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珊娜
刚刚热映的电影《碟中谍4》中,影星汤姆·克鲁斯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上悬空攀爬、跳跃,这段惊险刺激的镜头,让很多观众看得大呼过瘾。
可有一些人却看得直冒冷汗,不禁怀疑自己有“恐高症”。你会“恐高”吗?
看阿汤哥攀高看得冒冷汗的观众其实不用担心,也许只是你看得比较投入。其实,“恐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反应。
有国外调查显示,都市人群中就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达到临床性恐高,也就是“恐高症”的程度。他们特别害怕离开地面,站在高处就会觉得天旋地转、冷汗直冒。恐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烦恼——
读者张锐,最近跟女朋友到游乐园玩。女友看到能体验失重感的“穿梭机”,想和他一起试一下。张锐其实自小恐高,但他要面子没告诉女友自己怕高,又不敢坐,在
排队的时候已经流了一身冷汗,要上游戏机座位时,双腿发软,女友看到他脸色不对,才放弃游戏陪他到树荫下坐。他这才告诉女友自己畏高。
张锐平时在南国商城那里的观光电梯是不敢坐的,到礐石那边的缆车更是不敢问津。平时到同学家玩,如果同学家是住高层的,他从来没靠近过窗口和阳台。晚上做梦有时会梦到从高处跌落下来,吓醒一身冷汗。
张锐说,自己有上网查过和“恐高症”相关的资料,也曾加入过一个专门探讨恐高的论坛,发现畏高的人不在少数。他感觉恐高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引导默想+适当运动
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解析,我们平时所讲的“畏高症”,专业上属于“恐惧症”中“特定恐惧症”的一种,其表现为患者身处高处时,过分和不合理地感到惧怕、焦虑,
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控制。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眩晕、恶心、心跳加速、冒冷汗、食欲不振等表现,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
境。
然而,“恐惧症”要注意与一般的“畏高”加以区分,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人都曾经感到畏高,如果所处环境确实很高很险,那么感
到紧张是正常的,这种紧张多为一过性,过后容易缓解。而恐惧症患者对高处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恐惧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感到惊魂未定,对高处的情景
甚至想象一下都会感到焦虑,像案例中的读者甚至晚上做梦都会从高处跌落。
从案例的情况看,当事人从小恐高,恐惧与实际危险不相符,甚至观光电梯都不敢坐,恐惧发作时有冒冷汗、腿软、紧张焦虑等表现,基本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对这样的患者,马健文建议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咨询师会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在第一次访谈中协商制定初步的咨询计划。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一方面,通
过系统脱敏法,引导当事人进行默想,根据恐惧情景的等级,进行逐级放松。当默想较难引发焦虑之后,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让当事人经历实际场景,体验焦虑的同
时进行放松,最终让当事人明白实际场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而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咨询师会在咨询过程中与当事人探讨其成长经历,以及引发恐惧的早年情
景,进一步了解症状产生的根源以及症状存在的意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患者情况较严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咨询师也将建议患者
接受药物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恐惧症。
另外,恐高症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因为有氧运动对所有神经症的康复都有帮助。运动时,情绪得到释放,使人不那么容易感到压力和焦虑,症状也容易缓解。
【链接】恐高为何有眩晕感?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眩晕与视觉信息的缺乏有关。人在身处高处时往下看,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这时视觉信息大
减,就会失去平衡。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
息回馈的根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出现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
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视觉流场成直角。
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度,大脑会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详情链接大华网:http://www.dahuawang.com/dsb/html/2012-03/21/content_30434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