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降低了“兴趣班”的兴趣时

(2013-12-16 01:15:50)
标签:

快乐成长

育儿

分类: 可爱宝仔的幼儿园

当降低了“兴趣班”的兴趣时(图片源自网络)

    “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对某一样知识或者技能感兴趣,从而产生想要了解或者更深度学习的想法。而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上”的所谓经典话语,又让多少没有参加或者没有产生参加兴趣班愿望的家长保持淡定心态……

 

    据专家统计: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刚刚开始的基础兴趣班的选择,心情都会不自觉地分为三步:

    第一步:随心随性,任其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都可以带孩子尝试;自己内心希望孩子发展的特长,重点带孩子尝试;孩子喜欢什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什么。一般结果是:皆大欢喜!

    第二步:坚持还是放弃,两难选择——这个过程一般是比较煎熬的过程,满心欢喜的看着孩子走进理想的殿堂,在心中也为孩子憧憬了无数璀璨的未来,结果却发现,孩子是“两分钟的热度”,刚刚还信心满满,忽然就已龟缩不前痛苦不堪!尤其是处在进退两难的阶段,放弃,已经坚持了好久,坚持,孩子却只想放弃。这时候的有些急脾气的家长更恨不能亲自“操刀”改变孩子脑子结构,让孩子有所发展,却往往更加悲哀的发现:欲速则更不达!

    第三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孩子坚持了下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或者孩子在另外的领域取得了新的快乐与成就。这个时候,孩子与家长终于达成一个真正的和谐,这是修成正果的一种圆满,一种真正的美好!

 

    对于儿子的兴趣班,我自诩为是那种心态比较好的家长类型。一开始自认为,既不会纠结于他究竟会在哪些方面有发展,也不会勉强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只希望他可以快乐每天就好。但是,一旦开始了“兴趣班”的路程,才知道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儿子严格意义上,有三个兴趣班:一个是幼儿园的艺术专业课——电子琴,每天下午都有专门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习;第二个是他自己选择的——科技课,通过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也可以说是手工)来初步了解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个是根据他的需求,我们共同商量的——美术课。

    电子琴是幼儿园每天都要循序渐进进行的,晚上他也时不时的练习,敷衍也好,认真也罢,每天晚上的“叮叮咚咚”听起来也不错。而且,因为是必学的,所以即便是他有异议,也不敢太过于“兴风作浪”。

    科技课大概是男生天性使然,从开始到现在兴致不减,以至于生病发烧时,说给幼儿园老师请假他就高兴的合不拢嘴,因为可以不去幼儿园了;而说还要给科技班老师请假,则自己连蹦带跳又哭又闹的强烈要求带病去上课。

    没错,问题就出在美术班!

 

    美术班最开始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班里一个颇让儿子心仪的小女生的选择,导致儿子假期里非要去美术课。一个假期下来,多多少少画了十几幅画。但是对于这个美术班的教学方法,我有些不太认可。传统的教育,一板一眼的重复,让孩子少了很多自我发挥、自我想象的空间。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于是就和儿子逐步商讨,要不要继续画画?儿子彼时正沉浸在神笔马良的美好幻觉中,毫不迟疑的点头要继续学习没事。

    那就继续商量:能不能够换个地方去画画?儿子追问为什么?我轻描淡写的告诉他,妈妈只想让他更多一些了解与尝试。儿子考虑考虑后也同意了。

    后来就带他去试听了几个地方的课后,开始继续问:更喜欢哪个地方、哪种风格、哪位老师……?最终选择了当时儿子自己认定的地方报名。

    真的是“皆大欢喜”!

 

    斗转星移,美术班已经坚持了半年时间。忽然在前段日子,儿子蔫蔫的给我说:“明年不要再学了!”

    也就我这马大哈般的妈,听了儿子的话,暗自揣测:明年?明年还早着呢!我压根儿不考虑!谁知道过几天你小子会不会又念叨着继续学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再次去上美术课前,儿子再次重复了这个话题,而且比较郑重:“妈妈,明年我真的不要学了!”

    “啊?为什么啊?”我问。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学了!”

    “好的,到明年依旧不想学,咱就不学了!”我依旧没有重视起来。

    “你说话要算数哦!”儿子的欢呼雀跃让我感觉到真的不对劲儿了。

 

    再一个星期,该我小心翼翼发问了:“儿子,你依旧不想继续学美术了吗?”

    “对啊。你不是也答应过了?”儿子还是比较认真的回答。

    “我是答应过了。不过,你总要给我几个合适且正当的理由吧!让我清楚你为什么不想学了。”我迂回的回答。(这年头,小孩子都不好对付的!)

    “你要几个理由?”儿子自然的问。

    “你能给我几个理由?”我小心的答。

    “我先随便给你说三个吧!”儿子伸出三根指头在我面前晃了晃。

    我清楚,他的这个“随便”是指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的三个原因。我当然洗耳恭听啦!

 

    “第一:画的太多了!”

    “多吗?”话音刚出,我立即闭嘴:“儿子,你先继续!”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反驳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更多的不信任,不是吗?

 

    儿子看了我一眼,继续:“第二:老师教的都不对!”

    “好样的,敢于指出老师的不对!”我拍拍儿子的头,鼓励道:“怎么不对了?说来听听!”

    “你说画苹果吧!哪有五颜六色的苹果!老师非要我们画红一块儿、蓝一块儿、绿一块儿、紫一块儿的,你说说,这五颜六色的苹果,不就是巫婆的苹果?小朋友吃了会中毒的!”儿子振振有词。

    “那你说苹果应该什么颜色?”

