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我演春兰】》】

(2009-06-10 15:56:11)
标签:

白春兰

张晓琴

心理体验

眉户

大爱无疆

分类: 感悟

【《【论文——我演春兰】》】

为吴忠市“两会”演出大型原创眉户剧《沙海春兰》与治沙英雄白春兰留影

2009年1月

【《【论文——我演春兰】》】

与治沙英雄白春兰留影

2008年9月宁夏武警礼堂

【《【论文——我演春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了50周年大庆献礼演出原创大型眉户剧《沙海春兰》

【《【论文——我演春兰】》】
自治区领导亲情接见

这是一个并非虚构的真实故事

该剧以兰之嫁、兰之倔、兰之梦、兰之拼、兰之情、兰之爱、兰之痛、兰之愿共八个章节,演绎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

她,为了一个寻常而又屑微的愿望,与丈夫一起走进罕无人迹的生命绝地,开始了近三十年的拼挣。

丰收在望的麦苗儿被沙暴吞噬了;连心连肉的女儿险些命丧黄沙;患难与共的丈夫因劳累过度,抱病离她而去……

    你似一只小船,在狂风骤雨中颠簸向前,似一株兰花儿,任霜打沙埋而倔强不屈的绽放……

当鲜花荣誉接踵而至的时候,你又在想什么?

    朋友:让我们伴随着感人至深的戏剧情节,聆听这美妙绝伦的音乐,观赏技艺精湛的表演,一同走进艺术的殿堂,走近白春兰的世界……

 

【《我      兰》】

                                        张晓琴

 

从看到剧本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情感交给了春兰……

无论怎么说,事实上演员与她要演的角色之间总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你不可能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角色与演员之间的空间,就是演员创造角色的空间。你要做的其实是塑造出这个属于你的角色。演普通角色是这样,演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人物也是这样。

我演新编现代戏《沙海春兰》中的春兰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典型人物。春兰的生活原型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治沙模范、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女性。在真实生活中与春兰生活在一起的体验结束后,我面对的是剧本中的角色。我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塑造这个角色?

这是每一个演员都要遇到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的世界最主要的表演体系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我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从我要演这个人物出发,真切的从内心感受我要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剧本中的春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她再普通不过了。她有初嫁时的羞涩,有挖沙找到水源后的抱头痛哭,有梦到麦子丰收时的欢喜,有被沙尘暴袭击后的悲恸,有治沙困境中的彷徨,有栽树、种草、拍墙时的不屈不挠,有为丈夫杀鸡时的一片情意,有与丈夫逗乐的串串欢笑,有失去丈夫的声声悲哭,有助人脱贫时的慷慨援手,有报喜时的深情呼唤。这是一个认准道就走到底的女人,这是一个性格倔犟、内心柔软、情感丰富的女人,她不认输、不投机取巧,以个人柔弱之力与沙漠化对峙、抗争。她心里有一眼甘泉,有一片绿洲。春兰治沙走过的几十年,就是一个普通女人走过的几十年,她的喜怒哀乐也是普通女人的喜怒哀乐。而她与普通女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物的独特生活经历和个性。春兰是一个沙柳一样的女人,她是一个能在坚苦环境中生存,能把根深深的扎在了自我大地上的女人。这个角色的特质是能自主的把握自己的未来。这个特质是塑造这个人物的中心点。

内在的柔情和外在的坚韧是塑造这个角色要把握住的张力点。这个角色的戏在哪里?就在这个中心点和张力点。

 当然唱、念、做、舞也是我塑造这个角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从塑造人物来说,最重要是把握住这个人物的特质和性格构成的张力。只有在总体上把握住了春兰这个人物内在和外在的特点,表现出这个人物的唱、念、做、舞,才会有根基。

性格、动机、真情、细节是我塑造春兰的具体手段。性格是每一个角色的身份证。春兰这个角色的性格潜含在剧本中的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我只有把它拎出来才能塑造出这个人物来。春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内柔外刚。面对丈夫、孩子和大漠荒沙的残酷袭击,作为一个女人,春兰有着一颗柔柔的心,我要把这柔情和柔弱一点一滴的表现出来。

