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静 铁骨红梅心无涯

(2010-06-09 10:21:14)
标签:

杂谈

张静 铁骨红梅心无涯

文  渝渝  

她本可以过稳定的生活,却倔犟地走上了自学绘画之路;她突破惯例将整株梅树和裸露的根部入画,笔下的梅花笔法精炼,构图繁简有序,庞而不杂,虬枝盘节,苍劲挺拔,苍茫浑厚,刚柔相济,烘托出梅花的高洁与凌寒傲然,给人以苍茫秀色中再现素洁高雅的古典美和诗意美。
她更参透禅意,将少林武术招式糅合进梅花构图中,以梅花铮铮铁骨寓意少林精神,创作出了一种独特的“少林铁骨红梅”。她就是在一路坎坷中扎根成长的女画家——张静。

 从民办教师到女画家
太行、王屋山下,偏僻的济源县,张静就出生在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这里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也是中国画鼻祖荆浩的故里,但因为家境贫穷,张静的绘画之路没有任何得天独厚的优势,反而十分艰辛。
“学画之路的艰难,让我更觉得自己不能服输,梅花凌风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之所以能够千古传颂,不也是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吗?我相信天道酬勤,想让自己的艺术作品获得更多的认可,必须付出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在张静的眼中,记者看到了一种女性少有的坚毅。
Q:您在1978年高中毕业时被选中当了民办教师,这在当时是很多人羡慕的一份工作,后来为何又放弃了呢?
A:那时全家人都为我当上了民办教师而骄傲,我也很喜欢教师这份工作,但我一直没有忘记绘画的梦想,每天晚上批改完作业,我都要拿起画笔画点什么。教书的第三年,我听说河南师范大学要在县里招考两名美术生,当时很冲动,觉得终于有机会了。考试要到离家很远的新乡去考,尽管我之前从来没出过远门,还是壮着胆子,背着家人,拿着自己的一点点工资,摸到了新乡。由于人生地不熟,而且也不知道考场的具体地点,打听了一天也没找到,等第二天终于找到考场时,老师却说昨天已经考完了。当时我就难过地大哭一场,只能等待第二年的机会了。
回家之后,我就去文化馆找资料,去开美术课的中学借教材,利用课余时间复习。 第二年我满怀信心去考试,专业课很顺利通过了,但文化课差了十分。我还是不死心,回家后继续找资料复习,觉得自己第三次考更有信心了,结果报名时被通知超龄了。这对我的打击很大,之后我有半年的时间都没有从这个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上学这条路走不通了,我该怎么办?                       
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不甘心自己的绘画梦想就此断送,决心辞职自学绘画,再艰难,我这辈子也要走这条路了。
Q:工作没了,家里也不那么宽裕,您靠什么支撑自学绘画呢?
A:我就到处找一些活干,目的就是挣钱筹学费,有点钱就去学画,没钱了就重新找工作。如此反复。我先是给玻璃制品厂画保温瓶图案,每个3分钱,三个月挣了1000多元,我全部用来买笔墨纸砚练习绘画。等这些材料用完了,我又一个人跑到南阳学烙画,后来被家具厂聘为烙画技师,一些人很喜欢我的烙画,把家具拉过来点名让我烙画。后来,济源市宾馆招聘美工,我很幸运被选上了。这给我了一个提升机会,可以到一些大宾馆观摩学习。 随着绘画技艺的提高,这时已经有人开始买我的画了。
Q:有人买您的画以后,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辛苦地奔波了?
A:生活压力有所缓解,但我急迫地想学习提高,还是需要筹措更多的绘画资金。1988年,我先借钱买了一辆出租车,两年后,又贷款买了一辆13米长的解放牌半挂大货车,开始了长途运输。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觉得我是不是太想发财了,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是为了什么。我执著追求的是艺术上的进步,而不是赚钱过平淡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的这些年,磨练了我的耐性,也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我的画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Q:您是怎么在自学中提高自己的画艺的?
A:临摹名家作品可以学习和提高,但对于画家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我经常外出写生、采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济源市组织画家进山写生,我一次不落。大家翻山越岭,露营山间,因为常常只有我一位女性,又只有一顶帐篷,夜里宿营王屋山间,我不便和男画家们挤帐篷,就只能自己在冷风中看护篝火。但这更让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用心去体会和观察。
