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岑麓山
岑麓山在贵州施秉县北,四面陡立,冈峦重复,《名胜志》初县治在从化镇,明正统十四年苗叛县毁,景泰间招抚复业,依此以居。
6.岑水
岑水铜场遗址 “韶州铜”在宋代时名驰天下,铜的产量自北宋以来近二百多年一直居全国之首。宋仁宗时(公元1023--1063年),韶州岑水铜场就有冶炼工匠十几万人,如加上运输、服务、管理人员,就有二十几万人,几乎相当于今天韶关市城内的人口总数,为全国最大的炼铜场。宋神宗时的元丰元年(1078),岑水铜场产量为12808430斤,占当年全国铜产量的?90%。“韶州铜”历来被用作铸造铜钱。宋皇祜元年(1049)至熙宁十年(1077)近三十年,南宋的钱币都在韶州城西河的“永通监”铸币厂制造,“永通监”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最大的钱币制造厂。
岑水铜场遗址位于曲江沙溪镇东南的大宝山之中,即今大宝山矿凡口铁矿所在地。关于岑水铜场,《韶州府志》记载:“岑水,一名胆矶水,又名铜水,郡南七十里。源于翁源县。羊径山,分二派,一西流径县南入溱水,一南流入江镇水。宋初置场采铜曰岑水铜场,水能浸生铁为铜。”岑水铜场遗址分布很广,包括大宝山主峰东西两面山坡,方圆数十里。遗存炼渣储量估计在数百万吨以上,多为零星平摊散布或堆积成小丘状,较为集中的多为连绵起伏的小丘堆,面积共计约有0.2平方公里之广。在炼渣堆中还可找到没有烧完的木炭残迹,连同炼渣的结构分析,均可说明此处提取铜的方式主要是火?冶炼。
197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多次于此地发现宋代遗物。在一些墓葬里采集了一批宋砖、宋瓦、高足碗和莲花碗片及北宋“咸丰元宝”南宋“绍兴元宝”等宋代遗物。在岑水铜场遗址范围内,古人挖矿坑窿星罗棋布。1961年,705地质队勘探总结报告称:据地表可见者即有400个以上,其形式有圆井、叙巷、平巷;其规格既有仅可容单身匍甸过的小巷,亦有宽达1.5米以上的大巷;深度有开挖几米的浅洞,亦有深达数百米的深井。
在宋代,韶关除了有全国最大的冶铜场外,还有规模很大的炼铁场,其中罗坑铁场最为著名。位于现在曲江县罗坑乡政 府附近,有几个连绵起伏、全是由炼渣堆积而成的小山岗,当地居民称之为“铁屎岗”。“铁屎岗”炼渣堆积数万平方米,附近地区如仙洞、沙子角、锡岗墩、大江岭等地,远至英德境内都有铁渣分布。各处炼渣颜色结构相差不大,渣中可见磁黄铁矿及石膏。据推测,这是以碳酸盐为围岩的多金属矿石冶炼而来,也有一些是由另一种原矿石冶炼而来。在炼渣中时有发现宋代的莲花碗、高足碗等瓷器碎片。
7.岑头陂 福建诏安
8.岑天河
湘江长沙
9.岑亭
《吕氏春秋》云: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梁国岑亭是也。……禹贡在荆州之域”。
那么,“梁国”在何处呢?岑亭又在哪里?这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较流行的说法是梁国有两处:一是在今陕西韩城南,二是在今河南商丘。至于岑亭,则可能在韩城之梁国或商丘之梁国(梁郡)的辖域内,也可能在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
10.岑王老山
田林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部的东经106°15′~106°26′,北纬24°22′~24°32′,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是我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带,地貌属云贵高原外围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主峰岑王老山海拔
2062米,是,百色最高峰桂西之巅,广西第四高峰,地跨田林、凌云两县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个乡,东西长20.48公里,南北宽19.08公里,总面积18994公顷,距百色市80公里。
保护区成立于一九五五年,一九八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发[1982]97号文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二OO二年以百地编[2002]9号文同意设立广西岑王老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背*红水河,面向右江,发源于保护区内大小溪流达一百七十多条,分别流经布柳河注入红水河,流经澄碧河、利周河注入右江,年径流量达25亿立方米,是西部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重要的聚雨区和重要的源头之一。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东部山地湿润类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
,极端最高温29.7℃,极端最低温-7.5℃。1月平均4.7℃,7月平均20.7℃,≥10℃积温4527.4℃;年均降雨量1657.2mm(比田林县平均降雨量1166.3mm多490.9mm),雨季自2月至11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5.5%,降雨日达140天以上,是广西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霜期自11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初止,长达95天,降雪期为30天左右,偶有冰雹,天气变化大,起风即冷,常出现雨雾。气候温凉,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湿度大。