面对她要征服的荒漠,作为一个女人春兰有着男人一样的刚强,几十年的抗争磨练出她性格的力度,我要用坚持和坚韧体现出春兰性格的力度。有了柔情和坚韧,春兰才有了塑造意义上的性格,春兰的性格才准确。动机是每一个角色舞台行动的根基。角色在舞台上每一个戏剧行动都要打实了心里动机,这个人物的行为才有了内在的逻辑。我把春兰在全出戏的总的行为动机分为初始动机和升值动机两个阶段。

春兰的初始动机是第一场“兰之嫁”中想往的“一湾好水,二亩好田,求日子饱暖,不愁吃穿”,正是这最初愿望成为春兰和丈夫冒贤日后几十年与荒漠抗争的动力。我从心里感到,春兰这个愿望其实质朴至极,这个动机与高尚无关,却与人的本性有关。这个原始动机是春兰前几场舞台行为的总动机。在第四场“兰之拼”中春兰的动机升华了,因为田明技术员告诉她:治沙事关全人类,更为子孙和后代。春兰惊喜万分,一下子从个人的层面跳出来,她的眼界从此打开,“待到满山树成林,留给后代永作伴”,这句唱正是她从平凡进入不平凡心境的反映,她从此把种草、植树、拍墙的动机,从求个人日子饱暖,变成了把绿色留给后代。这个动机也是一个非常质朴的动机,但这个质朴的动机却是高尚的。从此,她把自己的行为与人们或人类的明天联系起来。对丈夫情爱的动机也是春兰重要的舞台行为动机。在“兰之情”这场戏中,春兰的一些舞台行为,如捉鸡、炖鸡、背冒贤到医院、拿到诊断书时的晕厥、跌倒、抽泣、夺下冒贤拍墙的锹,以及她在这场的“神灵不长眼”、“强忍泪水淹心窝”两段唱的内心依据都是建立在“情”字上的,对这个内心动机的把握使我的舞台行为更为准确和真实。真情实感是角色舞台生存的灵魂。没有真情实感,你演的角色就会苍白、虚假,就难以感动观众。春兰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的家庭生活、感情经历和与荒漠的抗争,都建立在一个平凡女人的基点上的,她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她有的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的常情和一般人不具备的韧性。演人物就要演出真情来,只有演出真情人物才会真实可信,这是我塑造角色的基本原则。

从《大棚情缘》中的玉兰到《沙海春兰》中的春兰,我都是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之中。我不是要用自己的情感代替角色的情感,而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角色内心之中。从春兰初嫁时的“羞”、挖沙找到水源后的“哭”、梦到麦子丰收时的“喜”、孩子被沙尘暴掩埋后的“凄”、治沙受挫时的“徨”,到为丈夫炖鸡时的“情”、失去丈夫的“悲”、助人脱贫时的“善”,以及获得国家表彰后,到冒贤坟前报喜时,呼唤丈夫的悲情交加……在这些“情感点”和情感交替变化时,我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春兰最真实的情感。细节是角色塑造的画龙点晴之笔。你塑造的人物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细节。在塑造角色时,细节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春兰的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这是一个从第一场出现串联全戏的情感细节。在这个细节上我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把自己的手当做一个最重要的表演道具,具象春兰的勤劳奋争和她与冒贤之间的恩爱深情。

