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山 祁连山

分类: 地理博览 |
中国的神山 祁连山
一.基本概况
祁连山,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祁连山指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绵延1000公里,为黄河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狭义的祁连山指其最北的一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峰有武威以南的冷龙岭(4843米)、酒泉以南的祁连山(5547米)和疏勒南山(5808米)。
http://s11/mw690/5e50a3f2td480eedce48a&690
二.匈奴人心目中的“天山”
匈奴人心目中的“天山”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嫁妇无颜色。
——《佚名·匈奴民歌》
横亘在甘、青之间的祁连山绵延千里,就如同千里奔涌的巨浪涌到酒泉城正南时突遇逆流,被激的狂涛怒浪一直抛进九霄。这里的山峰海拔普遍在5000米左右,天梯山更高达5547米。讲相对高度,它们普遍在4000米上下。你想一想,它们比五岳、黄山、武当高出多少?相对于地面它们又比青藏高原上那些全球著名的高峰如念青唐古拉冰峰高出多少?怪不得上古之人称祁连主峰一带的群山为“昆仑”。司马光注释《太玄•中》说:“昆仑者,天象之大也。”广袤、高峻、奇峰争姿、云海漫漫,酒泉境内的祁连,堪为“昆仑”最形象、最准确的语义。有不少专家认为在《山海经》中昆仑山就是祁连山。“神山昆仑”、“玉山昆仑”、“昆山片玉”、“玉出昆仑”,这些词汇中的“昆仑”、“昆山”,均非今天新疆、西藏、青海间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指酒泉市正南的祁连山主峰一带白雪皑皑的高峻群山。乾隆二年修订的《重修肃州新志》明确指出,酒泉、敦煌一带为秦以前的古雍州域,“其伊吾以西,并雍州之封域外,羌胡地也”。新疆昆仑山与和田玉的名称迟至何时出现,待考;有人遍查典籍,直至《淮南子》成书的西汉初年,均无记载。也即,《淮南子》及其以前的典籍提到的昆仑山,都是指酒泉市正南的祁连主峰一带的群山。 “昆仑”和“祁连”的语义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连山还有个名字:“天山”。唐代李白《关山月》诗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连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淮南子•坠形训》中对古昆仑还有一段大气磅礴的描写:“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这段话径写高峻非同寻常的祁连就是登天之梯。祁连主峰名天梯山,是有来由的。
三.[散文欣赏]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漾,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四.祁连山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3、2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
4、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5、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
7、青藏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五.关于祁连山脉两侧的地理差异
1.南侧:高山高原气候 北侧:温带大陆性气候
2.南侧:青海湖、大通河、湟水、哈拉湖,更远一点是黄河 北侧:黑河
3.南侧:游牧业,限制因素主要是热量 北侧:绿洲农业,限制因素主要是水源
4.南侧:西宁 工业主要是煤炭、钢铁
北侧: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矿业,酒泉有卫星发射中心(祁连山所在地区位于西北,工业规模不太大)
5.南侧:青藏铁路 北侧:兰新铁路
六.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
(一)我们被地图洗了脑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祁连山,不过不是从地理书中知道的,而是从历史书中知道的。中国的历史书讲到汉代、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都会提到祁连山。匈奴有一首歌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祁连山是与匈奴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许多人对祁连山的印象。
除了历史书中对祁连山的描绘,我们许多人对祁连山的印象还来自于地图。我们平时所见的全国地图,大多是行政区划图,很少是地势图;再就是比例尺都很小,比如是1比400万或比这比例尺还小的地图。比如我面前的一本大16开的中国地图册,一张跨页全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比1600万的,图中的一厘米代表的是160公里,在这样的图上,祁连山只能是一条线。在这种没有地势只有地名、小比例尺的全国地图上,不仅是祁连山,许多雄伟壮丽的庞大的山脉或山系都成了一条线,譬如秦岭等。由于总是看这种小比例尺没地势地形的地图(大比例尺有地势地形的地图在中国属保密范围,至今仍未解禁),许多人就像那些地图一样把一些庞大的山脉或山系,想象成长长的一条线。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被这种小比例尺没地势的地图洗了脑,我们已经对祖国的许多山川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只有当你亲自走到那些山川面前,才能得到纠正。我的一位朋友是摄影师,他告诉过我他第一次到祁连山时给他带来的震撼。他说他一直以为祁连山就是一道长长的山岭,翻过山岭,那边就应是平地,祁连山就没了。可是那年他从河西走廊的张掖出发,经山丹军马场北面的著名古隘口——扁都口翻越了祁连山的山脊线,当他一登上隘口,站在制高点上向南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祁连山根本就不是他原来想象的那样是一条孤立的单薄山岭,而是山连山、岭连岭,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千山万岭山的海洋。
其实这千山万岭正是祁连山的真实形象。因为祁连山根本不是一条单独的山岭,而是一组大致平行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群。这组山脉群长达1000多公里,宽达300多公里,当我那位摄影师的朋友登上扁都口向南张望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300多公里宽的山脉群,怎能不让他惊讶,怎能不彻底颠覆他头脑中关于祁连山的概念。
在一张全国地图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祁连山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三面被沙漠包围,它的北面是巴丹吉林沙漠、西面是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面是柴达木荒漠。它是伸向沙漠中的一座湿岛,这是祁连山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全国只有一座山与他相似,那就是新疆的天山,天山也是伸向沙漠中的一座湿岛。
天山与祁连山好像一对兄弟,他们在浩瀚的沙漠中遥相呼应,像两只伸出去要握住的手,就差那么一点点,他们就握在一起了。
我在想,祁连山和天山在沙海中的这种遥相呼应,他们伸进沙漠的半岛姿态有何意义?
