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
(2010-02-24 17:55:56)
标签:
杂谈 |
中国公/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
文
整理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对于2009年的私募基金来说,这样形容非常贴切。
总体上看,与2008年相比,私募基金群体既没有跑赢大盘,也没有跑赢老对手公募基金。那些在2008年引领风骚的私募英雄,2009年却几乎全部落马,最多的盈利65.87%,最少的仅6.96%,而上证综指当年上涨79.98%,沪深300指数更是上涨96.71%。
值得欣慰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2009年,一批私募新锐脱颖而出,他们中的前十大高手,年度最高收益192.57%,最低134.46%,不仅远远跑赢大盘,更将王亚伟这样的公募明星甩在身后。他们的出现,让世人关注公私募基金博弈,平添许多看头。
比赛正在继续,精彩还在后头。
2010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可能远比前两年的暴跌暴涨复杂,而股指期货的推出,也让基金们的收益面临更多变数。天下英雄谁敌手?我们将拭目以待!
阳光私募基金年度大点兵
2009年,一批私募新锐脱颖而出,他们中的前十大高手,年度最高收益192.57%,
最低134.46%,不仅远远跑赢大盘,更将王亚伟这样的公募明星甩在身后。
行情研判
73%的私募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63.2%的私募认为,今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
行情研判
73%的私募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63.2%的私募认为,今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
A股行情
调查结果:私募普遍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
如图所示:73%的私募对2010年的A股行情表示乐观;21%的私募看淡;3%不确定;3%中性。
A股走势
调查结果:63.2%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31.6%的私募认为震荡向上;5.2%不确定。
A股震荡区间
调查结果:37%
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震荡区间为2600点到4200点;21%的私募认为,震荡区间在3000-4500点;16%的私募认为在3000-4000点;8%的私募认为在2600-3500点;18%的私募不确定。
未来6个月,哪些股票将表现优秀
调查结果:私募最看好大盘蓝筹。
如图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42.1%的私募看好大盘蓝筹股;37.36%的私募看好中等市值股票;34.21%的私募看好小市值股票。
私募关注哪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调查结果:2010年私募最看好“消费”和“低碳”。
如图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86.8%的私募看好消费;78.39%的私募看好低碳;57.8%看好金融地产;26.3%看好化工行业;15.78%看好煤炭和钢铁。
产品发行
2009年私募基金产品发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证券信托账户停开以前和停开以后。
2009年信托发行量远超历史水平
2009年的产品发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证券信托账户停开以前和停开以后。在上半年证券账户停开以前,信托产品在发行和成立的数量上都在稳步上升,仅上半年成立的产品已超历史成立的产品数量。下半年在中登公司暂停开设信托证券账户后,私募产品的发行情况一度萎缩,许多私募管理人发产品无门。
从图表我们不难看出,上半年的产品发行数量均高于成立数量,而下半年正好相反,成立数量均高于发行数量。
上半年由于行情的配合,私募也顺势大量发行产品扩张规模,私募产品的数量以及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毕竟市场容量有限,业绩做得好的私募比较受投资者青睐,也有些产品由于未能按期完成资金募集,频繁延期成立或胎死腹中,而下半年成立的大多数产品也是早前就发行的。
在信托证券账户暂停之后,也出现了启用老账户这种模式开设证券账户,但这种类型的账户毕竟有限。除了这种方式,信托中的信托(TOT)也开始盛行,成立母信托以投资子信托组合。另外,也有不少管理人把新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其公司旗下的其他产品。
在私募排排网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47.13%的产品成立于2009年,而2003-2005年期间的产品加起来不到1%。
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近两年的优秀表现逐渐让广大投资者认可,私募行业在2009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研究中心认为,目前全国阳光私募信托产品规模在400亿元左右。按照私募基金这种扩张速度发展,2010年或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信托私募基金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全国信托数量华润国投占三成
