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物疑是“卵幕杯”

(2010-07-30 21:24:17)
标签:

明代器物

脱胎瓷器

“卵幕杯”

二龙戏珠纹饰

收藏文化

杂谈

分类: 瓷器

在本人早年收藏的器物中,有四只雕刻着二龙戏珠纹饰和“永乐年制”年款的脱胎瓷杯,它们高约7.8厘米,口径8.1厘米左右,底径3.9厘米左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亮如玻璃,玲珑剔透,其中每只杯子约十多克重,拿起来轻飘飘恰似捧着一枚鹅蛋壳,令人爱不释手。本人多方查证与咨询,初步认定它们就是明代的珍贵瓷器品种—“卵幕杯”。因该瓷器胎壁极薄,不易保存,所以传世品和出土器物中极为少见。

http://s11/middle/5e54ca7fh8c9ad36ce7ea&690

    “卵幕杯”,顾名思义就是薄如蛋壳一样的超薄瓷器,是脱胎瓷的一种。

    脱胎瓷创烧于明代景德镇官窑,始于永乐朝,因其太薄,传世极少。

    第一,该杯为脱胎瓷器。迎光观看,似无胎骨。瓷器的胎有厚有薄,越薄的制作难度越高,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但薄胎瓷与脱胎瓷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薄胎瓷是有胎的,它的重量要大于脱胎瓷,在制作工艺上也有显而易见的区别。薄胎瓷器,其重量再轻,它也是有胎的;上釉时内用淌釉法,外用吹釉法,须经四十多道工序烧成。而脱胎瓷器在胎体成型后要在内壁上挂釉晾干,刮掉其外部胎体后在外壁上挂釉,胎体系纯釉制作,烧成后才会出现薄如蝉翼的感觉和亮如玻璃的视觉。因其需要在熟练工匠手中经过近百次反复修胎,才能将初坯修为1—2厘米厚的薄坯,烧制时尚需采用覆烧工艺才能防止其开裂或变形,所以烧成率极低。脱胎瓷与薄胎瓷相比,厚度窑小于薄胎瓷,透光率要高于薄胎瓷,重量要轻于薄胎瓷。

http://s4/middle/5e54ca7fh8c9add2a1cd3&690

    第二,该杯外壁上雕刻着精美纹饰。这四只瓷杯外壁上分别雕刻着相同的二龙戏珠纹饰,乍看无差别,但仔细比较起来,微小的区别显而易见:龙身有粗有细,龙爪有长有短,宝珠有大有小,杯身有高有低。这些都是人工雕刻的自然表现。可以想象,制作薄如蝉翼的脱胎瓷器难,在薄近一毫米的器壁上雕刻纹饰更是难上加难,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报废,操作中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其工艺要求是严格苛刻和极其复杂的,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

http://s15/middle/5e54ca7fh8c9ad78ad38e&690

    第三,该杯与注胎瓷器有明显区别。一提到脱胎瓷器,人们就会想起薄胎瓷器和注胎瓷器,认为脱胎瓷器也应该是用胎模浇注的方法制作的。其实,脱胎瓷与后两者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这个标准应该是:薄胎瓷合注胎瓷是有胎的,脱胎瓷器的杯壁是纯釉制作的;薄胎瓷和注胎瓷产品规格同出一辙,纹饰千篇一律,脱胎瓷器是纯手工操作,其作品有细微的差距;薄胎瓷和注胎瓷出现时间较晚,其烧制时采用细沙垫烧,脱胎瓷特别是早期的脱胎瓷器是反扣着即覆烧法烧制的,器物的口部为芒口。

http://s13/middle/5e54ca7fh8c9adacb013c&690

    第四,该杯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四只瓷杯的共同之处是,每只杯子的龙眼从内看是四个小透明点,迎光观察恰好是杯外壁上雕刻龙纹的四只眼睛,位置和大小一丝不差,令人拍案叫绝。至于烧成后为什么保持芒口而未象定窑瓷器那样镶金银,还有待于考证。另外,本人收藏的另两只脱胎瓷——雕刻九龙纹芒口大碗和雕刻五龙纹芒口碗也呈上述特征,其工艺绝不逊于此杯,这也从侧面认证了明代永乐脱胎瓷器的复杂和精美。
http://s4/middle/5e54ca7fh8c9adfdef0c3&690
                                     二龙戏珠纹脱胎瓷杯底款
http://s16/middle/5e54ca7fh8c9ae2fc22ff&690
                                 明永乐款脱胎九龙纹大碗迎光透视
http://s5/middle/5e54ca7fh8c9ae5884ab4&690

    “卵幕杯”是极其名贵的明代瓷器品种,到目前为止无资料可查,无实物可对比。其“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的形容也仅是书面记载,但网上所见的寥寥无几的瓷器照片只能称为薄胎瓷器。本人把这四只杯子挂到博客上,既无哗众取宠的愿望,也没有“王婆卖瓜”的勇气,而是意欲寻求明师指点,共同探讨和研究,明辨是非,弄清真相,以还明代脱胎瓷器的本来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