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 打不直 出杆不直 不顺 干涩

标签:
体育 |
分类: 购物 |
紧握球杆,要打出直线,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也是大部分台球爱好者的错误,打不出直杆。
应该是用虎口的不同部位滚动摩擦,推动球杆向前运动!
握杆后,手应该在大腿的位置,如果手在腰后或大腿后,明显是站位过于靠前,大部分台球爱好者的错误。
拉杆打成定杆:因为击球的部位不够下面,瞄准点,按正常出杆去放松打即可,千万不要额外加力!(球容易歪,拖杆,跳球)。
为了增加拉杆的摩擦事件:奥沙利文经常缓慢出杆,在出杆的中后段压低球杆,增加皮头接触白球下部的时间。
贴边球:出杆的时候,注意力到手臂三角肌完全放松,肌肉是软的。
想象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环,球杆回拉的时候,圆环会变成椭环形,环的面积扩大,所以要放松;出杆后,到小臂垂直的时候,环变到最小,椭圆又变回圆形,所以要用虎口的肉夹紧球杆,也就有一顿的感觉。
平时练习:可以只用拇指食指握杆,体会出杆后夹紧一顿的感觉。
像奥沙利文那样,有个铲球的动作,不用太快,慢一点,把动作做清楚。注意手腕的应用。
开始的时候握杆很紧,后面就没办法放松到应有的程度(虽然有所放松)。所以一开始握杆,力度要合适,没有缝隙,能控制球杆就足够。
实践重大改进:从头到尾一直用力控杆,肯定会有细微偏差,试杆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正确的做法,前段握杆控制,后段放松发挥球杆惯性。
实践重大改进:试杆要注意白球中点,还要靠后一点,才能长基线瞄准。
实践重大改进:正常的架杆掌心有隆起,这样拇指才能上翘,拇指和食指的V字形才能清晰明显。如果掌心贴着球桌,食指就会自然被放平,和拇指形成的V字会成钝角,不明显不清晰。出杆容易偏离,因为往往只偏离一点点,不容易被发现。
手腕往左扭转一点,摆正一点,拇指上翘接近90度,出杆会有不同的感觉,球杆不容易左右偏。球杆回拉放松,出杆不紧不慢。
拉杆的皮头跟进只有一点点,不同于普通出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5NjcxMjEy.html
试杆的意义:主要作用是瞄准,测试球杆的运动,能不能击中白球后将彩球入袋。试杆直线且感觉良好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
球杆拉回的时候,重点在于握杆手的放松,不会放松就打不出速度打不出直线。放松后,会感觉出杆很舒服很顺畅。但并不是松开,有缝隙的话,就会对球杆失去控制。
提肘部,不但是肩关节部位大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肩胛骨的后展。会感觉肩胛骨关节位置的限制,出杆很容易直线。
握杆的控制:尝试把拇指由第二关节扣到第一关节试试?
