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夜半之际

(2010-02-02 00:48:47)
标签:

杂谈

分类: 乖乖宝仔的学龄前

    在这个时刻,又一次爬了上来。还是要把这两天的遭遇给记下来的……

    连续两天,宝宝再一次用发烧把我折磨了一遍。从31日早上起床我感觉他有一点点热开始,直接拿上体温表——38.5度就这样赤裸裸的出现在我眼前。

    前几天开始,每天跑来跑去,不但把我折腾病了,把姥姥也给弄感冒了。

    宝宝好了,不输液了,但是却生活在两个感冒了的大人之间,又被传染了!

    虽然知道周日医院里专家门诊不上班,但是还是抱着他再次踏上了去儿童医院的征程……

    门诊排到92号,护士直接冷冰冰的说,两个小时以后再来都不耽误;看着宝宝烧的红红的小脸儿,顾不上有人介绍说急诊室是最一般的医生,下最狠的刀来宰人的说法,直接改签到急诊。

    经过半个小时的等待,终于见到了急诊室里的那个大胡子医生,先是看了看宝宝,直接开单子:“先做咽试子,排除……(没听清,且至今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排除什么咽炎之类的吧)”。拿着单子,就去做化验,结果出来的很快,我没看清楚具体内容,但看的清楚上面所有的事项均划了叉。我淡定了一些,感到这个化验我们家宝宝没事儿。

    结果也是这样,然后医生就开始了“下刀”:“开药去吃吧,4天的药,如果还烧,再来!”接着,我就看到单子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头孢……(看不清楚)”*2盒;我说道,“医生,我们家里有头孢类的药,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开的。”“不行,得用好的!”他头也不抬的继续写道。“……”* 2盒;…… *2盒;具体的字我是看不清楚,但是我已经决定,肯定不拿他开的药!

    等他写完处方,我拿起病历本,抱起宝宝,说声谢谢,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在医院门口,我对老妈讲,不要他的药,我们还是先吃头孢消炎,用布洛芬或者柴桂颗粒退烧,肺咳颗粒止咳,等明天专家再说。

    当天下午,宝宝一直处在无精神状态,在我怀里昏昏欲睡,我紧紧的抱着他,心里充满了忐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会不会因为我的判断而导致耽误时间最后又变为肺炎……

    晚上,宝宝的精神好了一些,可以吃点东西,并且开始玩儿,但是还是有些小烧……

    我还是扛不住了,在见到一位卫生厅的朋友后,还是请她帮我走走关系,预约了2月1日周一的儿科专家。

    周一大清早,我们带着宝宝去了郑大三附院,在病房区见到了预约的专家。专家在查房,我们就在旁边等着,看着病房里住的满满的,病房外也加了半走廊的床,小孩子们吊着瓶儿,吸着氧,或哭,或睡。忍不住一阵阵的辛酸……

    宝宝精神一直很好,神清气爽,早上也不烧了,人也很活泼,看到专家,那种坏坏的笑,和逗人开怀的鬼脸一起展示给医生。医生听了听后,就给我讲,孩子生病只要精神好,就不会有什么事情,给你开点药,回去吃吧,记得以后不要再输液了。而且,也不是得过肺炎以后不留神就会得肺炎的。

    那一瞬间,我觉得面前的医生慈眉善目,像极了上帝老公公,简直想紧紧的拥抱他!

    但是,姥姥姥爷觉得,还是再去儿童医院找找那个一直给我们看病的专家,再听听她的说法,如果差不多,就算是彻底放心了。

    于是,我们有辗转到儿童医院。

    挂号,排队,听医生的呵斥,一切一切,都不算什么,作为病人,除了忍,我们还能做什么?

    总算到我们了,依旧是听听,不同的是,需要做个血常规,确定是病毒性感冒还是……(听不清楚)性感冒,还要做个什么CRT什么的。

    做就做吧,仪器的检查有时候比人工更可信一些吧。

    结果出来,反正也看不太懂,就直接拿给医生,医生看后说,病毒性感冒。吃药吧,也可以给屁屁上打个针剂。我赶紧说道,“能吃药就吃药吧,医生。我们都已输了9天了,再不想打了。”医生沉思后,说,好吧。我给你开药。我看了看开的药,和三院的专家开的差不多,也就松了口气。

    现在,儿子睡在我的身边,沉沉的睡着,但是,现在夜里惊醒的时候多了一些,偶尔会惊悸的拉着我的手,除了心疼,我不知道还能怎样。

    是我不好,没有好好照顾宝宝,让他生病;是我不好,没有足够的学习与勇敢与信心,沉着的面对他的生病,冷静的处理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要有自己的总结,对于宝宝,我以后要更加细心,更加认真的来陪他,来观察他,来照顾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终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