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瓷器是明代永乐时期创烧的一种洁白瓷器。分为薄胎和厚胎两种。万历十七年(1589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中谓:“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鬓眼甜白为常。”薄胎甜白瓷器在胎壁极薄的胎体上,施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透明釉,高温焙烧出呈色很白的釉色,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陶录》释为甜净之意)的感觉,“白如凝胎,素犹积雪”,故名“甜白”。
甜白釉薄胎大碗直径近25厘米,高9.8厘米,圈足径9.7厘米,重量不足百克。
大碗撇口深腹,口沿为浅褐酱色假芒口(檀香口),底足为外敛内收式小圈足,足端平切,底面采用刷釉方式。
薄胎甜白瓷大碗光照见影,薄到半脱胎的程度。白釉印花瓷器,制作精美,在碗的外壁纹饰采用双勾浅刻,迎光透视可以看见透明的白釉下上下翻腾的九条蛟龙,釉面纹饰凹凸不平,特别是碗壁上事先点缀的九对半透明的眼睛与外壁刻划的龙纹珠联璧合。这种明暗色差的鲜明对照和明暗图案的相映成趣,是技工在仅有的空间内创造出的一种艺术美,给人以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感受。
另有一同样口径的白釉大碗,碗心绘制了一朵折枝花,外壁绘画了一条龙和一只凤凰,底心书写青花篆书款。迎光透视,外壁的纹饰历历在目,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