打低杆,试着不要掌心隆起。压平。
实践:把大拇指夸张的竖起(出杆直线率大幅提升),像奥沙利文那样,试杆的时候,皮头靠近白球中点(保证出杆的时候击中白球中点),不紧不慢按节奏出杆,命中率大增。
握杆靠后一点,出杆的时候用的肌肉就不一样了,控制出杆长度,很容易打直线。
试杆会每次不一样:虎口没有控住球杆,有缝隙。
站位的舒服:右脚往内(左)收一点,往后一点。绷直,就会舒服。
小臂的摆动是一个弧线。
长球:拉回距离长(才不会突然发力),穿透白球距离短(握杆要靠后,靠中部不行,否则为穿透白球,肯定会小臂往前过多,动作变形,导致没有击中白球中部)
左腿前站弯曲后动作还是不舒服(实践):髋部不要动,右腿在往后站一小步。让身体和两腿的夹角增大。
长杆的准度(实践):不要因为球远,怕力度不够,就刻意的发力,把球杆推送更远的距离,正是因为更远的那段距离会动作变形,导致出杆歪掉。所以要控制球杆的延伸,既要把球打透,又不能透过太多。回拉长距离(保证发力顺畅),穿过白球短距离(强调球杆重量去撞球,会有清脆的声音)。
出杆直(实践):先去想象碰撞点,想好位置再站位,站位好了就不再调整。左脚跨出的步伐要保证足够,要向左前方,而不是左边!左脚的弯曲幅度要足够,身体才能自然趴下。手架第二关节保证出杆顺滑;球杆回抽的时候要保证平直的回抽,尽量有手腕手指抖动的感觉。实在不行,肩关节再往后上方提一下。
左脚弯曲向左前跨出一步,这步很重要,要是腿部都是直的,趴下的动作会很费力别扭,造成出杆不顺。
回抽球杆保持平直,要保证回抽平直握杆力度一定要变化、变松,特别是回抽的末尾更要保持平直出杆的时候自然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出杆。
出杆的节奏和弹性
贴边球:要让球杆有出杆的距离。也就是皮头往后要一段足够的距离,才能保证出杆的直线。
低杆、拉杆(实践):右手握杆尾,有意识的提高一点,让球杆有特定的倾斜角度,再去击打白球下部。
低杆、拉杆(实践):出杆发力要有节奏、有弹性,要有顿的一下的感觉(其实是握力变化、握紧球杆自然产生的效果)
低杆、拉杆(实践):用握力的变化,加快球杆瞬间速度,让球杆穿透白球。出杆完手腕上扬?
如果手指固定握杆,那么球杆运动肯定会是弧线,不直。人一般会自动调节,用手臂来调节,很不幸,大臂的精准度不够。
而且运动到弧线最低点的时候,会用力压球杆,球杆会压手架,增大摩擦力,让人感觉出杆不舒畅,球杆很干涩。
为什么强调出杆后抛竿、放松?因为放松,才能产生正碰,适用冲量定理,利用球杆的重量5倍于白球。如果接触一段时间,应该是另外一回事了。
放松,具体的说,就是球杆回拉的时候,虎口握力要变化,要放松,接触位置才会产生变化,才能保持球杆平直。
站姿:(整个人)右脚应该放在进球路线的左侧一点点,而不应该站在进球路线上!
右脚站进球路线左侧一点,可以为出杆手的运动腾出空间;左脚要往屈膝左迈开一步(两脚八字最舒服),腾出的空间更大,俯身更容易,站姿更稳固,这样击球最舒服!
另外一种方法:右脚站在进球线右侧,然后左脚屈膝跨出一步,球杆正好落在进球线路上。此种方法,球杆更靠近人体的中心,重心。出杆更平稳,不会右边出杆左边摇晃。
站姿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右脚的内侧去对进球线路,而不是脚尖。
手指、虎口、手腕是打直线的最关键。因为虎口的握杆位置会变化,所以虎口要适当松一点,才会灵活,握杆位置才会自然变化,变化不会僵硬机械。配合平杆,才会有出杆甩出去的感觉。
手架离开白球一段距离,头部离开手架一段距离。
重心还是放在两腿上,不要前倾,前倾的话手架受力比较大,而手部相对腿部力量要弱很多。出杆一动,手部的稳定性就比腿部差一点。
握杆越靠后,肘部提起越明显。握稍微中间、靠前,就相当于出杆后的状态了,肘部会有一定下沉。
右脚站位离白球越远,趴下越自然,肘部越容易提起来。也就是说,看准白球的路线和击球点后,还要注意离开白球足够远,再趴下。
