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西谛(InnerShine自由写作计划驻站作家)
“丑陋也是一种死亡,只要美丽还在,我就活着”。
——这是巴黎流行歌手克莱奥的信念。
她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可能导致毁容破相,这是比死还要令人恐惧的事。这也难怪,她在电影里是那么的美。有的影评形容这部《克莱奥5点到7点》(Cléo
de 5 à 7)——“展示了一个美丽女人的空虚和她空虚的美”。
新浪潮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的这部电影时长90分钟,拍的是克莱奥等待自己的确诊报告的最后两小时。饰演克莱奥的Corinne
Marchand本人和这部作品本身都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美不胜收。

影片的开场是克莱奥去占卜师那里用塔罗牌算命,这也是这部黑白电影唯一的彩色片段,牌面的色彩仿佛赋予“命运”以一种强烈不安与不真实感。
整部电影在塔罗牌的预示下,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在强烈的不详和焦虑下,我们美丽的女主角的身体,愈发透射出迷人的姿态,一种脆弱的迷人。她走下楼梯的镜头仿佛杜尚的名画《下楼的裸女》,折射出内心的动荡;她走上街头立刻被热闹的气氛包围,加剧了她的困扰。接着,我们很容易发现她成为了巴黎街头一个“被看的女人”。
但是,在死亡的压迫下,像克莱奥这样漂亮的女人真正需要什么?
是“被看”吗?不是。
是“被关注”吗?不是。
甚至是“被宠爱”吗?也不是。
她有个礼貌的爱人,富有而繁忙,只会用空洞的话安慰她。她也有哄她开心的词曲作者,为她创作各种风格的动人歌曲。她在这些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的歌曲里,转变不同的形象,既是到处留情的性感女神、也是失魂落魄的寂寞女子。克莱奥随着歌曲黯然神伤,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人人都宠我,但没人爱我”。
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徒具美丽外表的傀儡。

此时此刻,外来的安抚,都不能平静克莱奥的内心。于是她干脆扯去了假发、换上黑色的衣装,重新出门,回到街头,去唤醒作为女人的内在自觉。
瓦尔达在这部女性主义的典范之作里,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任何说教、没有任何煽情,只用灵动的镜头带领我们尾随克莱奥,观看她的奥德赛之旅。这次我们发现她不再置身于众人目光的中央;她反倒成为“看的主体”。人们似乎不再那么留意她、关注她;她仿佛孑然一身,游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她开始感受到真实的情感,被忽视、恐惧、以及自由自在。
她去看自己的闺蜜,一个雕塑工作室的裸体模特,交换对这个职业的看法,那位女模特说:“身体让我快乐,但并不让我感到骄傲。”而克莱奥承认自己总是害怕真正的付出,而这种恐惧,其实来自对美丽外表的过度的自我保护。
克莱奥的奥德赛之旅的后半程,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健谈的青年,他翌日就要去阿尔及利亚前线。克莱奥第一次向陌生人敞开心扉。他们一起漫步、一起搭巴士去医院看确诊报告。一路上充满诗意,这些诗意不是风光片那般徒具外表的诗意,而是切入克莱奥内心的诗意。她逐渐完成了从迷惘到自觉的转换。这种转换显然带来了好消息,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只需要两个月就可痊愈。
影片以克莱奥和男青年的面容结束,他们的表情几乎为零。但所有观众都能体会到,一个新的克莱奥出现了:她将活得更真实,更自觉,更有自我价值。
观赏优美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BtBPahygVg&hl=zh-CN
影片、演员、主创介绍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5852/
【卫西谛,生于70年代,天蝎座,现居南京,自由作家,1998年创办知名电影论坛“后窗看电影”,已主编出版电影评论集近十本,另著有电影随笔集《未删的文档》,近年来陆续在数十家媒体撰写专栏或电影随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