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报,在“说法”栏目里读到“无事静坐,有福读书”这句话,觉得很有禅味,值得细细玩味。“无事静坐”,在下愚见,这里“无事”,不是指日常的某一件事,试想人的一生,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有哪一件事是不用操心的,况且又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当今,小孩子读书、就业、住房等问题接踵而至,更是令人头疼,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揪心。这里说的“无事”应是有事放得下,不耿耿于怀,不论碰到多大的事都不会乱了方寸,心湖始终风平浪静。尤其是要去掉人对名、利、情的执着,不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尽量把它看轻,看轻,再看轻,这样你才会觉得“无事”。“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许多“事”都是由心生出来的。正如一首禅诗说的那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四季,各应其时,各有其美,都不是人力所能带来的,我们只需要欣赏赞美就可以了。这些才是我们生命中得到的美好礼物。究其实,人们并不是真的有更重要的事,和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相比,其它种种也不过“闲事”罢了,因为它们并不能带来心灵深处的慰藉。“有福读书”,这里把读书与否看成是否有福,是很有深刻意义的。有一楹联:“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具有“第一人品的人”,可以说是有福之人,再说读书是要有一定物质条件的,这些都可以说是“福”。带着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去读书,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会愈读愈聪明、愈高尚、愈有智慧。否则,会适得其反。故此,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少年阅世不深,血气方刚,容易模仿梁山好汉遇事一声吼,动辄大出手,是会惹祸的;老人谙于世故,如果再去揣摸曹、刘、孙争天下的那些阴谋诡计,会变得老奸巨滑,面目可憎,既影响人际关系,又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书是人类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结晶,所以若能吸收精华,应用到实际中,书是会造福于人的。读书是对灵魂所下的一番琢磨功夫,在不知不觉中,你的心灵可以被塑得近乎完美。也许在读一些书的时候,你虽尽力诵记,末了却是忘掉,但是,不必以为无所获得,入过宝山的人,绝不空回的,你虽然忘了那些字句,但那些字句给你灵魂的影响,却是历久弥新。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每天都想像这是你最后的一天。尽情去体验与发现吧!不期而遇的明天,将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与欢乐。”如何去“体验”与“发现”?尝试着静座与读书吧!你也许在那一刻豁然领悟到生命的真相、生命的意义,到生命最后一天明白过来,也不算白活了,总比那些始终稀里糊涂地生又稀里糊涂地死的人少了许多遗憾。试想,一个人到了最后一天,不是急于写遗嘱,交待后事,而是仍然心神安乐地静座与读书,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啊,这样的人活出了大境界!“无事静坐,有福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活质量、生活韵味。
————邓玉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