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心理问答:害怕时,大声唱歌(2013.6.11)
(2013-06-14 18:22:49)
标签:
爱家马健文心理健康咨询 |
专家:汕头爱家心理咨询中心
高级督导
汕头爱家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马健文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一个经典的心理问题:你看到一只熊,跑开了,是因为你害怕所以跑开了,还是因为你跑开了所以才害怕?后来,他通过实验给出答案:看到熊,身体出于本能做出逃跑的反应,然后大脑给出“害怕”的判断。这就是著名的“外周情绪理论”:人通过行为表达情绪的同时,又能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是说,行为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常微笑可以让人快乐;而越是表现得恐惧,人就越会真的感到害怕。
在害怕或焦虑时,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唱歌壮胆,这是“外周情绪理论”在起作用。唱歌能给人愉悦感,尤其是唱积极的歌曲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心跳、呼吸减慢,恐惧感下降,使自己平静下来。但若到了恐惧的级别,人们往往会产生想要逃跑的冲动,甚至做出逃跑的动作,这会让人更加害怕。此时就需要大声地喊出来或唱出来,声音越大,就越容易相信自己真的不害怕。
除了走夜路,人们还可能会经历其他焦虑或恐惧的环境,比如演讲前或在拥挤的环境里,此时越想逃避这些场合,就越会带给自己恐惧情绪。所以,焦虑或恐惧时,不要想象会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而应做出与逃跑相反的姿态,比如昂首挺胸、大声鼓励自己、放慢脚步、均匀呼吸等。
更详尽信息请查阅“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3-06/11/content_1253413.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