    “就是红苹果么!”

    “那你就画红苹果好了!”

    “老师不让啊!”儿子郁闷的说:“老师非要我们画五颜六色的苹果。你说急人不急人?”

    我可以想象,一个左脑型思维的儿子,遇到右脑型追求创作的老师,的确会有“金星遇火星”的感觉。而当初也的确觉得这个美术班可以拓展思维,可以大胆创作,才选择了这里!老妈的良苦用心,看来在儿子这里还是没有发挥最大功效啊!不过,我个人也觉得,孩子们可以创作五颜六色的苹果,但是也可以只选择最适合的苹果,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有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故事,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创作吧!百家争鸣才可以百花齐放,不是吗?

 

    看我一直沉默,儿子拉拉我的手,大概怕我走神儿吧。他继续说:“我说第三喽!”

    我点头看着他。儿子说:“第三,都说我画的太慢了!”

    “啊?”我有些吃惊。其实,这应该是最核心的原因吧!而这个原因,正是会打击他自信心的一个原因,也是我最不愿意出现的原因。

    我直接的反应是:“儿子,谁都说你画的慢啊?”

    儿子想了想,说:“我的确太慢啦!”

    “怎么慢了?”对于儿子这种性格不是特别张扬的孩子来说,他不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那我就追问第二个。这些问题,我不用急于一时,只要可以打开缺口,就会一切清楚明朗。

    “别的小朋友都画完了,我还没有画完。尤其是涂色,人家早就涂好了,我还没有搞定!”儿子回答,“所以他们都说我涂得慢。今天也是这样啊!”

    我有些心痛。儿子是那种敏锐又比较心里装事儿的孩子。在第一个美术班,儿子总是走的最晚,的确因为没有涂完色,老师当时就说过他什么都好,就是涂得太慢。我当时感觉老师当着孩子这样说是不好的,是会给孩子贴标签的,但是我更不满意的是老师教学方法的死板,所以事后我也没有就这件事情对儿子加以疏导而是积极的为他选择新的兴趣班。在这个兴趣班,偶尔一次儿子依旧在最后,当时老师也说了类似的话。我只是对儿子说了声“加油”,依旧没有做任何其他方面的努力。其实在家里,儿子画画速度相当快。而在兴趣班里,他也是老师放学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出来的。所以,我没有把这个“慢”的问题,当做问题里看待。结果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眼中的小事儿变成了儿子心中的大事儿了。

    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在儿子转化到这个班里的时候,就表扬他画画的速度进步多了;也会在家里他飞速完成美术作业的时候,赞扬他的神速。或者,我会和他一起讨论他的画,欣赏他的创作与进步,而不是只看他画了什么。

    但是,时间不会重来。问题还要面对。

 

    收回自己的思路,我拉着儿子的小手,乐呵呵的说:“儿子哦,你知道我今天最惊讶于你画的那个部分吗?”

    儿子问:“哪个部分?”

    “涂色啊!”我提高声音:“你知道吗?你今天的涂色可以用精准来形容。几乎没有超出线条的部分!”

    儿子乐了:“我涂的时候很小心呢!”

    “对啊!”我问:“那是不是因为你特别小心不要超出线条,所以就会涂得慢一些呢?”

    儿子点点头。

    我看着他:“你做的对极了!对待一幅作品,你说是画得好重要,还是画的快重要?”

    儿子没有做声。

    我继续说:“我们国家有位大师叫徐悲鸿,他画了一辈子的马;国外有位大师叫达芬奇,他最开始画了几年的鸡蛋。他们做这些,就是要求自己画的好,画的精准,对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而不是追求画的快!”

    看儿子津津有味的听着这两位大师的故事,我忽然转变话题,再次提高声音:“再者,妈妈也想告诉你,妈妈从不希望你和别人比。别人再好,也是别人。你,好与不好,都是妈妈心中独一无二的宝!知道吗,儿子?你永远都是妈妈的骄傲啊!”

    儿子听着,把头埋在我的怀里,我感觉到了来自他内心深处的幸福感,从而使我更加拥有幸福感。

 

    过了一会儿,儿子抬头,有些倔强的说:“我就要和别人比!”

    我搂着他,笑了:“你想和别人比,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是,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短缺的。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情,不轻易骄傲,也不随意气馁就好。比如画画,你要和别人比,就比谁画得更好,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如果一定要比速度呢,那么我建议,你是不是先观察看看其他小朋友为什么可以涂得快,是因为练习的多比较娴熟,还是因为涂色的时候比较认真执着,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然后再想想你自己,是因为平日里画的少?还是因为思考涂什么颜色的时间太长了?或者涂色的时候走神了?……总之吧,积极学习别人优势的地方,懂得适当规避或者改变自己的短板就好!”

    儿子点头。

    “那要不要继续下去呢?”我笑着问。

    他乐呵呵的继续点点头。

 

    事情至此,告一段落。我知道,在以后的时间里,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我想只要是真心爱孩子,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为他考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他指点一二,可以理解认同包容他的想法与做法,孩子一定可以茁壮成长!

 

    对于兴趣班不感兴趣的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家长首要找到孩子不感兴趣的原因何在,是真心不喜欢还是出了一些小问题。如果孩子真心不喜欢,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我真心认为不如早些放弃;如果是孩子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一些“绊脚石”,千万别小看这些在大人眼里的小问题,积极和孩子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耐心为孩子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孩子一同快乐成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