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微博乐乐妈
微博乐乐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00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2月28日 3岁1个月18天 害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害怕什么

(2012-02-28 00:33:56)
标签:

宝宝成长日记

分类: 教育共享

http://foot.ci123.com/images/pic/1103/8799eaa26de9f87c5710fc3afe56421b.png

 

妈妈在整个养育乐乐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错误犯了无数,最后悔的要算这次没事找事给娃看刺激图片了。写出来,希望其他妈妈不要步入妈妈后尘。吓唬不是教育。在不确定娃的承受力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刺激娃。

 

从小乐乐就是在爱的蜜罐中成长的,很少接触刺激画面。连看动画片里的大灰狼都会觉得害怕,属于胆子小的娃娃。妈妈这次没有任何铺垫的给娃的打击算是非常严重的,妈妈很内疚。从小到大乐乐没有怕过黑,因为黑暗就是和妈妈一起睡香香觉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不好的联想。

 

周一从幼儿园回来,乐乐告诉姥姥姥爷周日晚上是因为怕大丑人,怕妈妈,因为妈妈给看了大丑人的图片。说妈妈的床上有大丑人,开着灯就没有了,关灯就有。姥姥姥爷妈妈做了很多工作,保证家里床上任何角落都没有大丑人。晚上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去梦里保护娃,告诉乐乐大丑人很痛苦,只是外表丑,内心是好人,不会伤害人。乐乐因为害怕,紧张的不听爸爸劝说,坚持不关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和妈妈请求,眼皮直颤动,要找姥姥姥爷睡,要去客厅睡。

 

妈妈知道原因后,就开着灯让娃睡,告诉乐乐,妈妈对不起乐乐,以后不给乐乐看大丑人的图片了,已经删了。娃睡的特别不踏实,一直开着灯,折腾几回,安抚几回。

 

妈妈错了,想着如何把错事扭转,真想有个橡皮擦把娃脑子里的图片擦掉。跟乐乐说不要怕没有什么用处,妈妈也故意淡化处理,妈妈不提,娃睡前恐惧的反应还是很大,让妈妈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妈妈可以分享一下经验?

 

妈妈看的东西和事物太多了,并不觉得图片特别可怕,看的时候觉得小姑娘一家子太可怜,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这女娃一辈子就这么毁了,男孩怎么可以这么狠,就眼睁睁的看着,是什么样的教育和家庭养出来的孩子。现在的青少年教育太失败了。

 

妈妈自己对抗恐惧的方式就是尽量不看恐怖片,不听鬼故事。真忍不住看了,脑海里反复重现了,害怕了,就看大量的喜剧麻痹忘却。大学有个老师讲,世人所说的鬼不过是心里有鬼。你觉得有就有,觉得没有就没有,当时觉得很有道理。妈妈选择心中无鬼,这样烦恼和恐惧比较少,吼吼。

 

妈妈知道,随着娃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刺激导致娃的害怕情绪。如何引导娃正确的认识世界,分辨安全和危险,勇敢的面对恐惧,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呢?

 

 

--------------------------------------------------------------------------------------------------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反应,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长发育。

 

  恐惧对生存的积极意义

  害怕或者说恐惧的含义是什么?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恐惧可以使人做好准备避免危险,或在危险不可避免时抵抗伤害或压力。因此,恐惧对一个人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与外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它在感觉和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恐惧的出现及恐惧强度。比如,能够激起婴幼儿恐惧的刺激,可能并不会使学龄儿童害怕。

 

  儿童害怕或恐惧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害怕的对象,某个年龄段存在的恐惧特定内容以及恐惧强度,取决于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体验的历程。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儿童会有更多的经验来判断新环境是否具有新奇性或威胁性,对这些环境的反应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熟悉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9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这些熟悉的人,可以是同龄人或兄弟姐妹)、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里有底。

  *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未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讲,这些恐惧在4岁时达到高峰,并在4-6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有些孩子非常害怕黑暗,晚上不敢关灯睡觉,不敢单独在房间中睡觉。因此,父母尽量在睡觉前陪陪孩子,给他们讲故事,或答应他们可以开灯睡一段时间。有些孩子特别害怕家中进强盗,在回家后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撩开床单看床下是否藏有坏人。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对于其它恐惧可以等待,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 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因此,让孩子拥有一直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恐惧

 

年龄 年龄恐惧的来源
0-6月 大的噪音 失去支持
6-9月 陌生人 新奇的刺激\(面具\) 高度
12-24月 分离
2岁 听觉的刺激\(火车,雷鸣\) 想像中的东西
3岁 强盗 空间上的刺激\(巨大的正在逼近的物体\) 视觉上的刺激\(面具\) 动物 黑暗
4岁 独处 强盗 听觉上的刺激\(警笛声\) 黑暗 野生动物 父母在晚上离开家 视觉刺激具体的刺激\(损伤,跌倒,狗\)
5岁 黑暗 听觉刺激\(难听的声音\) 鬼、女巫 有人在床下
6岁 自然灾害\(火灾、洪水、地震\) 失败和批评 小的损伤
7-10岁 危险\(走丢了、强盗\) 死亡 上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