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孩子年龄在成长,智商也跟着在成长,逐渐地,不但可以与家长斗智斗勇的“迂回战术”,还更善于察言观色后的“撒娇撒泼战”。
“撒娇撒泼战术”中,一般是针对一些习惯的养成,孩子往往非常清楚父母的底线在哪里,而站在底线的边缘,企图用一次次的“冲击”,将父母的底线一点一点的打开,从而完成自己的小小“计谋”。这些小小的计谋,也许看起来无伤大雅,也无关大是大非。正因为此,才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为人父母在甜蜜中、无奈中“节节败退”。
“撒娇撒泼战术”,又往往被一些父母定义为“无理取闹”。其实,撒娇、撒泼、无理取闹,正是整个“战术”中的三个级别。
第一级别:撒娇
这个级别中,孩子往往会采取“爱”的攻势,对父母“又搂又抱,又亲又吻,甜言蜜语”。
列举让宝仔坚持洗袜子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让儿子开始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开始时他还是比较兴高采烈的配合,在坚持了几天后,新鲜感过去了,就不想洗了。于是,在某个疯狂的玩了一天后的这个晚上,他就开始了第一级别的攻势。
赖在沙发上,紧紧的搂着我的脖子:“妈妈,我今天晚上不想洗袜子了。好不好?”
得到否定回答后,继续搂着脖子,亲亲我后,说:“好妈妈,实在太累了。不洗好不好?”
我不为“糖衣炮弹”所诱惑,坚持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儿子毫不气馁,继续拉着我不让我离开,小眼睛可怜兮兮地盯着我:“妈妈,妈妈啊,就一天不洗,好不好?今天好累啊!求求你啦!”
“就一天?”看着他的样子,我略微松动了一下口气。
“就一天!”儿子立即生龙活虎般的在我面前使劲儿的摇着自己的一根小手指。
“保证?”
“保证!”他笑眯眯的样子,的确有些“阴谋”得逞的模样,实在看不出来是累极了,相反让我有种“上当”的感觉。
其实,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我再次面对他振振有词的“那次为什么就可以不洗,今天为什么一定要洗!你不讲理!”顺带再次亲亲抱抱时,我简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那种心情经历过就会懂得!
第一级别,我败退!而这个级别,相信如我的父母很多很多……
第二级别:撒泼
如果说“撒娇”完全是孩子的温言软语软攻势,那么“撒泼”就会在目的达成上,孩子多了一点的“强势”,少了一丝“理智”。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对于一些道理与规则,还是有基本的遵守的。
这里说一说儿子练习电子琴的事情吧。
本来每天晚上练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在最开始就告诉儿子,他是要自己努力去做,我只负责提醒,不对结果负责。如果老师因为他没有好好练琴而产生不好的结果,都要他自己承担。大多数时间,儿子练琴都是自觉的,我不用怎么催促。相反,如果我提醒过他后,他自己不练我也不会因此过多要求他。毕竟第二天他要自己面对老师的。
凡事都有例外,在某一天,我看时间到了,就告诉他要练琴了。他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电视,没有搭理我。我等了一会儿,等他把那个电视片段看完后,第二次提醒要练琴了。他回头看看我,然后开始调台,又找了一个动画片继续看。
我告诉他,可以不练琴,但是也不可以再看电视了。
他不干,非要看电视。
矛盾产生,我说如果我从1数到10,他还没有主动关电视,我就自己动手关了。
他看看我,有些焦躁:“妈妈,你让我再看一会儿吧!”
我摇头,开始数1。
他开始动手捂住我的嘴巴,不让我数数。
我挣脱开,继续数2.3……
最后,在我数到9的时候,他啪的一声把电视关了,然后开始大声吆喝:“我就是不弹琴,就不弹琴,怎么了!”
我看了看他,说:“我现在要求的是你关电视,提醒你的是弹琴。你关了电视,我很高兴,至于弹琴,我相信你自己的决定。”
儿子依旧很不满意,持续上升自己的脾气:“我今天就是不弹琴了!不让看电视,我就不弹琴!”
我想了想,没有再说话。
他看我不说话,更急了:“你没有听见我说话吗?我不弹琴,就不弹琴!”
我拿起一本书:“要不你看书?”
“不看!”他似乎非常愤怒,抢过去扔了。
我定了定神,拉过他的手,对他笑笑:“儿子!你可以宣泄你的情绪,但是不可以影响到别人!而且不理智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就不理智,怎么了!”儿子大声喊叫起来。
“那好,你呆在这里,我先去书房!”说完,我转身到另外一个房间去了:“等你可以理智了,我们再讲话。”
最后,当然“涛声依旧”啦!
面对孩子的“撒泼”的第二阶段,家长一定要冷静面对,或报以微笑。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亦正亦邪”时刻。如果我们发飙,带给孩子的只是压抑或者更飚,于事无补之外,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第三级别:无理取闹
相信这个阶段,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过,所有的孩子都展示过。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定义“无理取闹”。其实我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并不真的是因为孩子就是要折腾要闹人,而是家长没有找对孩子无理取闹的原因和理由。
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家长界定为“无理取闹”的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商场、玩具店看到新的玩具,或者某个物品产生强烈占有欲时,怎样都迈不开脚步。置家长于尴尬、无奈、生气、抓狂的境地不顾,小则大声哭闹,大则满地打滚,一翻惊天地泣鬼神的表演可谓淋漓尽致。
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家长是要做一番自我检讨的,看自己或者其他家人是否曾经或屡次臣服于孩子的哭闹,一旦孩子折腾起来,家长即便是吵骂打,最后还是会让孩子如愿以偿。如果这样的事情已经有过开始,那么就不要再抱怨孩子的无理取闹。说句通俗的话:一切都是家长“惯”出来的。
然后不妨从这次“无理取闹”开始做一次坚持:坚持到最后不要让孩子如愿。这个过程并不是依赖简单的家长权威或者家长暴力来解决。依旧先要接纳、疏导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坏脾气,做到具备温柔的脾气、温和的话语、但是还坚持既定的原则。
最后还是要等孩子完全平静下来后,和孩子进行深度沟通。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有着最原始、最本能的善恶之分。最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平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淳淳诱导、冷静智慧;而恫吓、打骂、一言堂最不可取。
诚然,“无理取闹”是孩子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但是也许孩子是处在没有理智或者“有话说不出来”的情况。作为孩子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掌握住“局势”的发展,控制大局为主,权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张弛有度,不要伤害了孩子尚稚嫩的心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