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很幸运,原本随便写下的一些想法都得到了新浪编辑的推荐,使我获得了自己从未有过的受访速度,紧接着又在青葱校园的新人栏上看到了自己的头像。似乎所有的幸运都降临在这个只诞生了18天的博客上。
读到这儿,我想有些人一定会想“靠,这小子显摆什么啊?就那么兴奋?”
当然,我觉得很兴奋,还很开心。为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而兴奋,为好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而开心,甚至一向关系不好的家人,也头一次坐下来浏览我的博客。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很爽,并且对于这种爽,我一点都不想隐瞒。
如果我故作矜持地“冒充淡定”,那才应该是很龌龊的一件事。
似乎在中国的教育下,即便心里爽到不行,看上去也是需要保持住某种深沉的。就好比每到春节时,很多人都会在送红包和收红包的时候互相推搡大半天“不能收不能收”“收下吧收下吧”,起码也要摆出这样一种姿态来。
至于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谁都不清楚。
总之我很讨厌这样。
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里,我学到了一个之前很少听到的词--“装蛋”,指的是虚伪,不坦白。我觉得,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中国的教育都是很装蛋的教育,它只会一边为我们讲名人名言小故事,一边告诉我们拾金不昧是美德,乐于助人是美德,尊老爱幼是美德,勤俭节约是美德,这些都没错,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忘记告诉我们,“不装蛋”也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很大的美德。
于是我们能够很轻易的在生活中看到-------------
5,6岁的小孩儿会在温和心软的奶奶面前任性嚣张,而在较为严厉的妈妈面前温顺乖巧;或者在幼儿园里懂事听话,而回到家中则为所欲为。
相关资料
8,9岁的小学生在每个星期一都要被迫起个大早,站到学校的国旗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样抑扬顿挫的表情,去朗诵明明是由老师家长书写的,明显硬凑毫无新意的“国旗下讲话”
在场的老师主任往往也听得心不在焉,满不在乎。学校对此还美名其曰“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资料
十几岁的中学生无论在私底下多么愤慨地表达过对老师的不满,甚至无论用多么难听的词语咒骂过老师,到了学校举行“教师学生评价测评”的时候,却也都会近乎全部地把“对勾”违心地打在“非常好”那一栏里。(因为学校里的这种调查虽说是不记名,但一旦被查出对老师评价不好,也是很有可能被穿小鞋的)
相关资料
高中毕业时,几乎每一个高三学生在填写报考履历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在“担任职务”一栏中写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自己从来就沾不到边的职位,而且这是老师强烈推荐的做法。相关资料
大学校园举办“学生会干部竞选”的时候,会有好多学生都被有组织地拉到会场,去为指定的本系学生做假票,甚至明晃晃地公开作弊。背地里的虞尔我诈明明每个人都心照不宣,选举会场却还一样会被衬托得肃穆庄严。相关资料
---------种种这些,其实都是很“装蛋”的。不要觉得它们是我“别有用心挑出来的”个别现象,如果你是一个贴近生活的人,相信你也一定会同意,这些,正是当今青少年生活中的“主流”
成人世界的“装蛋”程度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一句话,似乎年纪有多大,就会装多大的蛋,并且年纪越大,就会越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装蛋.....
可能又有某些人会说“没办法,当今的社会就是这样,学校这样也是在教孩子们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从小不教,残酷的社会现实迟早也会教的”
那么我告诉你:社会现实与学校家长,都是孩子人生中的老师,就好比是语文老师与数学老师,既然语文老师不会随便去教孩子们数学知识,学校家长又为什么要抢着传授孩子那些需要社会现实去教的所谓“生存技巧”呢?
从另一个角度说,成人前和成人后是人生的2个不同阶段,就好比1年级与4年级,学校和家长又为什么要在孩子读“1年级”时候去提前教他们“4年级”的学习内容呢?
无论怎么说,这还真的应该算是一个问题。
PS:我清楚,在有些时候,我们的确应该用一种相对矜持的方式去适当地表达情感,但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正确地判断在哪些时候,才真的需要这样....
希望能在评论中分享您的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