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话用在收藏上也是挺符合实际的。不信你看下面这个瓶子也就会心服口服了。这是收藏近二十年来本人第一次见到用这种工艺表达瓷器美感的器物——“沥粉”工艺绘制的瓶盘口瓶,挂到网上让朋友们一饱眼福。它高30厘米,口径9.4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厘米。在古代的瓶类中是地地道道的中等器物。
(图一)
据有关资料和资深收藏家介绍,中国的沥粉工艺源远流长,是传统工艺的一个花色品种,在盛唐时期就已广泛被采用。沥,是指液体的点滴;粉,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装入顶部有孔的管子内一滴一滴的滴落在事先设计好图案的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以凸出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但传统的“沥粉”只是其中的工序之一,待其干燥后还要进行贴金、涂彩料等许多工序。该器直接“沥粉”,然后送进窑内低温烘烤成型,也算是独出心裁吧。
(图二)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看到这个瓶子,记忆好的朋友可能会想起本人以前发过的博客中有一对海马纹盘口瓶,除了口径和腹径稍大、贴塑螭龙的位置和施釉不同外,其造型、工艺等几乎完全相同:器内不施釉、盘口、颈部饰弦纹、丰肩鼓腹、圈足外撇、挖足较深、底部点釉等。最大的不同是,此器器表施红釉,在其上使用“沥粉”工艺,利用白、蓝、绿、黄和金彩在器面上绘制了双凤、斗云、花卉和仰莲纹(由于年深日久局部金彩脱落),在肩部还贴塑了两条螭龙,使器物更加富丽堂皇,增加了栩栩如生的立体感。
(图三)
不看器内和瓶底,朋友们肯定以为这是个现代仿品。但只要见到器内的三接胎痕迹和胎体呈色,再看一看自然陈旧的瓶底就一目了然了。
( 图四)
(图五)
至于制作的年代,该器纹饰与本人以前挂在网上的瓷器纹饰极为相似,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比照实物。
(一)该器的的双凤纹与元青花八棱梅瓶的画法相似,见图(六、七)。

(图六)
(图七、青花八棱梅瓶上的凤凰纹)
(二)该器腹部的斗云与元青花云龙纹大罐的斗云相近,见(图八、九)。
(图八)
(图九、青花云龙纹大罐上的斗云纹)
(三)该器的仰莲纹与明带“空白期”瓷器上的纹饰相差不多,见图(十、十一、十二)。
(图十)
(图十一、明代空白期青花人物纹大罐足部仰莲纹)

(图十二、明万历人物纹五彩罐足部的仰莲图案)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该器物的生产年代大致判断为明代初期还是比较合适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