在我们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按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数量来划分,形成了以华润深国投为第一梯队,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山东信托为第二梯队,中信信托、云南信托为第三梯队,粤财信托、陕国投等为第四梯队的局面。其中,华润深国投一枝独秀,一共发行121个信托产品,以35.17%的比重稳稳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中融信托是信托界的后起之秀,2009年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以41个产品占据了第二把交椅。
从2009年产品收益率来看,华润深国投旗下的产品表现最为优异,取得了60.85%的收益,平安信托和中融信托旗下产品则以57.42%、53.43%的微弱差距紧随其后,云南信托和山东信托旗下的产品稍微逊色,仅仅取得了28.53%和26.49%的收益。
随着公募基金一对多的推出,不仅私募基金受到挑战,而且信托公司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私募基金是靠业绩吸纳客户,而信托公司是靠服务来招揽投资顾问。深国投不愧是信托业的老大,率先成立首个由信托公司发行的TOF产品,直投旗下的私募产品,提高自身的服务品牌。我们研究中心判断,类似深国投的这种由信托公司主导的TOF产品,在未来将会盛行,这将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更宽阔的融资渠道。
阳光私募呈三足鼎立分布
阳光私募的地域分布极度不平衡,无论是投资顾问家数,还是发行信托产品的数量,都集中在金融发达的城市,其他城市则是零星分布,实力相差悬殊。而在2009年度里,各地区产品的收益也表现各异,相差悬殊。
按投资顾问所在地来划分,投资顾问家数形成了深圳、上海两强争霸,北京紧随其后的局面。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深圳和上海平分秋色,投资顾问的家数各有53家,彰显了它们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北京有28家,而广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则只有零星的两三家,形成这种分布与地方的金融政策、金融地位、投资者意识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从发行的信托产品数量来看,则呈深圳、上海和北京三足鼎立之势,深圳和上海的产品比重各占32%,而北京占21%;云南占6%;广州占3%,其中一大半是新价值旗下的产品,其余城市产品数量较为稀少。
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数据,深圳、上海、北京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信托产品分别有59、59、29个,从这些产品2009年的平均收益率来看,深圳、上海和北京不分上下,分别为55.70%,55.63%,57.10%,北京略胜一筹,云南的中国龙系列较为逊色。
由于广州以及其他地区的产品数量较少,不具备比较意义,所以没有纳入比较范围。仅从收益率(不考虑产品数量)来看,广州地区的收益是最高的,五个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25.94%,其中有三个是新价值旗下的。
在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评选出来的19个五星级私募产品中,均由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个城市包揽,其中冠军为地处广州的广东新价值公司,2008年的冠军为地处深圳的金中和投资。
产品比较
与券商理财及基金“一对多”产品相比,私募没有那么多规定,灵活性与管理能力却更强。
投资收益
私募基金在2009年的整体收益为54.9%,公募基金的收益为69.15%。
以上图表主要是针对投资于股票市场的不同理财产品的收益比较,可以看出,在2009年度里,公募基金的收益是跑赢私募基金和券商的,从其中做得最好的产品业绩表现来看,私募冠军远远跑赢公募冠军和券商冠军,比较如下图:
券商理财产品的规模在私募和公募之间,收益却在两者之后,雷声大雨点小。在操作上虽然没有像公募基金那么严格规定,但与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对比相差甚远,其管理能力也不能和私募公募对比。
海外基金
随着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我国内地的一些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逐渐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等地发行自己的对冲基金。据我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年底,已有9家私募管理人发行了13个对冲基金产品。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海外战绩并不比国内的阳光私募基金差,统计的9个基金中有三个在2009年的业绩实现翻番,平均涨幅为82.5%,比国内私募产品高出27.55%。涨幅排第一的是柏坊资产旗下的中国龙基金,收益为120.29%,这个收益在国内私募排行榜可以挤进前15名,但该公司管理的国内私募产品龙马系列收益却差强人意,2009年的收益仅为12%左右。其他基金的情况也是如此,海外业绩要比国内做得好许多。
“一对多”
“一对多”业务自面世以来,经历了2009年9月份的狂热喧嚣、10月份的波澜不惊之后,在11月份逐渐沉寂。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自9月1日到12月2日,有34家基金公司获得“一对多”的业务资格,其中33家基金公司(已获资格的宝盈基金未发一对多),共发行“一对多”产品115只,募集资金达260亿左右。
