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民国“德记烧锅”传奇  平常人

(2009-07-15 09:06:47)
标签:

酒文化系列

 

民国初年,老天津卫的东北方向,玉河水系流经老宁河县与天津县交界处的北甸,两岸几百公顷的良田,高粱红似火。这里还有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金钟河,漕运繁忙。金钟河与玉河交汇处,南岸有个村落叫大孙庄,面积约0.127平方公里,据考证该村始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解放后更名为南孙庄。

老字号“德记烧锅”(烧锅为酿酒作坊),就座落在大孙庄村北,又称“德记北烧锅”。提起“德记烧锅”当时远近闻名,酿造出直沽烧酒,经销全国。

当年“德记烧锅”的店伙计崔永盛老人,回忆了“德记烧锅”的来历。民国初年老天津卫有名的烧锅是大直沽烧锅酒。有一年大直沽烧锅来了一位姓陈的掌柜,找到大孙庄的婊亲储爷,说北甸一带几百公顷搭拉头高粱品种特别好,是酿造老烧酒的最好原料,如果使用纯净的玉河水质酿制出来的烧酒,再加上适量的冰糖,定能酿出酒中极品。于是“德记烧锅”的字号竖起来了。东西占地200米,北作坊后墙靠近金钟河,南房为店铺和成品库,门前是车水马龙穿梭不息的津峪公路,这条路是连接东北和内地的交通要塞。

“德记烧锅”呈前店后作坊结构,是基砖、坯墙、琉璃瓦顶的长方形建筑。店铺门脸有着清末传统的北方商号木结构门窗特点,店门宽敞两侧为成品酒库。“德记烧锅”的牌匾悬挂在店门正上方,黑漆金字,显得格外庄重典雅,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德记烧锅”西门楼5米宽,白天两扇大门敞开着,有护院的伙计守候,夜间为防土匪入侵,护院的伙计持有几杆大枪。院落东西涌道两侧堆放着空酒坛、酒瓶,东墙根堆放着燃料。北房是酿酒作坊,里面温度很高,采用传统酿酒工艺,有二十名伙计,在蒸气笼罩的曲房里,光着膀子忙碌着。伙计储爷说:“曲房很有讲究,从发酵到出精酒的全过程要求非常严格,曲房不许外人看,更不准女人进去,为的是保证高梁烧酒的纯正味道不被冲杂了。

公元一九二一年的秋天,“德记烧锅”酿酒业开始红火起来,那年收购的搭拉头高粱晾晒后装满库房。陈掌柜发现玉河水质还不够纯净,从此酿酒用水改为村西头孙巨洪老人花园的深井水。这口井靠近河边,清澈见底,水源充足。伙计们挑着木桶,昼夜不停的担水,曲房通霄连续不断地酿酒。远来的马车天不亮就拉着坛装烧酒上路,运往四面八方,“德记烧锅”酿造的60度直沽老烧酒出了名,大孙庄的百姓也感到非常自豪,十里八乡的人纷纷来此购买直沽烧酒,津峪公路两侧开了十几家小酒馆,大孙庄的一些能耐人,也做起了贩运“德记烧锅”酒的生意,人们饮着烧酒,回味着纯正浓香的酒香,许许多多有关“德记烧锅”的神奇故事由此而生。

在“德记烧锅”的传奇中,有人讲陈掌柜可能是天上酒仙身边的童子,因偷喝仙酒大醉,犯了天法被打入凡间。此人个头很高,左眼有残,人称陈疤拉眼儿。他虽被贬入人间,但天性好酿酒,由于身怀酿酒绝技和秘方,陈掌柜造出的直沽烧酒天下无比。

公元一九三六年,“德记烧锅”的酿酒生意远近闻名,财源滚滚而来,老字号的声誉越来越兴旺。

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关外胡子(土匪)闯入大孙庄,一队人马包围了“德记烧锅”店,店外人喧马叫,火把晃动,陈掌柜呼唤伙计们紧闭大门,胡子本想绑陈掌柜的票,逼迫钱财,几经砸门不开,鸣枪示意开门。这时的陈掌柜吓得躲进曲房深处,守门的伙计与胡子相互开枪射击。最后胡子(土匪)用火攻闯入大院,抢走钱财,打死不少伙计,放火焚烧了“德记烧锅”店,有人说陈掌柜死于胡子之手,另一种说法是陈掌柜死于曲房大火之中。

老字号“德记烧锅”店在金钟河畔消失了,津峪公路上那道飘逸着烧酒香味的风景荡然无存了,“德记烧锅”的美名及神奇的酒文化现象,将会永远载入我国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历史史册。(该文载入天津建卫600年专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