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与大林寺桃花

(2009-04-17 00:20:50)
标签:

大林寺桃花

花径

山寺

桃林

白居易

杂谈

分类: 浔阳文化

白居易与大林寺桃花    

   

公元814年,唐元和九年冬,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为地方势力派所杀,举朝震惊,身为左拾遗的白居易直言上谏缉拿凶犯以振朝威,却遭权贵谴指责越俎代庖,以下犯上,贬为江州司马。从此开始了白居易在九江三年的贬居生活。历经了沉浮的诗人看清了朝廷的腐败,便访名山庐山宿名寺东林寺,与九江结下了深厚之缘,也为九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人知晓的便是《大林寺桃花》了,其实其间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有一次,白居易来到山北的香炉峰下,被这儿的灵山秀水深深吸引,决意终老在此。当时,山侧有一位姓郑的寡妇,在这儿开了一块荒地。白居易就用在长安替人写匾时得来的三匹锦绢,把这块荒地买了下来,建了一座“草堂”,过起了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的隐居生活。

一日,白居易在溪畔游览,遇见了郑寡妇。郑寡妇见他游兴甚浓,就笑着对他说: “ 白居士,庐山的最美景致当属那西边山顶上有座晋代建筑的大林寺,寺前还有个桃花林” 此时正值初夏,春天早已过去,白居易心想,山下该是桃花早谢,梨花落尽了,便觉十分惋惜。郑寡妇久居庐山,对山上的景物十分了解便说,“山上季节来得晚,这时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第二天,白居易邀了东林寺的慧恩和尚等,一路寻幽访胜,往大林寺而去。 白居易上了西山,来到了大林古寺,这儿与山下相比,确是另有一番天地。但见清风习习,翠柳丝丝,寺前寺后,桃红梨白,点缀在青枝绿叶之中,真似一幅美丽的画卷。白居易不禁赞叹道:“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大林寺的方丈盛情接待了白居易和慧恩和尚,亲自备了泉水、香茗,在清静的林荫之中,摆出桌椅,为他们洗尘。白居易实在是走得累了,他靠在躺椅上,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朦胧中,白居易好象独个儿走到了一座桃花林里。这儿桃花红似火,桃树密如网,无门可入,无路可行。白居易正在踟蹰间,忽见桃花林里人影绰约,一位身穿粉衣素裙,长得十分美貌的少女,拨开花枝,飘飘然来到面前,向他施了一礼,笑吟吟地说: “我乃桃花公主!知白居士来游桃林,欲进无门,特来为君引路。”

桃花公主轻拂双袖,只见桃花林中当即闪出一条小径。白居易随着桃花公主进了桃林,真是满园桃花满园春,彩蝶纷飞,蜜蜂嗡嗡,桃花瓣随风飘洒,落在白居易身上,发出阵阵奇香。白居易高兴极了,踏着回廊百转、似断又续的通幽曲径,走了一程又一程,似乎总是走不到尽头。真是春深似海啊!白居易连声赞叹说: “好景,好景呀! 坐在一旁的慧恩和尚连忙把他推醒,原来是南柯一梦。白居易把梦中所见说了一遍。大林寺方丈连忙说“此去不远,确有一片桃林。” 白居易自然高兴。于是一行人便来到了桃林,果然是花开数里,艳似红云,路曲林深,蜂蝶争飞,与梦中所见一模一样。

白居易雅兴极浓,当即找来纸笔,题了“花径”两个字。在回去的路上,白居易想起时值四月,山下桃花、梨花早谢,而山上却是花团锦簇,别有一番风光。他诗兴大发,当即吟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人间”实际上暗指当时诗人曾无比熟悉的朝廷官场,官宦的沉浮让诗人身心憔悴,只有这山寺里的桃花为他寂静地盛开。

白居易所题“花径”二字,被后人刻在石上,置于花径的“景白亭”中;他所写的《大林寺桃花》诗,也早已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人们为了纪念白居士游花径,还在花径的石门两侧,刻了一幅对联: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正当白居易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看到满寺的桃花,冲淡了诗人的失落之情,他那颗受伤的心在大自然的山林美景中得到抚慰,也悟得了人生的真谛。

 

 

撰文/ 李训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