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2020-06-12 07:46:05)
标签:

感恩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庸、孝经
原文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icWpOhgToXibRFIZUzhOP9ouhBB78S2IF8sBMquJxBMkibyD2zschA92caPzBzTsteu7tFS7n4WoKt3nHluTRib0Q/640?wx_fmt=jpeg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为人处世是这样的: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一个好的道理,就奉持不舍,牢牢地记在心中,再也不会让它失去。”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平治,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闪亮的刀刃可以踩踏而过,中庸却不可能做到。” 解读这一节引用孔子的话赞扬颜回能够践行中庸之道,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针对前一节所说的有些人不能坚守中庸之道,举颜回为例,赞扬颜回对中庸之道的坚守。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真正继承他衣钵者,仅颜回等几人而已。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孔子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被许为“德行”科最优秀的学生,《论语·雍也》载孔子称赞颜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淮南子·人间》记载说,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可见,孔子认为颜回是最有仁德的学生,甚至自叹不如。我们知道,“仁”是孔子儒学的根本,在仁和中庸的关系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庸是立足于仁道的,中庸追求的是至仁、至诚,儒家坚守中庸之道,最终是要实现“天下归仁”的最高理想。颜回选择并终身实践中庸,一方面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为什么颜回能够这样?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说明颜渊所乐在道,有“乐道”的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追求真理,信念坚定,积极乐观。另一方面是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不顺心的事,有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也就是自己心情不好,不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这很难做到。“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颜回能做到?原因就在于颜回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勤于思考,善于揣摩,勇于实践。因此,孔子把颜回视为自己唯一的同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晚年,鲁哀公、季康子曾问他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孔子把颜回看成是最好学的学生,可惜颜回死得很早,为此孔子十分痛惜,曾为之恸哭不已,大呼:“天丧予!天丧予!”从者劝其不要太伤心,孔子则说: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要为什么人伤心?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认为颜回始终在进步而没有停止过,他的死真是太可惜了第二,强调像颜回这样坚守中庸之道,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这是针对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来说的。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三个方面,说明要做到中庸之难也。话说得似乎有点绝对,但孔子有自己的考虑:其一,“天下国家可均也”,把天下国家公平治理好,让每一个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大概只有尧、舜这样少数的圣王才能够做到;其二,“爵禄可辞也”,人生在世,一般人皆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要把到手的官位和金钱推辞掉,大概只有那种秉承了天地正气、坚守大道的志士仁人才可以做到,一般人很难做到;其三,“白刃可蹈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刀光剑影死不旋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非常难。孔子认为这三个方面虽然难,但还是有人能够做到的,而“中庸”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当然,这里的不可能不是绝对否定的意思,而是他用三件很难的事情,对比映衬实践中庸最难。原因就在于,坚守中庸之道既高远又平常,需要修身养性,世上磨炼,需要顽强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需要持之以恒,守死善道,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践行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