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笑到最后
(2010-12-17 16:34:25)
标签:
杂谈 |
谁会笑到最后
文
“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扳着手指对来访者复述着保险业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五道防线,这五道防线已被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定位为“中国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陈秉正看来,上述五道防线,足以抵御一般性质的金融风险,而关键则是落实。
“风险防控无论是对于公司本身还是整个行业都非常重要,并且公司与行业二者其实相关联。”陈秉正注意到,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在此轮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此类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冲击非常巨大,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在保险行业,友邦便是最典型的案例。
“当然,除了这类大公司需要严格进行风险防控之外,小公司同样需要注重此项业务。”陈秉正强调。
陈秉正认为无论对于整个行业还是具体公司,风险意识是进行风险管控的首要要素,不能因为行业要实现大发展,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忽视了风险,“有风险意识才能重视风险管控,唯有重视风险管控才能对风险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管控风险防范风险的办法。”
陈秉正的这一表述获得了保险业者的认同。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陈骏坦言,风险管控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自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陈骏提到某一保险行业高管培训班上的一项测试,题目是询问参加培训的各家高管认为自己企业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众人的回答中有一个是“最大的风险就是一家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风险是什么”,陈骏一直记得这个答案,并说这是当时公认最好的答案。
作为新华人寿的监事长,陈骏出言谨慎,但说到公司的风险防控,仍然表现出最大程度的坦诚。陈骏表示,新华人寿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在陈骏的认知中,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有资格说自己的风险管理已经尽善尽美,“风险管理不是一项短期任务,永远不会有完全到位的时候,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的风险管控已经完全到位而无需改进了。”
陈骏对于目前监管部门对于行业风险管控的政策与措施表现出谨慎的乐观,并积极评价其已经“很全面”,这与陈秉正的看法相当一致。
陈秉正表示,当前监管部门已经加大了风险管控力度,出台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在具体操作上也要求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模式,改善经营理念。这表现在,监管部门不再像过去那样要求保险业“做大做强”,而是将“质量、效益”放在首要和主导地位,同时要求在制度建设上也有一些突破。
关键在于落实。新华人寿聘请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风险管控事务进行梳理,同时接受保监会的全面核查,以期在二者的合力作用下使得公司风险管控力度与深度得到全面提升。
在陈骏看来,风险管控不能只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而是不断持续的系统化工程,也是保证企业和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陈骏直言,对于新华人寿来说,严格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保险行业的风险管控整体水平并不算高,陈秉正对此表示担忧。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为了尽快发展业务而往往忽略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时单纯为了保证上规模而导致业务质量不高,以很低的价格拉到风险很大的保单,从而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隐患。
中央汇金非银行部保险股权管理部主任孟兴国坦言,如果对行业风控水平评级打分的话,只能算是刚刚及格。在孟兴国看来,整个保险行业风险管控能力非常不均衡,“有些公司风险管控体系已经建立了很多年,有些不仅建立了而且执行得还很好;有的还只是形式上满足了企业进行风险管控的基本要求,但是实质上执行还存在很大问题。”
此类问题可以归因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陈秉正亦认为,保证行业与企业永续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完善治理结构,在结构完善的前提下,目标才清楚,措施才到位,最终结果才有意义。如果公司的治理结构没有做好,即便进行风险管理也很难看到效果。这归因于各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往往使得原有的规则失效,出现谁有权力谁说了算,而不是谁有理谁说了算。这样的结果最终往往是资本的胜利而不是理智的胜利。
孟兴国表示,在当前大部分公司都实行股份制的情形下,从董事会层面即要对风险管控高度重视,风险管控不光是业务与运营部门的事。
孟兴国坦言,未来对于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认定,将不仅仅看财务数字,还将考察风险管控水平,当一家企业能够向市场证明其风险管控能力到位,则对其财务数字即资本额的要求会适当放宽。
风险管控已经成为保险行业的一门“显学”,而这一领域相应的需要更多专门人才,不少教育机构开始抢滩此一领域,清华大学即与美国天普大学合作“金融保险EMBA”项目,瞄准目前这一人才缺口。
1980年中国保险业正式恢复业务到现在仅仅走过30年,风险管控则是更新的话题,专门进行风险管控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陈秉正坦言,当来自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设和来自企业层面的组织建设日趋完善之后,风险管控专业人才的短缺将会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只有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保险业才能真正获得平稳健康的发展。可以断言,能走到最远,笑到最后的保险企业,肯定是那些风险管控做得最好的行业翘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