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高姓诗人共三十人,附人物简介
(2009-03-14 16:12:39)
标签:
文化 |
全唐诗高姓诗人共三十人,附人物简介
(1)唐高正臣诗二首(全唐诗第二册卷七十二)。
作者简介;高正臣,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官至少卿。善正、行、草书,王羲之书法,唐玄宗甚爱其书。
芳辰重游衍,乘景共追随。
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正月符嘉节,三春玩物华。
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光阴不相借,迟迟落景斜。
正月符嘉节,三春玩物华。
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光阴不相借,迟迟落景斜
(2)高球诗一首(全唐诗第二册卷七十二)。
作者简介;唐诗三百首有高球作;晦日宴高氏林亭
温洛年光早,皇州景望华。
连镳寻上路,乘兴入山家。
轻苔网危石,春水架平沙。
赏极林塘暮,处处起烟霞。
(3)唐高瑾诗四首。(全唐诗第二册卷七十二)。
作者筒介;高瑾,字方贡,号山颜,晚号留夫,历城人。贡生。有《藉青书屋稿》。
忽闻莺响谷,于此命相知。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柳叶风前弱,梅花影处危。
赏洽林亭晚,落照下参差。
试入山亭望,言是石崇家。
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
莺吟上乔木,雁往息平沙。
相看会取醉,宁知还路赊。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暮春元巳,春服初裁。
童冠八九,于洛之隈。
河堤草变,巩树花开。
逸人谈发,仙御舟来。
间关黄鸟,瀺灂丹腮。
乐饮命席,优哉悠哉
上元夜效小庾体
初年三五夜,相知一两人。
连镳出巷口,飞毂下池漘。
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遨游终未已,相欢待日轮。
(4)唐高绍诗一首。(全唐诗第二册卷七十二)。
作者简介;高绍,唐诗人,考功郎中。
啸侣入山家,临春玩物华。
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
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
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5)唐高峤诗一首(全唐诗第二册卷七十二)。
作者筒介;唐官员,曾任司门郎中。
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班荆逢旧识,斟桂喜深知。
紫兰方出径,黄莺未啭枝。别有陶春日,青天云雾披。
(6)唐高适诗三卷,选三首(全唐诗第三册卷二一一至二一四)
作者筒介;(701—765) ,汉族。唐代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才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唐高傪诗一首(全唐诗第四册卷二五二)。
作者简介;高傪,唐天宝,大历年间人。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林中翠
杳霭无定状,霏微常满林,
清风光不散,过雨色偏深。
幽意赏难尽,终朝再招寻。
(8)唐高拯诗一首。(全唐诗第五册卷二八一)。
作者简介;高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进士第。
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伦。
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
(9)唐高崇文诗一首(全唐诗第五册卷三一三)。
作者筒介;高崇文(746---809)渤海人。唐将领。以功封渤海郡王。邠宁庆节度使。元和四年卒,谥威武。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
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乱纷纷。
(10)唐高弁诗一首(全唐诗第六册卷三六八)。
作者简介;唐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第。
层台聊一望,遍赏帝城春。风暖闻啼鸟,冰开见跃鳞。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已变青门柳,初销紫陌尘。
金汤千里国,车骑万方人。此处云霄近,凭高愿致身。
(11)唐高铢诗一首。,(全唐诗第八册卷四八八)。
作者简介;高铢,字权仲。元和六年(811年)登第,为太原判官,检校监察御史。大中初,任太常卿。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
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
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
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12)唐高退之诗一首。(全唐诗第九册卷五五二)。
作者简介;高退之,字遵圣,会昌三年(843年)进士第。
(和主司王仆射酬周侍郎贺放榜)
昔年桃李已滋荣,今日兰荪又发生。
葑菲采时皆有道,权衡分处且无情。
叨陪鸳鹭朝天客,共作门阑出谷莺。
何事感恩偏觉重,忽闻金榜扣柴荆。
(13)-唐高璩诗一首。(全唐诗第九册卷五七九)。
作者简介;高璩,字莹之,渤海人。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大中朝,历丞郎。咸通中,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剑外绵州第一州,尊前偏喜接君留。