据调查目前保护区内已发现有2319种维管束植物、358种陆生脊椎动物、968种昆虫(其中新种31)种、219种大型真菌,有4个植被类型组、8个植被型、45个群系。其中针叶林有1个群系、阔叶林有34个群系,灌丛有6个群系,草丛有4个群系。在天然植被中,面积超过1000hm2的群系有银荷木、光叶石栎、缺萼枫香林,红楠、大叶润楠林,小果拟赤杨、光皮桦林,云山青冈、黄毛栲、缺萼枫香林。其中有67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50种兰科植物,47种其他珍稀濒危植物,33种特有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苏铁、掌叶木三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蟒蛇、云豹三种。是华南、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北部,界于田林、凌云两界处,总面积298平方千米。于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在国营老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区管理处,由林场代管,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长绿阔叶林及垂直带谱的森林生态系统。
一、自然经济
岑王老山属于云贵高原外围的贵西北山原中山山地,主要地层为三叠纪百逢砂岩、页岩或夹有泥灰岩。山脉走向为北北西--南南东,地势中部高,逐渐向南、北降低,北部为南盘江复向斜,南部为右江复向斜,中间最高峰为岑王老山海拔2062m,是广西第四高峰,次为猫皮良1934m,尾五老山1822m,其他山峰海拔高一般为1300--1500m,最低的利用河谷海拔为400m。山间河谷纵横,坡°险峻,平地很少。
本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由于山体高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在老山脚利周河谷的年均气温为20.5℃,1月均温10℃以上,夏季长6个月,没有真正的冬季,年降水量1346mm,干湿季交替明显。
岑王老山背靠红水河,面向右江境内河流众多,北坡有13条水源头汇成香维河,年径流量1.98亿立方米;坡有23条水源头汇成利周河,年径流量6930万m3;南坡有11条水源头汇成启文河,年径流量2330万m3;坡有43条水源头汇成布柳河,年径流量4.29亿m3;东南坡有85条水源头汇成澄碧河,年径流量18亿m3。上述布柳河、香维河流入红水河;启文河、利周河流入右江;澄碧河流入澄碧河水库,河流年总量达7.2亿m3。
岑王老山土壤分布名显,海拔800m以下为褐红壤,局部干热河谷则出现红褐土;海拔800--1000m为黄红壤,土体厚度为100cm左右,表土层褐色土壤,有机质2.12%,全氮0.179%,全磷0.056%,全钾1.76%;海拔1000--1800M为黄壤,土体厚度110cm,表土层灰黑色轻黏土,有机质10.92%,全氮0.351%,pH值为6;白把1800--2000m,为高山矮林草甸土,土体厚度60cm,表土安褐灰色中土壤,有机质20.5%,全氮1.047%,pH值5.5;此外还有少量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棕色石灰土及黑色石灰土,土体厚度60--100cm,有机质1.19%,pH值6-7。
二、生物资源
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原生性林已遭破坏,偶见红锥与润楠、毛叶青冈与红荷木等零星的残次木,而普遍分布的为栓皮栎、麻栎等落叶栎类林和细叶云南松林;林下常见水锦树、余甘子、云南大沙叶等灌木。在河谷及沟谷则有木棉、仪花、任木、顶果木、榕类组成的季节雨林;海拔800m以上为山地常绿阔叶林,以栲林、小红栲林为代表,但也只留残迹,大面积为次生性的落叶栎类林,林下以南烛、米饭花等亚热带的灌木为代表。还有零星小片的光皮桦和蒙自桤木林;1400m以上为亮叶青冈、银荷木与光叶水青冈、缺萼枫香为代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田林老山林场的中山上部有大面积的分布,是保持较好的原生性森林,也是保护的主要对象;但在1700m以上的当风的山脊山顶,则出现杜鹃花、吊钟花等山顶矮林。全区现有森林面积100km2,其中天然林92.47km2,占84.1%;人工林17.53km2,占15.9%;森林覆盖率为36.97%,森林总面积52.11万m3。在保护区中,国营老山林场土地面积168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38%,国有森林面积70.33km2,其中阔叶林58.93km2,森林蓄积量45.77万m3。
本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裸子植物4科、5种,蕨类植物10科、28种,被子植物108科、296种,共122科、329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香果树、福建柏、马尾树;三级保护的植物有顶果树、任木、白桂树、八角莲、红椿和黄连等。其他用材树种常见的有栲树、大叶栎、细枝栲、水青冈、檫木、蒙自桤木、西桦、光皮桦、马蹄荷、红苞木、拟赤杨、银荷木、木莲、深山含笑等。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何首乌、昆明鸡血藤、七叶一枝花、土党参、灵芝菌、天麻、黄连、猕猴桃、天门冬、八角莲、虎仗、通脱木等。还有多种油脂、芳香、淀粉植物。
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黑颈长尾雉、蟒;二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猕猴、短尾猴、穿山甲、林麝、大鲵、山瑞鳖、大灵猫、小灵猫、鬣羚、白鹇、原鸡、虎纹蛙、其他有赤麂、野猪、棕鼯鼠、果子狸、鹰鸮、鼬獾等。
三、社会经济简况
本保护区地跨田林、凌云两县,包括田林县浪平乡的央村、塘合、小坳、委贵、香维6个村、42个村民小组;利周乡的老山、凡昌两个村、10个村民小组和凌云县玉洪乡的利田、力洪、乐里3个村、50个村民小组,共3个乡、11个村的102个村民小组以及国营老山林场,总人口1.56万人,劳动力6400个,有乡村集体耕地19.33km2,其中水田4.37km2,粮食年产量5600t以上,总收入179万元,群众人均年口粮286kg,人均年收入仅115元,生活上属贫困。本保护区内有集体森林约37km2,其中90%为天然次生杂木林。国营老山林场的前身原为老山森林经营所,1955年改为老山林场,1982年批准建立保护区后,实行以保护为主的经营方针,全场现有职工197人。保护区管理处设有林区派出所1个,配备专职干部1人,工人4人,雇请护林员9人,尚能正常开展保护工作。
岑王老山现有的天然阔叶林,是广西西北部南亚热带保存较好的林分,其垂直带谱上的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具有重要的科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