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乐校园80

(2023-09-25 09:55:00)
分类: 日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3年暑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的学习心得

说实在的,这次为期两天的暑假培训,本是抱着完成学分的心态参与的。谁知听取了闵嗣生、徐小中、冷文义等老师的讲座后,我竟是收获满满,感慨良多。每节的听课笔记(包括感想),我已发在群里,在此不再重复。下面,仅就“老”,谈谈个人体会。
       
一、引
       
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徐小中老师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调适》讲座中说,教师职业倦怠易发人群:高年龄、男性、水平低、教龄长、个人困扰多、外控的,导致的结果是:情趣衰弱,丧失工作热情;人格解体,人际关系恶化;成就感低,职业发展停滞;自我贬损,等等,并分析了其成因有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等。
       
二、议
       
徐小中老师对教师倦怠的成因,作了全面且深刻的分析,敢于直面问题之本质,强调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我调适,提升自我幸福感,尤其可贵的是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值得尊重的观点。我在“听课感想”中写道:“所幸,35年老教师的我,职业倦怠度较低。通过听课,明白了其成因及调适方法。如果领导们都能如徐小中老师所说样对待手下,做个教师只有自豪与幸福,何来职业倦怠呢?”在此,我不多议论。不过,在听了闵嗣生老师《坚持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讲座后,有老师“走出报告厅,我不禁感叹,如果我早听这个报告25年,那今天的老陈肯定不是这个样子,应该能为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我想弱弱地问大家一声:真的能如此吗?如果没有成功的“机缘”,恐怕只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吧!
        
三、联
       下面,我以自己为例来说说。
       
记得我曾在某个“后记”里写过如此的话:这是我20年前写的“教育手记”中的一篇。前几天,偶然翻出,令我“感叹不已”。如今,她(指文中的小学生)也许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了。那时的我喜欢思考,喜欢涂鸦,可能也曾立志成为个“专家”而留下这点痕迹吧。20年过去了,而我仍是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书匠”。这后20年里,除了疲于应付教学外,有几多值得我思考与总结的东西啊!为什么不再留下只字片言呢?为什么后来我会甘愿平庸起来呢?一个教师该如何成长好及该如何培养好一个教师,值得大家深思!故今,我把这则“教育手记”作为“国培”中的“我的教学故事”发出来,望青年教师不要赴我“后尘”,也希望引起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思考!
  
    一晃,又是10多年,我已“可怜白发生”。回想走过的“教育路”,自认为,除了“扎实学识”外,我是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不用说,35年来,我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通常是初三两班语文兼班主任,是我校的“唯一”(至今),就于以上之“后记”也可窥见一斑。可我哪来“风生水起”?哪有个人的“丰硕”?好在,我建立了自己的“能量库”,能把自己照顾好,心理健康,没有职业倦怠(按上“引”里“人群来看”,理应很“倦怠”)。不然,“老境”会更凄凉——同学和同年能当领导,而我们“50岁以上不能当班主任”。其他,我就不多嘴多舌了。
        四、结
        
闵嗣生老师、冷文义老师属于成功者,于我而言,徐小中老师、冷美琴老师也是成功者。他们除了自身的禀赋与努力外,应还有“机缘”。他们是幸运的,值得我们所有学员“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可岁月不饶人,纵使我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迈,也难免“徒伤悲”。但愿中青年老师们,通过培训,专业素养能提升一个高度,能如闵嗣生、冷文义等老师一样,风生水起,成就各自的丰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