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懒妈育勤儿”

(2014-01-06 19:20:07)
标签:

育儿

分类: 可爱宝仔的幼儿园

   话说“懒妈育勤儿”话说“懒妈育勤儿”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身边有不少为人父母的朋友,凑在一起免不了叽叽喳喳讨论各自的“育儿经”。其中有不少的朋友,对于“家长懒惰,孩子就会勤快”的观念赞不绝口。放佛自己只要懒了,孩子就成为一个勤劳的孩子。

    个人认为,针对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来讲,这个观点是需要某些大的环境成立下,才可以成立的。

 

    首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

    这个亘古不变的观念可以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那么我们想,孩子最初所有的模仿,来自于哪里?毫无意外,来自于最亲的人,最近的人。

    如果爸爸妈妈本身就异常懒惰,什么家务活都不做,屋里屋外乱糟糟一片,这样的环境下,企图培养出一个勤快的孩子,整理家务、收拾房间……可能吗?

    所以说,父母不是不可以懒惰,而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先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后,再适当放手,偶尔“懒惰”,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比如:想培养孩子独立清洗袜子等小物件的好习惯,家长却总是把自己的袜子扔在洗衣机里,而去要求孩子用手洗;这个要求孩子一定觉得是过分的。即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可以成功让孩子完成清洗工作,但是孩子一旦有了自我意识,就会在心里产生落差与变化。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通行的。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动手洗袜子,然后坚持自己每天洗,那么孩子就会跟着每天做。等到过一段时间,在孩子不想坚持的时候,换种方法比如比赛洗,比赛谁洗的快,谁洗的干净……等等。

    在玩中和孩子一起搞定家务,在玩中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也很勤快!只要孩子状态是高兴的,他们就是不容易疲倦的小超人!

    回到洗袜子事件中,家长可以偶尔要求孩子帮自己洗、帮家人洗,营造一个“帮助别人是愉快的;在家庭中孩子是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之类的气氛,那么孩子做起事情来就会积极主动。

 

    其次,家长要敢于放手。

    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也是一个最难做到的境界。“放手”取决于教育的一个度,也取决于家长的处事胸襟与智慧。家长要学会的是“逐步放手”,而不是洒脱的“大撒手”!

    最常见的几个例子:

    孩子主动要求洗碗,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太棒了”随即答应下来,还是“不行啊,袖子湿了怎么办?碗打碎伤着小手了怎么办?”等等顾虑呢?

    孩子做作业,家长是守在身边嘘寒问暖;还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亦或是找本书与孩子共同学习?

    孩子出去玩,家长是在安全范围内,任其跌打滚爬;还是寸步不离,自作主张要求孩子应该玩什么不能玩什么。

    ……

    其实,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家长是要敢于放手的。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问题。

    孩子愿意洗碗做家务,就让他做好了。给他正确的示范,然后自己在厨房里擦擦桌子,拖拖地。孩子袖子湿了就去换换衣服,下回就可以不湿了;碗碎了通过摸索,以后就会更小心了;不要太担心万一伤着小手,人生的旅途有太多的万一,我们必须要让孩子自己去探寻。而且,作为孩子幼小时期的保护者,家长要学会用眼睛的余光关注孩子,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避免一些万一的发生。

    勤快不仅仅是指家务的勤快,也有很多学习上的勤快。放手不是对孩子学习、作业不管了,而是要养成孩子不用督促就可以完成作业,不用强调就可以自我发现问题等等的习惯。这些勤快习惯的培养,一定是在家长前期“积极参与”、后期“逐步放手”;而不是一下子“大撒手”的情况下完成的!

 

    再次,家庭的教育观必须一致。

    这也是一个不用讨论的真理了。不管家里任何人,对孩子是“同仇敌忾”教育观点也好,还是“黑脸红脸”交叉教育也罢,只要全家提前商量好,或者有足够的默契,在孩子教育的基本观念上一致就可以。偶有分歧,私下解决。

    针对培养孩子的勤快或者好的生活习惯,最容易产生对立双方的,不是父母亲,而是隔代亲。往往父母一方想让其独立,而隔代老人却心疼不已。父母这边让孩子端茶倒水的“指令”刚刚下达,那边老人已经主动伸手帮助孩子完成。更有甚者,还会怒斥孩子父母的“懒惰”行为,让孩子小小得意一番。

    这种问题并不鲜见。我们处理的前提一定是,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要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不可争辩不休。切记,孩子那双纯净的眼睛在盯着我们,这个时候的言传身教胜于一切。

    私下和老人探讨,自己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孩子,自己的目的与愿景。这样的方法老人更容易接受,并且相信老人有足够的育儿智慧,否则也不会把我们培养的如此优秀。

    尊重老人,与老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切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帮助他们培养做事情的毅力!在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管住自己想要伸出的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主动帮忙。

 

    孩子在家里像只快乐的小蜜蜂,忙忙碌碌的整理家务、端茶倒水、做好自己的事情,全家其乐融融的场面,我已经看到,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