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齿相依尚且有相互磕碰的时候;何况两小儿乎?
于是,亲亲爱爱的小哥俩儿,每天生活在一起,有那么争吵、打闹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哥哥力气大些,个子高些,总是会占上风;
弟弟年龄小些,反应肯定不如哥哥,总是会略有吃亏。但是正因为年龄小些,所以总是有不懂事的时候,不是把哥哥的玩具弄坏了,就是把哥哥的东西弄丢了。
哥哥年龄再大,也总归是一个孩子,虽已一味忍让弟弟,但也会有自己个性的时候。
而做为亲人的大人们,总会对年龄小些的孩子有些偏袒,再加上弟弟是客人,所以,对哥哥的责怪就会多一些。
这样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哥哥总是忍无可忍,要爆发了!
事件一:
在这样的一个晚上,哥哥先是发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枪不知去向、再发现自己的打气筒被搞坏了,心中已有一些怨愤,恰在此时,姨妈发现沙发的底下,有几个橘子。
姨妈问:“谁把橘子扔到沙发底下了?”
哥哥先说不是自己,肯定是弟弟扔的。
弟弟丝毫不让,说不是自己扔的,是哥哥扔的。
一番相互指责之后,姨妈就责令哥哥把橘子捡起来。
心中本有气的哥哥顿时爆发了,顺手打了弟弟一下。
弟弟跟着就哇哇大哭。
大人们都开始保护弟弟。
姥姥对哥哥说弟弟小,你要让他;
姨妈说你这做哥哥的,都没有哥哥的样儿;
我也说你是哥哥,要对弟弟好啊!
总之,家里的三个女人,都维护着弟弟。
哥哥跟着大嚷:“气死我了,我快要被这个弟弟折磨疯了!不是我扔的,他诬陷我!气死我了!看我今天不揍他!”边叫边要上手。
姨妈也生气了,把哥哥推倒房间里……房间里听到是哥哥的哭声!
我搂着儿子回到房间,认真想想,总觉得心中不是滋味。于是就问儿子:“仔仔,橘子究竟是谁扔的?”
儿子已经恢复了平静,“哥哥扔的。”
“真的?你知道妈妈最不喜欢撒谎的孩子!”我提高了声音,同时强迫他与我眼睛对眼睛。
儿子看看我,承认:“是我扔的。”
“那你为什么要诬赖给哥哥?”
“我怕他打我!而且,之前他也有诬赖我的事情!”儿子小声囔囔着。
……
其实,当大家都在说哥哥打弟弟是不对的时候,却都没有认真的问一问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哥哥很委屈,当哥哥无处诉委屈的时候,只能拳头见分晓。
而越是这样,大人们就会更加一味的偏袒弟弟,于是,也让这小小的孩子劣行得以伸展。
错与对,孩子心中清楚的像明镜一样。而我们如何去处理,才是关键。
姨妈偏袒仔仔,是姨妈对仔仔的好,疼他爱他;
而妈妈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偏袒儿子,就是大大的不对啦!
在我要求儿子给哥哥道歉的时候,我也为自己当时的行为划了个叉!
事件二:
下午,小哥哥玩枪的时候,在枪里加上了“子弹”。“瞄准”弟弟,打了一下。
子弹弹出,从弟弟身边擦过。
小哥哥笑着过来捡子弹。
我声音一下子高了8度,眼睛也瞪了起来:“怎么回事儿?说过不能加子弹的,怎么又加了?打着身子无所谓,万一打着他的眼睛怎么办?”
当时,小哥哥的身子僵了一下,大约被我突入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
小哥哥的笑立即不见了,而且声音也提升了:“怎么了?我加子弹怎么了?我不会打着他的!”
“不会?越是胡打越可怕!我说的是万一!”我继续严厉的说。
小哥哥跟着说:“我就打,我就打,怎么样?”说完,继续要装子弹。
这时,姥姥赶紧拉着小哥哥说:“你看,你看,去打外面的东西么!”
我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在心里,也给自己再次画个叉!鄙视自己好一会儿!
是啊,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牵涉到仔仔的时候,真的是一点都不理智,也一点都没有脑子。
虽然我大声吵小哥哥了,但是我的目的达到了吗?
显然没有。
对待孩子,一味的责难与吵骂是没有用的,或者是事倍功半的。孩子不会因为你的吵骂而停止自己的行为,即便是改得了一时,也改不了本质,而且只会徒然增加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感与距离感。
道理我懂,但是遇事我却没有做到!
其实,可以很好的来处理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像姥姥那样给他找一个目标,让小哥哥过瘾,同时也没有安全隐患;也可以假装自己中了“飞弹”,达到教育小哥哥的目的;也可以找来纸张什么的,让他亲自感受子弹的威力;还可以……
做法很多,我却用最傻、最无效的方法去试图解决问题!
姨妈姨夫也许并没有天天把“教育”二字挂到嘴边,但小哥哥无论从情商还是智商,都表现的很好。很多很多的时间,都在让着仔仔,陪着仔仔玩儿。尤其是在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小哥哥更是把这个弟弟保护的简直是滴水不漏!
而我,自诩多看书、多学习育儿知识的我,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反思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