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健文旗下签约作者 黄圆媛
有人形容“绘画心理治疗”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通过画画来发现他人隐藏的内心和发现未知的欲望。绘画心理治疗是一种心理投射治疗,它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和人格倾向以图像的方式投射到图画中,心理治疗师通常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患者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
今天介绍绘画心理治疗里面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房、树、人”。
来访者阿珍(化名)是一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然而她却说她觉得现在的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每天的固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种菜,而她的“工作地点”也就是自家门口的100来方的宅基地。
阿珍说每天种菜回来后就只是看电视,家务也不需要她担心,除了逗逗3岁多的孙子外再也感觉不到什么乐趣。最近她总是觉得浑身都没劲,总觉得身体不舒服,每天晚上都会失眠,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家人很关心她,带她去了医院做了全身检查,也没有发现躯体上面的问题,医生建议她来我们门诊看看。由于阿珍不善表达,我们在咨询告一段落时,为了更好了解她的情况,便让她画了“房—树—人”。
整观阿珍画的画,图像只占所给的画纸的三分之一,说明阿珍目前没什么自我认同感,比较自卑。她的线条都是用曲线,并且画画的力度比较轻,颜色比较浅,说明太多的不确定性。她画的房子只用了寥寥数笔,而且是一座小房子,与现实中她家的大房子落差非常大,说明对这个家庭没有特别多的感情,从侧面来说就是对这个家没有特别的依恋,并没有在这个家找到舒适感与安全感。
再来看看她所画的树,树干是明显涂画了好几笔,说明她失眠、心烦还有些神经质,树木有根,可以看出阿珍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树叶不多,也是曲线,处于人与房子的中间,一般树在心理治疗里面多是社会支持的象征,也从侧面折射出阿珍与亲友来往不太密切,关系一般,并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得比较好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来看看阿珍画的人,“房—树—人”里面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人,从人的绘画很多时候可以折射出未知的自己。阿珍刚刚开始画的人只有躯干和腿,并没有手,经治疗师提出之后才把手加上去。一个没有手的人,说明阿珍认为自己已经丧失劳动力,自我认同感极低,值得注意的是她画的人与房子差不多大,从深层次来说与她的自我认同感低是有矛盾的。
人比较大说明她还是认可自己的能力的,从整个人的比例上看,头比较大,身体比较小,可见阿珍觉得自己的比较聪明,身体和四肢都用曲线可见她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头重脚轻可见阿珍处于一种矛盾失衡状态。我们决定对阿珍实行认知心理疗法,改善她对自己的认知。
“阿珍,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没有意义,那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比较有意义呢?”
阿珍腼腆的笑笑:“我喜欢以前开钓虾场的日子,在池塘边除除杂草,扫扫垃圾,空闲的时候也可以和客人聊聊天。”她眼睛荡漾出不一般的神采,不一会儿又黯淡下去了:“但是他们说这样太辛苦,让我好好颐养天年,怕别人说他们不孝顺……”
“他们是指?”我问。
“儿子女儿媳妇……我不想让他们为难。”阿珍低下了头,脸上还是保持微笑的表情。
顾及了儿女的感受就把自己忽略了,满足了儿女的要求就埋没了自己的真实的心愿,这就是阿珍失去自己的原因。
“孝顺是让老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的开心,你有跟他们聊过吗?”我说,
“没有……”阿珍摇摇头,她自己也没有发觉身体不适的症状来源于自己对于现在生活的不适应,内心对于儿女的要求的抵触。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擅长于与父母沟通,父母也比较传统,也不会跟我们谈谈内心的想法,本来是希望母亲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安度晚年,却造成了母亲的不适。而“房树人”心理治疗最适合应用于不善言谈的来访者,我们建议一般在第一次咨询结束,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状况后可以进行,通过观察对比图画,与来访者有目的性的展开会谈,以便提升咨询效率,找出来访者问题所在。
咨询进行一个月之后,我们可以再让来访者画一次“房树人”,看看来访者的心理情况的改变,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做铺垫,以便更好的开展咨询。真正的做到心理咨询中的宗旨“助人自助”。
作者简介:黄圆媛
医院执业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健文旗下签约作者,擅长情感婚姻咨询、青少年心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