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升值胜过豪宅
(2010-03-05 10:43:15)
标签:
杂谈 |
成化青花升值胜过豪宅
文
“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如此娇贵、珍稀之物,不禁让人心生向往,古人形容的就是如今收藏家们重金寻找的成化官窑青花瓷。一旦拍卖会上出现器型、成色完美,流传有序的明成化青花,都会吸引来藏家的一番争夺,精品的成交价格往往轻松超过千万元,目前已知最贵的是去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的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黄蜀葵宫碗,藏家为之掷出3215万元。这个价格可以在北京的繁华地段买下一处豪宅,当然后者不能同成化青花的价值同日而语,成化官窑青花器存世量很少,作为个人收藏,如能拥有一件完整器就可以骄傲一辈子了。
成化斗彩,特别是斗彩鸡缸杯是家喻户晓的宝物,其实还有一种与之齐名的瓷器就是青花瓷。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瓷器以青花和斗彩品种而闻名,成化青花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杰出代表,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465年登基的明朝第九帝朱见深,改年号成化。这位成化帝宽仁雅逸,擅长丹青,瓷器中对青花与斗彩兼爱,特别喜欢那些玲珑雅致的小器物。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可见成化官窑器的精益求精。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
成化官窑瓷器烧造品种繁多,不仅有青花、斗彩,还有白釉、黄釉、蓝釉、釉里红、青花绿彩、黄地青花等,但以青花瓷为主流产品。民国学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说:“成化五彩,青花均极工致,青花蓝色深入釉骨,画笔老横,康熙就当却步也”。著名陶瓷鉴定家孙瀛洲曾撰文评价成化瓷器“胎质细腻纯白,白釉莹润如脂,彩色柔和,笔法流利,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
成化青花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婴戏、高士、龙凤、海马、狮子绣球、麒麟、海兽、花蝶、鸳鸯卧莲、秋葵、松竹梅、灵芝花草、菊花苜蓿、兰花桅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缠枝花卉、折枝瓜果、祥云、山石、十字杵、梵文、藏文、八宝纹等。
绘制纹饰的颜料选用“平等青”料,呈色浅淡柔和,典雅宜人,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的感觉。
久志卓真为日本顶级陶瓷器收藏家,特别是对中国陶瓷器的研究和认知为世人所赞,着有多册探究中国陶瓷的书籍,可称为当代日本研究中国陶瓷的泰山北斗。
清朝末期,
随着大清王朝的衰退和崩溃,大量清宫藏品流入市井,更有满清贵族拿出官窑来变卖。在北京最早开有分支的日本古董商东京龙泉堂和大阪山中商会趁机大量收购中国历代陶瓷珍品,
多次参加清内务府举办的拍卖会,中国陶瓷藏品的顶尖珍品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流入日本。在久志卓真从东京龙泉堂购入的藏品中,有一件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被他一直珍藏于身边。
专家认为,
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无论器物外形的隽永,或是青花点染的意境,都经典地代表着成化官窑瓷精巧秀雅之美。罐身丰肩敛腹,线条张弛有度,外壁满绘青花花卉,枝叶柔美,造型俊逸,别有一番恬淡恣趣隐逸其间。青花发色纯美淡雅,更有青花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圆润中锋运笔,藏锋写出,大字楷体,笔画遒劲挺拔,这种书体为明代一绝。
明成化九秋图罐外壁画有青花的蓼花、蒲公英、野菊纹,接近底足处为起伏不平的坡地为衬托,两只蝴蝶在空中飞舞,为画面平添许多生机,呈现出“九秋花蝶”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观。因秋季九十天称为“九秋”,九秋图画面绘桂花、菊花、秋葵、鸡冠、芙蓉、秋海棠等各式秋季花草九种,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故名“九秋图”或“九秋同庆”。
专家认为这件成化青花罐的造型源自明永乐时期的罐形,造型圆润秀美,精致小巧,胎轻釉润,釉色洁白,光洁无瑕,如脂似玉。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飘逸潇洒,青花颜色淡雅宜人,纹饰疏密有致,明快疏朗,画意清新,笔意纤条,富于清新典雅的艺术效果。
在日本陶磁协会编的《明代的青花和赤绘》
以及其他日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著作中,这件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都被作为明成化青花的代表性标型品收录在书中。
久志卓真离世后,这件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被与久志卓真先生称师称友的日本大收藏家、官僚家族收藏,直至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以1512万元易主。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开一代之奇葩。之后的成化青花,运用细描匀染的画法,一改永、宣时雄劲豪放的笔墨情趣,而流于飘逸秀雅的风格。把握成化青花瓷器的鉴定要点,绘画风格是极重要的关节。纹饰线条匀劲流畅,自然率真的情趣,充满了生机和魅力,装饰纹饰线条柔和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成化青花瓷器款书写规范,字体基本一致,这为收藏者提供了一个鉴赏的方法。收藏界专家介绍,成化青花书款有三种形式,“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盘口沿和高足杯足内书写。
明代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称赞成化时期的瓷器“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从拍卖会上看,已知明宣德青花瓷成交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有近十件,其中最高的是2007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504万元成交的明宣德青花水波双龙图高足碗。成化青花成交价格在千万以上的器物数量与之相近,多数在国际市场上创造。近两年,随着国内收藏者眼力和财力的提高,内地拍卖会上也有千万级成化青花出现,且海外回流也在探路。
成化青花瓷器取得的艺术成就,深得后世敬仰。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尤其是雍正皇帝,他十分推崇成化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多有仿制,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藏家来说,被当成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雍正仿成化青花在拍卖会上的价格也同样在几十万、上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