1996年,我应邀参加了中国民族书画院组织的 “民族书画万里行”采风团,先后到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生。在这期间,接触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画家,虚心求教、细心揣摩,感觉绘画技艺提高很快。
 禅悟少林铁骨红梅
凭借着这份执著与努力,张静在济源及周边地市成为家喻户晓的画家,收藏她的作品的从家庭、社区到机构部门逐步扩大到周边县市。
然而潜心创作后的张静,却产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她的画路很广,梅花是她最爱的题材,古往今来画梅的人很多,不乏名家,自己如何才能独树一帜呢?她发现以往的梅花作品多是表现梅花的枝干与花朵,很少有把根部入画的,而根部才是梅花能够傲雪凌风的力量来源,一次偶然的少林寺之行,让她把禅武精神和梅花神韵完美融合,自成一体,创作出了一种独特的画梅风格,被称为“少林铁骨红梅”。
Q:学画的过程经历了这么多挫折,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A: 我一直坚信只要坚持和努力,总会有机会的。1996年,禹州市政府要到香港举办“中国钧瓷香港国际研讨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会徽设计,我在报纸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消息后,就想我可以去争取一下。结果我设计的会徽一举中标,并幸运地被研讨会组委会聘请为美术设计,邀请我参与了研讨会的全程设计,会后我一个人又承担下了《中国钧瓷珍品集》、《中国钧瓷》等画册的编辑工作。第二年,我在济源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这在当时的济源成为一件轰动的事情。2001年,我又随济源市代表团出访日本,在新座市政府、议会当场作画,受到日本友人好评,作品被新座市政府收藏。这些机会我幸运地抓住了,更坚定了我继续绘画的信心。
Q:“少林铁骨红梅”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的精髓是什么?
A:那是1997年,我受邀担任电视教学片《少林寺十大名拳》、《中国嵩山少林寺武功传世秘籍(少儿篇)》的美术编辑时,需要长期在嵩山少林寺体验生活,每天聆听高僧论道,在演武场上观摩少林拳法,让我对佛教和武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有一天,在和武僧朋友聊天时,我无意中看到达摩洞旁边的两棵树的姿态特别像武术招数,再加上武僧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传说,1500年前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时,见寒冬腊月在嵩山绝顶有雪中红梅扎根山崖,凌霜傲雪时,灵感迸发,夜不能寐。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了一个想法:如果能把武术招数和梅花形态相结合,通过国画艺术表现出来少林武术精髓和梅花神韵,应该是一种艺术创新,结果大家都对我的想法表示出强烈的好奇心,鼓励我画出来。
我感觉自己多年的绘画积累和人生感悟,好像一下子找到释放点,我把宣纸铺在地上,趴在宣纸上,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七星拳、梅花拳、炮拳、罗汉拳等一招一式及禅意都融入画梅中,每一幅都是少林武僧的一个武术动作,创作出了一系列融少林武术招式融于梅花傲骨的“少林铁骨红梅”。它们扎根山岩,根系裸露,仍咬定青山,岿然不动,这也是支持我一路走来的那种能屈能伸的精神信念。
Q:您在济源的绘画事业小有成就,生活条件也很优越,为何又独自一人漂到北京呢?
A:我想自己的艺术创作还应该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北京是一个文化古都,在这里我可以了解接触更多的书画界同行和大家,取它山之石,博众家之长。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我时常为了画画而走南闯北,无暇照顾家庭,现在又离开他们来到北京,我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条件虽不如家里,但越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我的创作欲望,越能让我与红梅的凌霜傲雪的高洁心灵相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