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活流程里活着,却在精神世界里感受快乐,抑或彷徨、幸福与痛苦;现实的体验不足以充填你作为人的全部,故须有思想的呼吸,灵魂的交游;因而,人的快乐与不快乐、痛苦与不痛苦及一切对现实的感受亦源于你精神与思想境界。
“你应当学会在你失去了你可能失去的东西时怎样应付,你应当学会在实践美德的时候如果必要的话怎样抛弃一切的东西,怎样应付各种事变,怎样转移你的心,使它不受事变的影响,怎样鼓起勇气应付逆境,以便使你永远不会落到可悲的境地,怎样坚定地履行你的天职。这样,尽管你的命运作祟,你也会生活得很愉快;尽管你欲念丛生,你也会生活得很严肃。你将发现即使你所占有的东西是容易丧失的,你也会从中享受到极大的快乐,而不会有任何忐忑不安;是你占有它们,而不是它们占有你;你将认识到,对人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有失去的一天的,所以要舍得放弃,才能得到享受。这样,你就不会幻想什么虚假的快乐,从而也就不会尝到从虚假的快乐中产生的痛苦。”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中这样劝慰人们。无论你信奉与否,我以为,大凡理智的人是绝不会将这样去履践的人视为懦夫。
也因为卢梭又是这么一位作家,他敢于冲破各种禁忌,对人的良心进行深入审查,他自认为有权利去暴露他内心隐蔽的丑恶,并或多或少暴露人人内心隐蔽着的丑恶。
我愿做这种内心安定、光明磊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