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本人的阴历三月初三生日正巧与女婿的阳历生日恰巧赶在了同一天。女婿的一家人已在一周前就定好了酒店。
在沈阳的某一个酒店内二十人台的包房里坐满了亲朋好友,大家谈笑风生,情绪高涨。
在餐桌的一角,几个身强力壮的中年人正在满头大汗地开着一瓶本人特意带来的古酒。酒瓶为40多厘米高的青花梅瓶,瓶身上绘制的是莲荷鸳鸯纹,釉下青花发色艳丽,而瓶顶部包裹结实的蜜蜡(有人说是糯米掺猪血)让这几个轮流上阵的人七嘴八舌、手忙脚乱。他们一会儿用刀,一会儿用瑞士军刀上的小锯,甚至还从附近的商店里买来了两根钢锯条。。。。。。经过近一个钟头的紧张劳动,在付出了割破手、两根钢锯条断成了几截的代价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梅瓶的盖子被取了下来,大家开始分享元代古酒带来的欢乐。
















说大家喝的古酒,有下面几点可以作证:
一、梅瓶的器形、釉色、青花、纹饰、工艺等符合时代特征(关于这个梅瓶本人去年专门发过博客介绍过,在这里不再赘叙)。
二、瓶盖的包装工艺复杂,瓶口采用短木棒塞口,然后涂抹蜂胶,粗麻袋片作衬,盖上瓶盖后又利用细麻布包裹再涂蜂胶。整个封口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牢固结实。所以在经历了几百年得岁月之后,梅瓶中还存有小半瓶古酒。
三、酒色醇香、口感独特。梅瓶在密封了几百年之后,大部分酒精经过漫长时间的挥发渗透而消失殆尽,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酒水呈淡淡的浅绿色,闻之酒味浓烈,入口后绵滑爽口,回味深长。堵塞瓶口的木棒已有些钙化并发朽。酒精的度数应该在45°左右,个别女同志在喝了七——八两古酒之后,头脑完全清醒,没有一般白酒喝过量后的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生日宴会过后,大家对此古酒评价很高,也更加赞同本人的收藏行为。一是说如果不是本人喜爱收藏,此生绝难有品尝元代古酒的机遇和口福。二是通过开酒品酒,大家亲身体验了古酒的精细包装、工艺流程,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酿酒、密封和保存技术。三是加深了对本人的收藏行为和藏品的真实程度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