音,放慢自己的语速,多想想老人的出发点,讲出自己的考虑与顾虑,相信老人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致而已。这样的气氛,也会无形中以身作则的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真正教育到孩子的家庭伦理观。同样一个充满战争、冲突的家庭是一定会伤害到孩子,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
可是有几种情况,作为孩子的父母一旦发现,就应该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父辈母辈的做法,并且适当的多承担起教育自己子女的责任来。
一、毫无原则的宠溺
现在为人父母者,多为我国独生子女的一代,当初老人忙着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没有来得及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退休后恰好遇到孩子的孩子,自然是将满腹的热情投入到照顾孙子孙女辈的成长中来。而这种隔代亲,造成了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毫无原则的宠溺,对于孙子辈的成长,不管是有理的还是无理的,一律都是有理的,不管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一律都是做对了。
二、不分场合的训斥
还有一种老人类型,是平日里严肃惯了的,总是将自己的威信放在首位,而且脾气有些急躁或者说是暴躁。他们也许对于照顾孙子孙女并不排斥,但是却也总是对孩子恪守教规、疾言厉色。尤其是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教训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并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进行对比,却忽视自己家宝贝的所有成就。
三、没完没了的恐吓
这一类老人,习惯于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目标,却偏偏对孩子的不配合无可奈何,只好利用孩子的无知、好奇心理施以“鬼啊、神啊”等等的下下策来吓唬孩子。而孩子往往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只有被这些莫须有的东西吓住。而老人见一次达成自己目标,就把这种方法当成了自己的杀手锏来对付孩子的淘气与所谓的不听话。
如果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父母带孩子的时候有这些趋势,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与父母进行深度沟通,请他们明白自己这样做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不利,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有多大。只要我们沟通的态度不生硬,方式很恰当相信大多数的老人为了子孙辈的教育都是愿意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多增加自己和孩子的亲子时间;也尽量增加一家三代在一起的时光,让老人亲眼所见孩子应该在怎样的方法方式下成长才是健康的;当然,如果老人比较固执或者难以改变,我们就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时间与状态,主动带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对老人发脾气或者责难老人。毕竟,老人忙了一辈子,替子女带孩子并不是他们的义务与责任。
所以,为人子女切不可本末倒置,把自己孩子的差错怪罪到老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