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与电脑之争

(2005-07-06 00:07: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叛经逆道
     电视与电脑,本是面向两个人群,不同应用的。河水井水,互不相犯。
     最近冒出来了很多的新概念,老概念也翻出来冷饭热炒,什么数字电视、iptv、机顶盒、digital home、十英尺体验、双向改造、杭州模式,更有广电和电信部门的阵营现身说法,还有三网合一的传言。扑簌迷离,眼花缭乱啊。
     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广电:为了在2008年之前完成全国数字电视的改造,广电部门力推机顶盒,这样可以让数字信号通过机顶盒的转换,在普通的电视机上接收。机顶盒有一颗芯片,大家自然想到让他干更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借助于这个数字广播线路,实现联网和互动,比如点播啊、电视购物啊。这样功能强大了,就可能更容易推广了,并且蕴含着增值服务带来的更多利润。
     电信:不过广电部门的动作实在太慢了,2004年、2005年机顶盒的铺设都不如意,反而电信咄咄逼人,开始创想用连接互联网的机顶盒来连接网络和电视机,并且同样提供视频和其他功能性服务,比如游戏啊、邮件啊,更有优势建立网站,同时服务于电脑和电视,这一下就真把广电惹急了,开始通过行政手段限制竞争。
     Intel:在广电和电信还在较劲机顶盒的时候,国际巨头intel也行动起来了,名为Digital Home的计划,希望把电脑推向客厅,和电视机连接,这样能够卖出更多的chipset。这个计划的投入之大,影响之深远,堪比迅驰计划,前者使得Intel开始从计算力延伸到通讯力,后者使得Intel成为娱乐化服务的核心,从面对两英尺的用户,延展到十英尺的用户。
     广电和电信打得火热,这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还没有进入业界的视线。或许就是大家对本土力量很有信心,觉得Digital Home没有前途。
     这三家做的事情很相像,都是想把一个设备接到电视机上,都是要改变和扩展电视的应用。3亿电视用户啊,谁能够占据最大的份额,确实意味着最丰厚的回报。细看起来,这里面的模式却大大的有不同。拨开迷雾,一句话说穿了,这就是电视和电脑之争。
     不论广电还是电信,期望走的是扩展电视功能的道路,技术上、策略上也是围绕着电视制造上下游的。比如前段时间盛大和长虹战略合作,最近又冒出来TCL打算在未来所有的电视机中内置IPTV功能。我相信他们以后的销售渠道,除了借助行政执行,就会是在大中、苏宁等传统的电器商店。
     而Intel的计划,却是以PC机为核心,所牵动的软硬件厂商,也是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设备生产、销售厂商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原本完全不同的两条产业将会撞车,我相信必有一番争斗,也就是电视会电脑之争。如果以此为命题,大多数人会说电视将轻松取胜:一方面,电视的用户基数远大于电脑用户,另一方面,电视的操作之简化,提供的服务概念之清晰,都远非电脑能比。更加上行政上的优势,国家对电视制造商和机顶盒制造商的扶持,会使得这个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也就是说,互联网依赖于电脑的的服务,会被以电视为核心的增值服务所侵蚀。
     作为一个互联网工作者,接受这么一个言论将是痛苦的。在做了若干分析后,我做出了如下判断:
     看淡以机顶盒为突破点、以电视产业为核心的增值应用;将宝押在电脑和互联网向客厅发起的进攻上。
     理由有三:
     1.服务的开放性。参加了CCBN2005展会,会场上提供iptv或者类似机顶盒解决方案的厂商多如牛毛。他们的方案都很完整,从硬件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开发,力图使得这个机顶盒发下去后,同时就能够享受他们精心规划的应用。这个苦劳是有的,但是是一个错误的方向。相对机顶盒,digital home上可以享受互联网上各个服务提供商的应用,这种对比关系类似于早年的瀛海威和后面兴起的门户。从技术上,机顶盒的成本限制,也使得他的内存、硬盘等受到限制,无法做到开放性。这个致命的缺陷,将会在电视和电脑的争斗中充分暴露。
     2.产业链的市场化。通常我们会听到,某某机顶盒制造商,搞定了某个省的关系。这种非市场化的做法,会极大限制应用和内容的发展。相对起来,Intel的digital home完全吸取了早年维纳斯失败的教训,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充分调动着各个重量级公司的热情以及发挥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从硬件制造商philips,到软件生产商微软的MCE,再到专业游戏、视频网站的配合,或许步伐会缓慢一些,但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前途自然更加光明。
     3.广电系统的机制。说机制这个词大了点,至少用广电部门传递给大家的两个弱智逻辑说明吧:1)在计算机顶盒市场蛋糕有多大的时候,是这么叠加的:3亿用户,每个机顶盒600元钱,这就是1800亿,然后每个用户每月交15元钱,又是多少多少,最后算出来了一个4000亿。一方面,把不同层面的数字加起来了,另一方面,没有清晰地计算最终的服务应该有的价值。这种强盗逻辑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妄想用一个互联网广播牌照来制约其他人的进入。这个政策一出来,引起互联网的一片紧张,纷纷和上广文、央视传媒套近乎,生怕到时候失去了内容源。试想一个卖空调的厂商,怎么可能对市场发话,对大中、苏宁做牌照上的限制呢?我相信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是内容提供商放开了找合作的局面。
      在短期看来,机顶盒趁着数字化的东风热一阵子,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可以先看看机顶盒的功能:1)连接模拟电视和数字信号;2)提供互动性的应用服务。前者会因为数字电视机的逐步普及,而使得这个主要价值丧失,后者刚才已经提到,电脑进入客厅,会有更强的功能。
      总的说来,机顶盒道路艰难,也不是未来的长久方向。在机顶盒和电脑的斗争中,或者说是电视和电脑的斗争中,电脑更会有辉煌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