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Underland

(2009-04-30 09:46:14)
标签:

大野洋子

舞者

nick

cave

underland

群舞

悉尼

末日

死亡

化妆包

陶渊明

时尚

分类: underland

Underland

UNDERLAND

文:Underland(InnerShine自由写作计划驻站作家)

 

    我第一次看现代舞,是在悉尼。剧名叫做UNDERLAND,是的,就是这初次的相见,让我久久无法释怀,以至于用它的名字作为我在网络上另一种生活的姓名代号。

 

    舞剧是在悉尼歌剧院的剧场演出。编舞来自纽约,曾经跟大野洋子, Laurie Anderson合作过,这次悉尼舞团特意邀请他来排一场舞蹈,问他有什么具体要求,他立马回答说Anything with Nick Cave

    我承认,这场舞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Nick Cave,我想,一个无论怎样都要跟Nick Cave合作的人,他该如何用肢体表现Cave旋律中的声音和情绪。我对于肢体动作的一切都很鲁钝,也不知道一向只适合闷头聆听的Nick Cave,怎样撑起满目的旋转,定格,疾缓,收放。

Underland

    这位编舞就真的呈上了一台他自称是关于“post-apocalyptic survival(末日后生存)”的舞蹈,其间充满了与该时代相附和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他说,好的舞者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训练自己to be right, 但是,这次他挑选这些非常出色的舞者来合作,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都迷惑和混乱起来,接着失去对于舞台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感,无意识的自然反应状态总是比完全固定好的模式更加有趣。因此,排练的过程并不流畅,但是充满了兴奋感。这我是怀疑的,舞台上不太可能玩儿即兴,但是如果真这么排练的,倒也挺有意思。

 

Underland

    Nick Cave的Weeping Song, Stagger Lee, ship song, the carny, Mah Sanctum, death is not the end等等歌曲贯穿七十分钟的演出,简单纯粹的钢琴和Cave低沉暗哑的声音一如既往地让人沉醉,也当仁不让地为整个舞剧中每一个段落,章节奠定了基调。作为背景的电子屏幕上交替着出现游动的线条,弥散的烟雾,废墟,爆炸,蘑菇云,日落十分的地平线,旷野,突然的黑暗,不断破碎的玻璃,雨滴。一张悬垂的网,挂一具正向下爬行的躯体。他犹疑,停顿,张望,试探。还有波浪,人体曲线深浅重叠交替的波浪,在ship song的歌声中缓慢涌动。

    舞者的表演也很精彩,他们确实做到了一直保持那种无序的随意状态,有几段独舞,是Nick Cave音乐里常见的钢琴声做背景,流畅得象屏幕上那青烟一样,如果把舞者脚尖划过的痕迹在舞台空间里重现,那一定也是缭绕的姿态。群舞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齐,甚至根本动作都不一样,每个舞者都有自己的节奏,又都奇怪地跟同一个节奏的音乐相当合拍。跳着跳着他们中有的人就突然停下来踱步,而下一个瞬间又突然爆发出一串流畅精彩的动作。"The play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s a key part of the choreographic language of Underland.” 个人和群体的分别精彩是Underland编舞风格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一篇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

    这些舞者用这样的方式将个性收放自如,即使跳同样的动作,也并没有那种整齐划一的机械感,大部分时间舞台上呈现的场面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每一个舞者都生动。

 

    Nick Cave的音乐总是简单的,很多歌曲更像是叙说,这跟Laurie Anderson也有点儿象,Mah Sanctum和Stagger Lee尤甚。很多歌都有那种重复着呻吟的调调。但是这样的呻吟是有情绪的,而且是连贯的情绪,就象波浪一样不知不觉的完成涨潮退潮的过程,并且在这个 过程中留下或者带走一些沙砾和贝壳。

    Underland也是简单的,从舞者的服装到整个作品的结构。我看到了一些符号性质的东西,比如舞者身上军绿色的各式破烂衣服,屏幕上的废墟,机关枪的声音,哭泣的动作,迷惘的动作,失去控制,失去意识的动作。也许,编舞意图用这些场面来解释生灵们到达“末日后”状态的原因吧。那些繁复背景之下,众多符号的参与之下,舞者满台狂奔,却是颓废而了无生趣的一种感觉。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自由起舞的,属于“生存”的段落,只有安静的钢琴声,只有Cave的那副烂声,屏幕上的烟雾弥散缓慢到不易察觉的地步,舞者的姿态却并不缓慢,优美的身体语言诉说有生命力的情绪,这样的境况下,人是活的。哦,忘了说,间或会有一层薄黑纱从天垂下隔在观众和舞者之间,以我坐在第二排的感觉,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太专注盯住某个舞者看的时候,会觉得景象隐约虚幻。如果我理解得如同他们表达的一样简单的话,那才是真正underland的段落。

    结尾用《Murder Ballads》的最后一首歌,death is not the end,全体演员穿上白色衣服,展开一段无情绪的优美群舞,还是不齐,每个人也都不突出,平静安详,连舞姿都没什么看头,电子屏幕升上去,黑纱帘子升上去,清晰地露出来舞台正后方深处一堆杂物,挂着所有演出服装的架子,上边乱七八糟地搭着前几幕的衣服,几个洗衣篮,里边一堆大毛巾,一张桌子,上面堆满了化妆包,边上几张巨大的穿衣镜。

Underland

 

    猛然间被拉回现实,意识到繁杂的生活将无边继续,音乐和舞蹈中呈现的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即使再吸引,也只是暂时。去寻找,接触和了解那样的生活,又完全依赖自身的能力,你的身体纹丝不动端坐在剧场里,但是你的心能奔走多远?

    听见兰波说:Life is elsewhere。生活在别处。

    有点沮丧,别处是否能够抵达? 

    又听见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豁然。

 

 

【Underland,澳大利亚籍北京女孩,70年代出生;曾学习建筑,再出国修读新媒体,学成后在悉尼某网络媒体公司任职制作人;现定居北京,在某外企广告公司重操旧业;爱好戏剧、文学、电影、美剧,她的博客fans不少,读者多为国内的公司职员和文化人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