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自拍丢了命
(2016-08-11 11:23:12)
标签:
教育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咨询 |
作者:马健文
不管是政要明星,还是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乏热衷于自拍的人,毫不夸张地说自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全民行为。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自拍呢?我们都希望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通过在自拍中展示一个最好的自我,以改善自己在他人心目当中的形象。为满足这种心理需要,许多手机美图软件才应运而生。有时这种目的确实奏效,特别对于那些久未见过的朋友,但更多时候更类似于一种自我催眠。看着自己那些“最佳角度”或被修饰过后的美照,认为那就是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自恋的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当自拍被放上社交网络,被点赞获得的瞬间快感,虽然肤浅却盛在来得容易,满足了现代人随时需要被关注、被赞美的内心需求,也是一种铭刻时代印记的浮躁。不巧的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不能持久的体验,促使人不断地追寻。如果经常上传自拍,哪怕您再美,社交网络里的朋友们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随着点赞量的日益减少,极度渴望被关注的人就开始寻求更独特、更吸引眼球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自拍。于是,才有人为了自拍铤而走险。
自拍,作为一种展示自我的个人行为,其实并没有对错,不应把“自拍危机”的祸根归结于自拍上。为了自拍去铤而走险,这种不理智的“冒险”,才是自拍致死的罪魁祸首。虽然都是为了展现自己、获得关注,可这种冒险行为的直接动机,男女或许会有不同。男人们更希望通过极端情境下的自拍去展示自己的勇气、力量,展示自己的男性魅力。而女性则无论何时何地都尽力拍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为此不惜反复调整角度,以至于忘记是否身处险境。
研究显示,自拍致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从高处摔下,其次是溺毙。这提醒我们身处高处或在水中等危险境地时,要尽量杜绝自拍,并提醒周围人注意安全。此外,自拍致死受害者中,平均年龄为21岁,75%死者为男性。这表明年轻的男性们更不能把握自拍的尺度,作出冒险行为。建议希望通过追求冒险自拍以获得他人赞许的人,可将注意力更多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业、事业上获得一定成绩时,带来的关注和认可比网络更加持久。其次,年轻的男女,也可以通过健身、坚持运动等方式塑造自己的体型,真正地重塑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有人说,健身是把“整容刀”!确实,身体的强健,才是男性魅力直观的表现。而拥有一个好身段的女子,比朋友圈里几张拍得好看的相片,更易让人羡慕吧。第三,更多与身边人互动吧,决定你幸福感的,始终是你的核心人际关系质量,也正是你的父母、配偶、子女、重要朋友,他们成就了你,使你之所以为你。何必舍近求远,把注意力放在冰冷电子屏幕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