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2:永远不做逃兵
标签:
逃兵教父哲学基督教神学徐曙光美国 |
分类: 我就是喜欢创业 |
这个不安很快就到来了。1997年9月,刚给员工发完工资、准备喘一口气的徐曙光突然意识到,他这是在用自己的关系向银行和合作伙伴举债,如果还不上的话,他的信用污点将被永久记录在案,他以后在美国将很难再拥有事业,一切活动也将变得艰难无比。
举债这件事情,使得心态一直平和的徐曙光开始了一段睡不好觉的生活。
“我心态一向都比较平和,该是我的就会是我的,不该是我的我也不会去强求。但在那段非常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彻夜难眠,翻来覆去都在为这件事情而焦虑不安,却又找不出解决的办法。”
摆在徐曙光眼前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使公司成长起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自己具备造血功能,才能彻底摆脱举债度日、朝不保夕的窘况。
这个想法当然是对的,可是,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具体的改革措施呢?具体的执行力呢?圣奥古斯丁圣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忏悔录》、《论自由意志》、《上帝之城》等。——编者注曾说过:一个人可以祈求奇迹的出现,但是最终还得要靠努力来取得成果。
随即,徐曙光开始了整顿和改革,但是远程管理收效不大。万难之下,徐曙光想到了加大力度整顿和改组协和地产。
然而,要改组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企业,要改变大多数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谈何容易。尤其是当企业还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中时,各种矛盾异常突出,稍有不慎,便会分崩离析,给公司和个人——尤其是给以一己之力举债的徐曙光带来灭顶之灾。何况徐曙光还是个“新人”呢。
徐曙光决定赶紧把钱还上。“我坚信坚持和耐力,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做逃兵,死都要死在前线上。”
这个时候,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话或许可以安慰徐曙光:“不要失望,拿出勇气来!按部就班地本着原来的目标去做,自然会有办法出现的。一个人若能心无旁骛,精神集中,此时此地,即可听到福音从天降临。所以我劝大家常要保持精神坚定,不因小挫折而颓丧,那么世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要让能使国家受益的事情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管理者需要努力工作,掌握卓越的管理才能,并且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开阔的视野。”
当时,总公司的人都处于半失业状态,作为公司的CEO,徐曙光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他认为,在责任面前,不能用个人的得失来衡量。徐曙光不是一个愿意找责任的人,但当责任找到他的时候,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它。
后来,徐曙光只身回到中国创办格林豪泰经济型连锁酒店时,也有朋友问他: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离开既安稳又富庶的美国,离开妻子和儿女,这样划得来吗?徐曙光回答说:现在也是责任当头,不能以个人的得失来衡量了。
其实,徐曙光当时回国来做格林豪泰,也是由于一些机缘巧合,并不是有着特别的准备。由于情况变化,一直找不到合格的管理团队,对于股东的责任、对于员工的责任便全部码到了徐曙光一个人身上,这也导致他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大大地延长了。
“如果就我个人来说,我完全可以待在美国好好享受生活。可这不是我的风格,因为很多双眼睛都在看着我,我需要对我的合作伙伴、员工、客户负责到底。”
有一个故事讲道:几乎所有历史学家都认为,“一战”在军事上是彻彻底底失败的。到底为什么?一位老师毫不迟疑地回答道:“那是因为一战中阵亡的将军不够多。他们安逸地待在后方,而让士兵在前线流血牺牲。”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明白:他们诚然要发号施令,但他们绝对不会在需要树立榜样的关键时刻退缩,他们要身体力行。
“弟兄们,跟我上”与“弟兄们,给我上”,这两句话只有一字之差,可是两者的意境和效果,却是相去甚远。
在当今的商界,有太多经理人,他们极力主张自己的员工大胆做事,可等到项目失败之后,又把员工劈头盖脸一顿大骂。于是,很多人就宁愿选择因循守旧。如果经理人希望员工能够放开手脚去做,那么他应该自己作出表率。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而不能让板子直接落在员工身上。
这些年来,徐曙光深深地领悟了一个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儿。你所做的一切,上天都在看着,你付出了多少,上帝都会加倍地还你。”
http://998.com/active/images/cover.jpg
点击上图查看全书
http://img.users.51.la/3833847.as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