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
但务欢娱思晓角,独耽云水上高楼。
(14)-唐高湘诗一首。(全唐诗第九册卷五七九)。
作者简介; 高湘,字濬之,铢从子也,擢进士第。咸通中,历谏议大夫。僖宗朝,终江西观察使。
谢安春渚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歌黛惨时方酩酊,不知公子重飞觥。
(15)唐高骈诗二首
作者筒介;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渤海人,唐朝大将,淮南节度使。
尚父匡周著六韬,
嗣孙奕世习弓刀。
曾逢劲敌知良马,
也解警天斫巨鳌。
战胜血痕凝宝剑,
朝回香汉透宫袍。
思知不玷吾宗祖,
独占江南第一高。
緑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动微风起,满架薔薇一院香。
(16)高蟾唐诗一卷31首,选五首(全唐诗第十册卷六六八)。
作者简介;高蟾;唐诗人,渤海人。官御史中丞。
野水千年在,闲花一夕空。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
风雨去愁晚,关河归思凉。西游无紫气,一夕九回肠。
紫府归期断,芳洲别思迢。黄金作人世,只被岁寒消。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7)唐高衢诗一首(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二六)。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8)-唐高力士诗一首(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三二)。
作者筒介;高力士(684----762年)唐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人。唐宦官。760年,李辅国软禁唐玄宗,并将高力士流放贵州。见当地葶荠很多,而又没人吃,想念唐玄宗,触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19)唐高辇诗一首(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三七)。
作者简介;高辇,诗人。曾任后唐秦王从荣府谘议参军。
野客围棋坐,耆颐向暮秋。
不言如守默,设计似平雠。
决胜虽关勇,防危亦合忧。
看他终一局,白却少年头。
(20)唐高越诗(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四—)。
作者简介;高越,字仲远,幽州人。仕吴,授秘书郎,累迁中书舍人,终勤学殿学士,户部侍郎。诗一首。
越归南唐,初投鄂帅张宣。久不见知,以鹰诗诮之。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21)唐高霁诗(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八八)。
(22)高元裕诗(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九五)。
作者简介;高元裕字景圭,渤海人。开成中翰林学士,终吏部尚书。
中丞为回拨贤才,寒俊欣逄藻鉴开。
(23) 高元矩诗(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九五)。
作者简介;高元矩。宣城(今属安徽)人。工诗,不仕。子惠连,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后以子贵,赠光禄卿。清乾隆《宣城县志》卷一七有传。
砚贮寒泉碧,庭堆败叶红。赠宣城宰
燕掠琴弦穿静院,吏收诗草下闲庭。赠徐学士 见《雅言系述》
(24)高若拙诗(全唐诗第十一册卷七九五)。
作者简介;荆南高从诲幕客。
人间不见月,天外自分明。
(25)高侍郎诗
危冠高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26)唐高亭诗
(27)高土廉诗—首(全唐诗第十四册---10912页)。
作者简介;高土廉,渤海修人,隋大业中,为治礼郎,贬朱鳶主簿。入唐,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初,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进许国公,官至尚书右仆射。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二,诗一首。(《全唐诗》无高土廉诗,传据《旧唐诗》卷六五本传。)
玉律应青阳,鸾驾幸春风。簪云陈罕筚,亘野列旗常。
雕弓連月彩,雄剑聚星光。观兵辽碣上,停骖渤邂傍。
浮天既淼淼,浴日复沦沦。水映红桃色,风飘丹和桂。
蜃结疑楼峙,涛惊似盖张。三韩沐醇化,四郡伫唯良。
深仁苞动植,神武囗遐荒。愿草登封礼,簪绂奉周行。
(28)高智周一句(全唐诗第十四册---10981页)。
作者简介;智周,常州晋陵人。高宗时仕至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淳二年卒,年八十二。《全唐诗》无高智周诗,事迹据《旧唐诗》卷一八五本传。
院古皆种杉。见(《见永乐大曲》二二七八,《嘉泰吴兴志》卷二十缺后三字。
(29)-----高迈诗一首(全唐诗第十四册---11010页)。
作者简介;高迈,中宗初年人,有赋一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无高迈诗,传据《全康诗。艺文志》,(《全唐文》卷二七六)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鸟栖复惊。
相思相晃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0) -----唐诗人高瀛 (全唐诗十五册11175页)
香积厨空铁釜存,万年鼎列镇山门。
何时再作千僧供,饭罢潮音彻远村。
(见同治十一年刊黄凤楼纂《德化县志》卷四九。)
以上依据本人收藏全唐诗(十五册)整理而成
。高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