由天山和祁连山,我想到了沙漠,想到了绿洲,想到了丝绸之路。
当想到丝绸之路时,我的思路豁然开朗了,好像重新认识了祁连山。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河西走廊。我们知道黄河流到了兰州后,忽然掉头北上,钻进茫茫沙漠之中。北上的黄河,成了一个地理的界限,人们将这里黄河以西的大片区域称之为河西。河西一带本应该是浩瀚的沙海,只是因为有了祁连山,才沿着祁连山的北麓,形成了由一个个绿洲连缀而成的一个条形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带被称之为河西走廊。现今这一地带属于甘肃省。
我甚至认为甘肃省是专为河西走廊设置的,这从甘肃的名称能看出来。因为甘肃两个字就取之于河西走廊两个重镇古地名的第一个字,古时的张掖称甘州,酒泉称肃州,两者的首字合起来为甘肃,由此看来甘肃省的省名来自于河西走廊。
为什么人们称这一带为“河西走廊”?尽管这一带良田万顷,稻谷飘香,但是人们看重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看重这一带的沟通和交流作用,看重的是这一带的通过能力。因此它才被称之为“走廊”。
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的意义非同寻常。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东西方的交流和贸易主要通过陆路来进行。丝绸之路就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而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段。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之路,更重要的是文化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就是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因此丝绸之路完全可以称之为宗教之路。
(二)祁连山的景观不以山脊来划分
草原是祁连山很重要的景观。祁连山的奇特在于它的自然区划,不是以山的主脊线来划分,因为祁连山的山脊并没有给山两边带来不同的景观。祁连山景色的不同,取决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向西吹到的位置和极限。因此可以将祁连山从东向西分为三段。
东祁连山在祁连山的东部西宁那一带,由于东部季风能吹到这里,所以这里降雨丰富,因此祁连山的东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分布有许多国家森林公园,如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等。从这些森林公园就能看出祁连山的东部森林之蓊郁。
季风继续向西吹送,力量却是越来越弱,所带的水汽越来越少,因此祁连山的中段(哈拉湖以东,青海湖以西)降雨减弱,森林稀少,草原发育,到处可见。
哈拉湖以西为西祁连山,包含有几列大山,从北向南有党河南山、赛什鄂博图岭、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等。由于东部季风吹到这里已成强弩之末,这一带降雨稀少,呈现一片荒漠景象。但由于祁连山属于高山和极高山的世界,有许多高大的山峰截住了高空中的气流和云团,在高山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冰川融水形成了一些河流,因此即使在祁连山干旱的西部,也有河流从雪峰流下,河谷中也会出现草地和植被,也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等。
祁连山的三段各有不同的景观,即森林、草原、荒漠。这三种景观基本上是由气候(主要是由降雨)决定的。然而这仅仅是指祁连山地区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也就是说这基本上说的是祁连山麓基带的情况,即最下面第一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实际上祁连山的景观分布复杂得很,因为祁连山是雪峰林立的高山带,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因此祁连山的景观分布还强烈地受到垂直地带性的控制。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双重控制下,祁连山的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譬如即使是在季风吹不到的西祁连山,由于山高,也会在某一海拔高度形成一个降雨带,在这一降雨带内则形成了森林。在西祁连山的南面或北面你都会看到这种奇异的景观:在一片光秃秃的大山的半山腰上好像玉带缠腰一样分布着一条森林带,那森林带中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祁连圆柏。尤其是在冬季,当山坡上铺满了白雪,那半山腰上的林带却墨玉般地深绿,在一片白色中跃入你的眼帘,让你觉得神奇。你不禁会好奇地发问:为什么在那个高度上出现了一条森林带?
(三)河西走廊的绿洲
如果没有祁连山,这里将是一片沙漠。祁连山的高大山体截留了水汽,形成了降水。是祁连山中的冰川融水和祁连山中发育的河流在河西走廊中造就了一个个绿洲,虽然已是冬天,但在图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远处的祁连山像卧龙一样绵延在远方,祁连山的奇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沿着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达1000多公里,但是它的山体高度变化并不剧烈,平均高度从东到西都在4500米以上,好像一列长长的火车,这就决定了祁连山的冰川发育从东到西很均衡,河流发育也很均衡,即每隔一段距离,大约是100公里左右,就有一条河流出现,这种均衡出现的河流,十分有利于古代的交通,这也是为什么祁连山北麓,形成了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原因。
(四)东部祁连山与西部的鲜明对比
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作为青海和甘肃的界山,就面积而言,祁连山在青海境内要多一些,但就知名度而言,似乎甘肃的祁连山要高。
(五)没有祁连山,就不可能有敦煌
敦煌是一颗世界级的文化明珠,人们为敦煌雕塑和壁画的精美所震撼,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敦煌朝圣。为研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物,诞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但是来到敦煌的人们,首先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一片沙漠之中会出现敦煌莫高窟这样一块宗教和艺术的高峰地带?从上图中可以俯瞰敦煌莫高窟,我们看到敦煌的莫高窟显然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是莫高窟前的一条河流——党河,养育了莫高窟的文化和艺术。左下图是敦煌的月牙泉,月牙泉的一汪碧水,也与从祁连山上流下来的党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党河流入沙漠,沙漠中的地下水就不会这样浅。右下图就是敦煌的母亲河——以祁连山冰川融水作为水源的党河。
(六)长城与祁连相伴而行
在河西走廊,长城与祁连山好像是形影相伴、结伴而行。祁连山在南,长城在北,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在中。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山丹一带,长城遗迹保存得还好,还有长长的汉长城蜿蜒在茫茫荒原上。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描述:“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祁连山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连山通过它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据说张掖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