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南/北疆两大古沙漠成因探究

(2013-01-22 18:48:29)
标签:

杂谈

中国南/北疆两大古沙漠成因探究

一.   基本概况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南疆有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疆有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就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就是“进去了就别想出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西部因受西北风的影响,沙丘向东南移动;东部因受东北风影响,沙丘向西南移动,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只有在沙漠边缘和深入沙漠中的河流沿岸分布有以红柳沙堆为主的固定、半固定灌丛沙堆。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曾有以下5条路线,丝绸之路的南道、姑墨——于阗道、坎城——神山堡——疏勒道、焉耆——于阗道及抒弥——龟兹道,这些古道都不乏我国古代人民的足迹。晋代高僧法显是我国第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玄奘是第一个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比作“死亡之海”的人。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禹贡》中有:“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文献中所说的“流沙”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古代交通,《穆天子传》讲道,周穆王经柴达木盆地入新疆若羌,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过帕米尔入阿富汗境,最后到过塔什干地区。以上记载只能反映这些人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但行经的具体路线不详。从汉代开始,有记载的僧侣、商贾、使者、官吏、将士等,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路线大致有上述所说的5条。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二.成因探究

1.百度说

  地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再加上距离海洋较远,海洋上水汽难以到达,导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再就是随着地球变暖其大陆性特征更加显著.属暖温带沙漠气候.

2.风成说

  从纬度上说,该地区正好位于行星风系的西风带内,强劲的西风将中亚地区的沙尘吹送过来,随着风力的减弱,沙尘逐渐堆积下来,这样年复一年就有了现在的沙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沙漠下面就是沃土。故此地治理荒漠化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沙尘搬走,即所谓西沙东输,……届时西域将再次成为沃野千里的绿洲平原。

3.海陆变迁说

  据说,地质历史时期,西域地区和今天的青藏高原地区曾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加剧,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不断抬升隆起,海水外泄。同时,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印度洋上暖湿气流北上,天山山脉横贯东西,阻挡了北方冷气流南下,西域广大地区气候越来越干旱,海水最终蒸发殆尽,海床裸露,经外力长期作用最终形成了今天所见的沙漠。

4.深居内陆说

  现代地理认为,西域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也就是说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同时,晴天多,风力大,风日多,蒸发强。再加上历史上人口众多,战乱不断,水资源枯竭导致土地荒漠化。

5.山垮出沙漠”说

  山垮出沙漠是雷元星的另一重要推论,即凡失去洋流水平推力的山体必然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垮塌。垮塌过程中会导致原山根从岩浆洋上浮,顶裂出大量的岩层缝隙以及地底空腔。大量天然降水渗入几十公里深的地底,原地表含水层破碎,植被凋枯,原苍山退化为戈壁。进而尘泥下渗,地表剩下裸露的沙砾,戈壁退化为沙漠。戈壁与沙漠平均海拔高度虽然低于高原山脉,但仍高于绿洲平原,表明它们还处于山体的垮塌过程之中。一旦原来的山根完全浮起,地表含水层再度抬高,原山体的海拔高度就会降到500米以下,沙漠将自然变成绿地。故沙漠是高山向平原转化的过渡形态,人类可以利用其优势成规模地开发沙漠。不知以雷元星先生的这个推论,该怎样来解释中国南北疆两大古沙漠的成因?

三.图片欣赏

 http://s10/mw690/5e50a3f2td3de57e8f9b9&690

http://s13/mw690/5e50a3f2td3de5840ac3c&690

http://s3/mw690/5e50a3f2td3de58b8ea22&690



http://s1/mw690/5e50a3f2td3de5a270ac0&690

http://s10/mw690/5e50a3f2td3de5acade9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