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高行健先生的诗作(逍遥如鸟)

(2013-07-14 23:56:12)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与欣赏

在刘再复先生的博客里,偶读到高行健先生不常见的诗作【逍遥如鸟】。这首作品展现出来的浓浓诗意和厚重的文学状态深深打动了我。诗人的情感是真挚的,朴素直白的语句虽不华丽,也不使用语言技巧,但字字蕴含着自然与人的交融,抒发了诗人对生存的理性体验,亮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读后感慨许多。

    面对这首诗作,很多人还是很看不惯。在刘再复先生的博客里留言,批评此诗为‘非诗’。毋宁置疑,当下的诗坛,处处涌满了斧凿过的;积木块搭建成的诗歌作品,写诗的和读诗的人们都看惯了这类诗歌形状,并以此为标准相互吹捧和估量,当看到这类作品时,自然很不舒服。譬如,技巧啦、晦涩啦、隐喻啦、等等。正如看惯了各类华丽的奇装异服,回头再看深沉端庄的正装一样,审美遭受到扭曲。目前,人们对诗歌欣赏视角的偏执已经走到极端的地步,欣赏角度的偏废是否与当下诗歌边缘化有关?还需进一步论证。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包括诗歌在内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即文学状态和艺术元素要进行合理的组合,这是唯一避免诗歌走向边缘化的创作举措。遗憾的是,飞快涌现出来的和早些凸显出来的诗人们恰恰忽略只一点。“或许他们还不懂,或许他们还缺乏必要的智慧,二者必居其一”(引自一位文学大师说的话)。

 

【高行健(1940- ),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评论家、诗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他的著作被译为30多种语言。代表作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逍遥如鸟】  高行健        

你若是鸟

仅仅是只鸟

迎风即起

率性而飞

眼睁睁俯视

暗中混沌的人世

 

飞越泥沼

于烦恼之上

听风展翼

这夜行毫无目的

自在而逍遥

 

盘旋环顾

或径直如梭

都随心所欲

何必再回去收拾

满地的琐碎

 

既无约束

也无顾虑

更无怨恨

往昔的重负

一旦解除

自由便无所不在

 

回旋凌空

猛然俯冲

随即掠地滑行

都好生尽兴

 

沉沉大地

竟跟随你摇曳

时而起伏

时而竖立

那地平线

本遥不可及

顿时消失了

一个个奇景

全出乎意料

 

云或是雾

一掠而过

微光和晨曦

尽收眼底

 

群山移动

一个湖泊在旋转

犹如思绪

你优游在

海与旷漠之间

昼与夜交汇处

 

偌大一只慧眼

引导你前去

未知之境

 

凭这目光

你便如鸟

从冥想中升腾

消解词语的困顿

想象都难抵以抵达

那模糊依稀之处

霎时间在眼前

一一浮现

 

玄思的意境

无远无近

也没有止尽

清晰而光明

 

明晃晃一片光亮

空如同满

令永恒与瞬间交融

时光透明

而若干阴影与裂痕

从中涌现某种遗忘

 

这一切从未见过

瞬息变化

难以预料

稍许恍惚

便丧失了

 

你重又暗中徘徊

清楚的只是

你毕竟不是鸟

也解不脱

这无所不在

总纠缠不息

日常的纷扰

 

一番徒劳

得找个避风港

安抚你的灵魂

倘若这魂魄

你或许还有

可不该有个去处

既非天堂

也非地狱

令这失重

得以承受

 

如何找到一片净土

让这困扰的人生

耗尽之际

解除掉妄念

好得以安息

 

你可曾见过

一只老鸟

衰弱不堪

惶恐不安

凄凄惨惨

哀怨

哭泣

乞求

苟延残喘?

 

是鸟都知道

优游了一生

时间来临

便奉上祭品

 

是鸟都找好

隐匿之地

垂危之际

静静等侯

生命消逝

这圣地岂不

也是你的归宿

却又在何处?

  

二零零九年六月一日 中文本定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