然后,手架和球杆放上去后,击球路线也就确定了,基本不要再调整,再调整球杆的路线很可能会偏离白球内部的重心。出杆的时候,眼睛和注意力放在球杆上,这样打出来的杆法又直又稳。
手架:拇指搭在第二个关节,不是第三个(拳头)的关键。如果靠在第三个关节,球杆加上去会碰到拇指的肌肉,球杆抽动的时候,肌肉也会动,造成出杆不稳。放在第二个关节,避开肌肉,都是骨头和皮肤,自然稳定。
站位:左腿屈膝往前,身体重心自然下来,不用趴得很可以很辛苦,同时肘部才能自然提起。如果左腿弯曲,又和右腿紧挨着,那么左腿表面看没问题没离开地板,但实际上不受力,右腿承担了大部分重力,单腿站不容易稳定,而且容易疲劳。
左腿往前,配合左手,分担体重。否者在人趴下的情况下,右腿承担大部分重力,看起来没问题,实际上市不稳定的,出杆一发力重心稍微一变,动作就变形了,而且这种变形很隐蔽,不容易找出原因。
拉杆:所有的教程都会说要击打球的底部。但是击打的角度、出杆的放松与速度,决定了白球会不会转回来。
大家都知道低杆要打低点,但是球杆却放平了打。看看奥沙利文的杆法。
如果击球点过低,球杆有放平了,白球获得速度过低,球杆速度较高,球杆就容易超过白球,跑到白球底下,变成了跳球。
奥沙利文的做法:很大胆的让球杆倾斜一定角度,斜向下击球,这样白球获得的速度只是球杆速度的一个分量,不至于跑得太快,让球杆跟不上白球。这样球杆继续向前运动,就可以继续搓动白球的表面,让其产生往后的旋转。
当然,这个角度要把握好,球杆太平了,白球跑得快球杆跟不上;太过倾斜了,皮头容易从白球表面滑过,或者接触时间过短。
教程上AK点的原理:A点位皮头刚接触白球时候的接触点,K点为白球获得速度后离开球杆皮头的点。低杆要求K点速度大于A点,因为在皮头接触白球的时候,假定了白球获得跟球杆一样的速度,这样只有球杆的速度加快,才能去搓动白球。
【如何产生AK点速度差】
拉杆为什么一开始球杆都倾斜?沿着白球表面切线,但是如果直线击打,切过后就是一个点的摩擦力。所以随着这个点开始往下运动,球杆的击球方向也放生改变,由斜向下改为较为平直,同时由于角度的变化,增大了球杆水平方向的速度。
用手腕的力量,刚击中白球时候,用的是手臂力量;接下来用手腕力量继续加速。
拉回的时候,用虎口的肌肉夹住球杆,其他手指放松,就可以很平的把球杆拉回来。而且触感比较准。
试杆的时候,也是虎口肌肉和手腕抖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3MDU0Nzg4.html?from=y1.2-1-98.3.3-2.1-1-1-2
奥沙利文表演赛和裁判观众互动
试杆的时候,皮头要很靠近白球才行,如果离开远了,那么出杆的时候会感觉手臂要打到很靠前才能碰到白球。穿透白球的距离也只有一点点。
试杆快碰触皮头的时候,手臂弯折要靠后一点,握杆要靠后一点,才能保证足够的穿透长度。
让手臂在后面完成大小臂折叠的动作。
握杆的时候,让尾指也接触球杆,会有更好的控制?
动作要舒展,才能控制住大臂,让小臂自由摆动。
试杆的时候,可以看出有没有放松。如果皮头是慢慢停下的,说明到出杆末尾还有发力,如果有略微一顿的感觉,说明有放松。
所以要用手指,(并不是整个手放松,因为食指拇指要控制球杆)最后三个手指头及手掌外侧放松,球杆拉回的时候,有意识的控制保持平直,那么不用刻意去想或控制,手指自然会延长。
不要刻意机械的做手指延长或放松握杆的动作,这样会失去对球杆的控制。
距离球台较远的地方,看白球,才容易看到精准的瞄准点,再去决定站位和击球位置。
不要看个大概,试杆的时候再去调整。
手架也要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应该是手、双腿三个支点一起承担身体的重量。因为人要前趴,如果手部只承担很小的重量,那么人体一定会自然调节,臀部往后调整,才能平衡。所以可以身体可以略微向前倾斜,让手去承担重量,三点都承担重量是最稳固的,右腿保持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