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再婚经济老人杂谈 |
分类: 生活里的事就是故事 |
林姨是我妈妈的朋友,她的小孙子和我儿子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只是随着我的搬家,两个孩子见面也少了,但是每次通电话,两个孩子总是会难分难舍。于是前两天,林姨又打电话约我带着儿子去她家玩。
见面就发现林姨消瘦了不少,而且手背上的青肿分明是输液留下的痕迹。当两个孩子很快欢呼的泡在一起的时候,林姨也在客厅打开了话匣子……
林姨和现在的肖叔是二婚。差不多二十年前,林姨的老公去世。当时她的独生儿子才十几岁。两年后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因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异三年的肖叔。当时肖叔的独生女儿也已经高中毕业了,考取了上海的大学。结婚当年,林姨的儿子也去了他父亲单位所属的技工类学校。
然后的这十几年的时间,肖叔的女儿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留在了上海,并和一个还不错的小伙子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而林姨的儿子毕业后则子承父业,开始自己的运输生活,后来认识了一个心仪的姑娘成了家,虽然和林姨在一个城市,但从毕业后他就单独住在父亲留下的房子里,没有和林姨他们一起生活。
林姨知道再婚夫妻不比结发,所以她也没有强迫自己的儿子,同样也没有怎么去指望肖叔的女儿,何况,肖叔的女儿在结婚后就把自己的妈妈接去了上海一起生活。
其中,林姨对我妈妈说过,自打两个人再婚后,对于双方的经济一直都是独来独往的。这一点也是婚前两个家庭的默契,包括双方子女的各自婚娶,也是各自出力而已。包括他们之前的房子,也都是各归个人。现在林姨和肖叔住的房子是肖叔的,在房子的房产证上直接就是肖叔女儿的名字。林姨说这样也好,避免以后的很多麻烦。
这样的生活也算波澜不惊,保持一派祥和。每每逢年过节,双方的孩子也都会到老人的家里,虽谈不上承欢膝下,但也其乐融融。
而打破生活的平衡是从家里的第三代诞生开始的。
肖叔的女儿和林姨的儿子在前后不差半年的时间,都有了自己的宝贝。肖叔的女儿又添了一个小公主,林姨的儿子家则生了一个小王子。
先是肖叔的女儿提出,自己的妈妈身体不好不能帮她带宝贝,要肖叔去上海帮忙一段时间。肖叔自然是责无旁贷,很快就去了女儿家,这一去就是三年的时间。而就在那个时间段,林姨的孙子也刚好出生,里里外外都需要林姨帮忙打点。所以两位老人就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都说日子比树叶还要愁。随着林姨和自己的儿子媳妇儿接触越来越多,她和媳妇儿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林姨是很要强的老人,而她媳妇儿也是个倔强的人。我作为旁观者来讲,在两个强势的女人之下,林姨的儿子就会有些力不从心的软弱,在家里没有发言权,自然也没有财政大权。
林姨的媳妇儿认为,既然肖叔可以不顾一切就去上海,那么自然是不把自己的儿子看做孙子了。而林姨照顾自己的孙子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这个孩子几乎从出生就一直跟着奶奶,和奶奶的感情极好。林姨也很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宝贝着这个自己从小看大的孙子。
但是因为需要照看孩子,自然没有办法工作。林姨是早些年就从单位内退了的,所以退休工资就是城市的温饱水平。在没有孙子的时候,她也会做一些其他的工作,多多少少给自己一些补贴。可是自从孙子归林姨照顾后,所有吃的花的用的,儿子媳妇儿也没有补贴她一分。
养过孩子的我们都知道,养一个小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精力,还要有金钱的支撑。小孩子从奶粉到尿片儿,从营养到衣服,哪个不是需要钱的呢?何况林姨的孙子因为早产身子还是有些弱的,三天两头生病。
所以当孩子开始送入幼儿园开始,林姨就又开始出去打工挣钱补贴了。而肖叔也从上海回来了,肖叔的经济条件相对应好一些,但是也没有主动给过林姨赞助。
这次让林姨非常生气,以至于生病的原因也是因为经济原因。按林姨的话来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让人心很凉。
