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世故》】

(2010-01-20 12:56:26)
标签:

世故

好话

中性词

明太

全通

杂谈

分类: 时世话语

   话说【《世故》】

    世故,辞书上解释是处世经验;处世待人圆滑,不得罪人。世故是个中性词,不世故不行,太世故也不行;不世故说明不成熟,太世故则说明太圆滑。

    人情世故表明,人应当通人性,懂人情,但不能太世故。不通人性人情,难有朋友;而太世故,更难有朋友,也无法立足。

    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与人不善,最终会对自己不利。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圆熟的人,并非一味对人圆滑。为人处世应当谦逊、和蔼、诚恳,不卑不亢,既尊重他人,也不贬低自己。圆熟与圆滑,一字之差,两种境界。圆滑是能滑则滑,滑到哪里算哪里。

    世故,是成长的必然阶段,也是成熟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成熟并非无可挑剔。成年人的世故,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经验、教训、挫折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世故,就像求学的过程一样,交了毕要的学费,才最终“毕业”。

    关于世故,鲁迅先生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有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亦不可全通的。”掌握了世故“不可不通、不可太通”的分寸,才算是明白人、聪明人。

    小人的精明与算计是一种聪明,君子的木讷与敦厚也是一种聪明。不同的是,小人的聪明是自以为是的聪明,摆不上台面;君子的聪明是别人评价的聪明,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是聪明中的大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过于世故者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披露内心世界,与他人相处时圆滑应付,心口不一。日久天长,人们不愿也不会与这种过于世故的人交往。

    世故是一层铁甲,或许可以保护人,不致受心灵上的伤害,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世故,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能随心所愿,有时只能委屈求全。

    为人应当诚实做事、老实做人。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真诚、半真诚或过于世故的人,是很难打动人的。

    与人为善,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与人为善,就是人与人应多些尊重和信任,少许轻蔑与猜忌;多些鼓励和帮助,少些排斥与拆台;多些理解与宽容,少些挑剔与苛求;多些坦诚与关怀,少些掩饰与冷漠。让我们多些成熟的气度,少些世故的城府,这样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沈福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