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贤《落日》第二十三章  “相机撤退” 【2】

(2009-04-08 21:24:14)
标签:

军事

各部队

第八十八师

当面之敌

邓贤

南京

杂谈

                   2

 

      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三时

 

                        命令

                于首都铁道部卫戍司令部

      一、敌情诚如贵官所知。

      二、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我第七战区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阜

(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并准备接受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有我第七十六师,其南石危镇有我第六师占领

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三、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间,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另纸附表规定。

      四、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即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所用。

      五、通讯兵团除配属各部队行动外,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讯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讯网应协同地方通讯机关彻底破坏之。

      六、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人之运动为要。

      七、各部队官兵应携带四日份炒米及食盐。

      八、予刻在卫戍司令部,尔后到浦镇。

          右令

                                    (计附表第一第二两纸)

                     总司令长官  唐生智(签名)

      (以上命令命令摘自《南京卫戍战史话》,南京东南文化事业出版社民国三十五年出版)

 

    按照上述作战命令及附表的规定,南京城内计有番号第六十六、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八十三军,第二军团、江防军和教导总队九个军,及长官部机关和直属宪兵、特种兵共十余万部队,除七十八军随长官部渡江外,其余部队将于当晚从三个方向先后弃城突围,冲破城外敌人阻拦然后转进浙、皖腹地回归建制。长官部制定突围计划的主要依据是:敌人虽然来势凶猛,形成合围态势,但是他们主要目的是攻占南京,尚未来得及在苏、皖、浙纵深方向布置兵力进行封锁。中国军队只要分头冲破当前之敌的拦截,运用自己熟悉地形和有民众帮助的优势,加上外线有第七战区部队接应,摆脱敌人大部或全部脱险应当是有把握的。

    危机四伏的南京大突围全面开始。

 

    当云罅中的最后一缕天光渐渐暗淡,朦胧的夜色在寒风中悄悄降临岌岌可危的石头城时,日军第六、第一一四师团突然向中华门发动前所未有的猛攻,炮火好像冰雹一样密集。晚七时,中华门阵地被敌人突破了。

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将军尚未来得及回到师部下达撤退命令,被击溃的官兵就沿着秦淮河岸和现今的中华路一带败退下来。

    “······都给我站住!混蛋!······都给我回去,不然枪毙你们!!······”孙师长怒不可遏,拔出手枪朝那些败兵吼道。

    一个连长结结巴巴地分辨:“······报告、师长,都说教导总队先撤走了,弟兄们就顶、顶不住了。”

    “······你们廖副旅长哪里去了?叫他过来见我。”廖副旅长是接替上午阵亡的两位旅长高致嵩、朱赤任阵地指挥官的。

    “报告,廖副旅长带工兵营、先一步到江边接应部队登船。”

    “······”

    丢失阵地当然是一种很严重的过失。但是凭心而论,自南京保卫战打响以来,中华门阵地每天都要抗击日本飞机、大炮、坦克的数十次进攻,全师官兵伤亡惨重,所剩不足两千人。问题在于,如果长官部决心死守南京,那么第八十八军哪怕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孙师官兵为中央军主力,他们自始至终参加淞沪抗战,其战斗力和顽强精神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友邻部队抢先下达的撤退命令彻底动摇了守城官兵的战斗意志。

    既然长官部命令放弃南京,那么谁还愿意留在后面做最后一批烈士呢?既然不能打败敌人,那么保存自己就成为当务之急。南京城内有数不清的部队建制,虽然唐长官规定突围时间为晚上八点以后先后开始,但是突围消息一经传开,许多部队根本等不及接到正式命令,纷纷擅自赶到下关码头渡江撤退。

第八十八师阵地就是在这样人心惶惶的状况下失守的。

    “······师长,快到江边去吧,日本人的坦克马上就要到了。”

败兵汹涌而过。孙师长回天乏力,只好收起手枪仰天浩叹,然后被人裹挟到江边找船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