随着第三代孩子的长大,林姨和肖叔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他们今年暑假去了距离我们这个城市差不多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去度假,结果肖叔在那里看上了一套小户型。作为投资理财也好,作为消遣度假也好,购置一个尚在开发的小城的小户型,都不算一个很差的决定。唯一差的是,肖叔是自作主张把房子定了下来,完全没有和林姨商量。
等两个人回来,肖叔开始单独找自己的亲人借钱准备全款买房。肖叔的妹妹却是极力反对的,认为距离远,担心肖叔受骗。然后肖叔的妹妹一个电话打给了林姨,直接责怪林姨,认为买房是林姨的主意。林姨这才知道肖叔要买房。而几乎同时,肖叔的女儿也打来电话,强烈要求把房子推掉。
仔细寻问下来之后,林姨知道肖叔还差几万块钱,她就问肖叔究竟想不想要那套房。肖叔当时说既然妹妹、女儿都不同意,就去把房退了吧。林姨也就没有表达什么意见。结果两个人一起去退房款的时候,却发现退来退去非常麻烦不说,而且肖叔也依旧真心想要那套房。林姨也就没有多想,给自己的儿子打了电话说了说这件事情,问儿子能不能把缺的钱先给垫出来。
只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个举动却彻底捅了马蜂窝,引起一场大的家庭战争。
先是林姨的儿媳妇儿打来电话,详细的把房子的位置、地址、大小问了个清楚,然后直接说让他们拿钱也行,房产证要写他们的名字。
再是肖叔的女儿打来电话,得到肖叔说房子没有退,缺的钱林姨家儿子可以先拿出来的消息,他女儿直接把电话打给了售房部,详细询问了房子的合法信息后,给林姨打电话也直接说,既然是她爸爸要买房子,自然仅仅是她爸爸的房子,意思不言而喻。
然后肖叔就表示不用林姨的儿子拿钱了,他自己去借算了。
再后是林姨的儿媳妇儿表示,即便是不拿钱,这也是林姨和肖叔婚后的共同财产。不能按照之前的约定,应该各有一半产权。
肖叔的女儿则直接对肖叔和林姨说,既然爸爸真心看上了这套房子,这套房子就是是她买给爸爸的啦。她先把缺的钱汇过来,其他的房款算她向肖叔借的,可以给肖叔打个借条以后还。这样房产证直接写她的名字就好了。
最后肖叔默认了女儿的说法。并且告诉林姨,既然从一开始经济就没有纠缠,就这样贯彻下去好了。
林姨虽然多少觉得不妥,但是本着家和万事兴的态度,何况不管是肖叔的钱还是肖叔女儿的钱,最后她的确没有为这个房子出钱,写谁的名字也无所谓了。反正想去住的时候,谁还能不让去住不成?
林姨的儿媳妇儿却不愿意了,彻底撕破脸直接与林姨吵上了:“肖叔不是亲爸爸、亲爷爷,但是你还是不是孩子的亲奶奶?就不知道给孩子多留些财产!何况等老了,你还能指望肖叔的女儿养活你?还不是要指望自己的儿子! ”吵过之后,再没有登过肖叔的家门,哪怕是孩子还在奶奶家。到周末她直接去幼儿园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周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麻烦老师通知孩子的奶奶放学去接。剩下的时间都是林姨接送,她也不闻不问。也不再和林姨有接触,一副不相往来的模样。
林姨说通过这件事情,她是彻底伤了心。本来和肖叔也是近二十年的夫妻,没有想到肖叔依旧没有把她当做自己人;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对这件事情也没有任何表示;儿媳妇也是一副不理不睬的模样,新学期开学压根儿不提孙子学费、补习费的事情,完全就是奶奶应该的;小孙子虽然懵懂无知,但是和自己非常亲厚,她也不忍心直接把孙子完全丢给忙着工作的儿子媳妇……里里外外间,林姨就这么病倒了。
再婚夫妻也许会有真情在,但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家庭,真的会很难相处。其实肖叔和林姨这样从一开始就把经济分开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只是人心难测,欲望难平。
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组合,作为子孙辈,只要自己的父母可以健康、幸福,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父母的钱是父母的,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想要自己过得好一些,不妨多努力一些,为什么要寄希望于老人呢?端正自己的态度,收敛自己的欲望,多给老人关怀,多给身边人爱,一家人其乐融融难道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