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毕业照背后的心理(2014.7.25)
(2014-07-25 08:55:54)
标签:
汕头心理医生汕头心理咨询汕头心理咨询师爱家心理马健文 |
报刊:北京《生命时报》
作者:汕头市爱家心理咨询研究所
阅读更多有价值的心理文章请登录:www.stxljk.com
“去个性化”指的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意识削弱、责任感丧失,进而出现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人更有勇气,却容易失去理智。“去个性化”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外在条件:一是身份的隐匿性,即大家混在人群中,谁也不认识谁;二是责任的模糊性,即法不责众。举个例子,一个人肯定不敢在校园中裸奔,因为身份无处可藏;一群人裸奔,个体的身份被隐藏,即使被抓住,也不是只有自己被惩罚。由于群体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兴奋感,而毕业季的校园环境很嘈杂,大家都很兴奋,情绪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煽动,这类疯狂而又刺激的情况就很可能发生了。
因此,当类似事件发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疏散人群,让身份的隐匿性被降低,群体的责任转化为个体承担责任。对个人而言,要时刻保持自我觉察,谨记个人原则。
“去个性化”也可被用于积极的改变上,比如内向胆小的人若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可参加一些热闹的活动,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人群中,获得积极经验,潜移默化地改变性格。再比如多参加慈善活动,我们容易被其他人的爱心所感召,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利他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