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时报》就老年人的“电子生活”采访马老师(2013.3.26)

标签:
爱家马健文汕头心理老年人 |
http://s13/mw690/5e4d8db5gd9495f3ca7bc&690
上年纪多玩玩电子产品
曹建明今年62岁,是上海市环卫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尽管老同事们都纷纷离开了单位,但他们之间仍能保持联系,靠的就是微信这个不要钱的“短信收发机”。“几乎每个老伙伴都在玩微信,我也加入了他们,经常发发消息,还有对讲机功能,能直接对话,心里可开心了,感觉最起码有人记得你!”
最初,老曹并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念头,甚至有点抗拒,直到发现身边的老同事都在用微信,为了不脱节,他放下了成见。“一天在超市陪老伴买菜,看到以前的老领导对着电话说话,过一会儿又拿到耳边听,我过去打招呼,他问我玩不玩微信,我才知道有这么方便的联系方式。”老曹回去就用儿子的手机下载了微信软件,并在儿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失去联系多年的老战友。“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个小玩意。一般没特别的事都不会打电话,可微信不一样,每天都会玩。”
微博联络远亲近邻
“有啥菜想吃又不会做,上微博找个烹饪大师的主页看看就知道。”68岁的家庭主妇潘阿姨兴奋地说。
潘阿姨的微博有100多个“粉丝”,家人、街坊、年幼的孙女都是她的“粉丝”团成员。“亲友未必天天见,有时不方便通电话,微博上@一下就好了,简单问候几句,分享相片,简单方便。”她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上网,路上看到可爱的小猫就随手拍照发个微博……日子很充实。
除了微博,潘阿姨还广泛利用网上的资源,像如何煲汤、糯米饭怎么做,这些食谱全都可以上网找。她说:“网上资料丰富,能读到时事新闻、各种食谱,连诗词都有,让我的学识丰富多了。”
97岁博主人气旺
黄大爷今年97岁,是位小有名气的人气博主。黄大爷80多岁才开始学电脑,3年前开始写博客,至今已成了高手:发文,上传图片、视频,更换头像,回复留言等,都一手包办。
黄大爷还通过博客与居住在海外的儿孙沟通,“一次,我3天没写博客,孙子就赶紧打电话给我,怕我出事,所以,我现在就算不写文章都要回复他,就当报平安了。”黄大爷的文章写得也好,有抒发感情的,有讲典故、讲做人道理的。“写博客还可以教育儿孙,孩子都大了,未必喜欢与你面对面地对话,写博客点拨,小辈更容易接受。”
玩电子产品注意三点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解释:首先,电子产品能拉近老人与世界、儿女的距离。网上的信息应有尽有,让老人感到新鲜,不会与社会脱节。
其次,在博客上写写回忆录,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可长可短,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寻找人生轨迹,回顾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像是自己看自己演过的戏,丰富多彩,是怀旧,更是享受。
最后,老人上网动手又动脑,能延缓认知功能下降,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上网敲键盘或玩平板电脑的益智游戏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及大脑的分析、判断等能力。
当然,老人用电子产品也要注意健康,有下面几点需要提醒:1.屏幕要大,能用平板电脑不用手机,有助于保护视力。许多老人拼音基础较差,五笔输入法又比较复杂,所以最好用触屏设备。2.每半小时休息20分钟。长期集中精神看屏幕容易让人眼干、眼疲劳,严重会出现头痛。建议最好每半小时休息20分钟,活动一下脖子和腰,放松眼睛和颈腰部肌肉。3.要选择光线充足但没有反光的地方。在室外或坐窗边容易受外来强光影响,令眼睛疲累。可利用电子产品放大功能、调校屏幕亮度,或把画面由白底黑字转成黑底白字,看起来更舒服。此外,用电子设备时最好是坐姿,不要躺着看。
本报记者:张杰
更详尽信息请查阅“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3-03/26/content_1216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