塑造春兰的过程,是我创造角色的想象和心理体验的过程。

角色创造的想象力是演员最重要的素质,一个好演员一定是想像力丰富的人。所谓想象,就是把剧本文案中的人物、人物性格、人物在规定情境下的内心动作及外部动作的细节在头脑里激活。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春兰该是怎样的一举一动。她走路是什么姿态,她说话是什么语气,她脸上是什么表情,她心里想的是什么等等,这就是想象,也是一种心理体验。心理体验是演员进入角色的直接通道,它与演员体验生活完全不同。演员体验生活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积累自己的表演素材。比如,我演春兰之前,到人物原型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是拉近演员与人物原型的距离,还不是演员进入角色创造状态时的心理体验。心理体验是什么?它是演员创造角色时的一种本能心理感应般的反映。当导演明确了演员创造的角色后,演员在看剧本时,对其要扮演的那个角色在舞台上的戏剧行为,都将在心里进行切身的体验。演员在心理上进入角色,目的是在激活角色的同时激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心理体验既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也是一种后天可以日积月累得到的能力,其中的奥妙就是演员要设身处地。演员要把自己置身于角色的规定情境,调动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可是我还要说的是,演员毕竟与角色存在一定的间距。

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真正问题是:演员对角色的心理体验是否准确。这是因为真实只是对于演员自己而言,而准确则是指演员与角色双方。演员的艺术功力就在于对角色心理体验的准确程度。所谓准确是指度而言,指演员对角色的动作行为和心理行为的理解是不是个性化了,是不是人物内外行为逻辑合理了。所以,对角色的准确心理体验是演员能否成功的创造角色的根本问题。

对角色的想象和心理体验是一个心理模拟过程和心理认知过程的积累,是一个生命体对另一个剧本状态中的生命体的心理激活机制。一个演员作为一个生命体要在心理感知另一个没有真实血肉的生命体,这个过程是有很大难度的,就像我们永远也无法如自己一样真实的感知另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和生理感受一样。我们要感知的是一个虚拟的真实。这个虚拟的真实受到演员想象和心理体验空间的局限,两者互相制约。因为是虚拟,同一个角色会因不同演员的想象和心理体验的不同而塑造出不同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演员个人的不同气质和艺术修养对角色形象产生的影响。

从表演实践的角度看,演员要找到适合自己状态和文化修养的心理体验方式,找到能比较准确的进行心理体验的基本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总结我个人多年舞台实践的感受,想象和心理体验的基本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是性格想象和体验。性格是不同角色区分的标志,是角色的骨架。你要塑造的角色不可能与你一样的性格,也不可能与其它角色一样的性格。角色的性格也不是单一的,演员要深入的感受角色的主体性格和性格侧面,只有把角色性格的个性点的感受打实了,才能找到表演的准确度。二是欲望想象和体验。欲望是每一个人最隐密的内心活动和内心动机。各种各样的欲望是角色的血脉。角色的行为动作是在欲望支配下展开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角色行为的心理动机。体验欲望是要体验欲望的多样性。角色在剧本中不可能是一种欲望,他会有一个总的欲望走向,但是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下、不同的事件中,会有不同的欲望。欲望支配角色行动。三是动作细节的想象和体验。角色的所有舞台行为都是由细节体现的。细节是角色的皮肉。细节想象和体验就是感知角色在规定情境下的一举一动,这些细节传递出角色细微的内心变化,显示着角色性格。有些动作细节是在临场状态下发生的,有些动作细节是要心理体验的。四是生活氛围的想象和体验。生活氛围是角色生活的空气。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生活氛围在舞台设计中,在角色行为之间和言谈之间就产生了。在文案准备阶段,这种角色生活气息对角色的生存是必要的,它是由角色生活的特定时代、特定的生活方式、特定的生活支点以及剧本提供的生活风俗、语言、人际关系等因素组成。五是观众接受的想象和体验。观众是接受角色生活的太阳,没有这样的太阳,角色不会生存。这在剧本之外又在剧本之内,所有一切终极指向是观众。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段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理变化、每一个事件的发生,会对观众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都需要演员进行想象和心理体验,并应该事先设计出剧场效果。

对角色塑造的想象和心理体验是演员的内功。这个内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员的表演,决定了演员在角色塑造的成就。无论是话剧演员、影视演员、还是戏曲演员,莫不如此。练好这个内功受益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