在这些基金公司里面,发行5只产品的达11家,4只产品的6家,3只产品的7家,2只产品6家,1只产品的3家。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自2009年9月1日到12月2日,有34家基金公司获得“一对多”的业务资格,其中33家基金公司(已获资格的宝盈基金未发一对多)共发行“一对多”产品115只,募集资金达260亿左右。
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从产品业绩看,
“一对多”产品中大部分处于平稳运行当中,处于“建仓”阶段,截至2009年12月2日,大部分产品净值还在面值之上,有1%~2%的收益,有些业绩较好的产品收益超过10%,有的净值跌破面值。
“一对多”产品业绩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了基金公司在“一对多”管理水平上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基金经理的知名度,部分基金公司起用明星基金经理挂帅;但是,到实际操作阶段,由于明星经理难以分身兼顾,产品大多交由新人管理,而新手缺乏经验,使得某些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其次,为了打响“一对多”产品的第一枪,为后面的产品发行打下良好基础,几乎所有基金公司的专户团队,都采取了相对谨慎的投资风格,没有大举进攻,导致整体净值尚处于初次进攻阶段,业绩没有亮眼表现。
从产品类型看,“一对多”产品类型存在过于单一化的问题,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发行的“一对多”产品中83.47%都为灵活配置型;稳健型的占5.22%;偏债型的占4.35%;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偏少,如量化产品和结构化产品分别只有1个。
券商集合理财
根据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国券商一共发行了80只集合理财产品,最新规模总计1013亿元。其中股票型的产品有12个,规模在133.8亿元左右,混合型的产品比例较高,有28个。
从数据可以看出,券商理财的产品规模普遍较大,尤其是混合型产品的比重和规模比其他类型的产品要高出许多,这80个产品中平均每个产品的规模达12.5亿元,远远高于私募的平均水平,规模较小的私募一般在1亿元左右,像星石、武当这种大型的私募管理规模也仅在15亿元左右。
从产品的业绩来看,股票型产品以50.41%的收益率领先于其他类型的集合理财产品。
业绩点评
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优势明显,2009年私募整体跑输大盘和公募基金。
近36个月点评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36个月以上的有9个,平均收益达120.02%(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75.19%)。
2007年是中国私募兴起之年,伴随着指数疯狂上涨,股市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众多优秀基金管理人加入私募行业。
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私募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多损失惨重,一度生存堪忧。
至2009年,私募已经历了中国股市牛→熊→牛的转换。其间,涌现了众多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如星石的江晖、武当的田荣华、金中和的邓继军等。这些优秀的私募代表以其在2008年熊市中的出色表现,让“私募”二字为更多的投资者所知。
出现在近三年业绩榜单上的私募管理人,都是中国私募界的元老级人物,如景林、涌金、天马、明达机构的管理人。根据预测,如星石、武当、民森、景林、朱雀等优秀的私募管理公司将会在未来主导长期业绩排名榜单。
近24个月点评
在近两年熊牛交换阶段,沪深300指数依然没有收复失地,下跌了33.02%。根据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两年以上的产品有78个(同比上期新增10个),平均收益为-1.54%,整体收益水平同比上期均有所下降。
榜单上10个私募产品中7个的管理人都具有公募背景。比如淡水泉的赵军、武当的田荣华、星石的江晖,这三个明星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两年的业绩涨幅之所以居前,是由于他们在2008年的熊市中严格把握风险。武当和星石不但没有亏损,而且实现了正收益。
淡水泉和朱雀在2008年熊市中虽然出现轻微亏损,但在2009年牛市中的表现非常优秀。
金中和是2008年的私募冠军,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取得了20.02%的骄人成绩,但在2009年牛市中却表现平平,两年的综合业绩表现尚可。
尚雅的石波操作风格非常激进,在2008年亏损幅度比较大,但在2009年增长迅速。
在这78个产品中,虽然近两年的平均业绩跑赢了大盘,但实现正收益的只有33个,不到一半;跑输大盘的产品有7个;排名最靠后的为塔晶旗下的华南虎一号,收益为-45.21%。
综合比较,在近两年的长跑评比中,赵军、田荣华、江晖、李华轮这四个人,无论从风险控制能力看,还是从追求绝对收益看,其管理能力在私募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近12个月业绩点评
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96.71%,而178只股票型基金2009年平均收益率为69.15%。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共有181个(同比新增7个),平均收益率为54.9%。公募私募双双跑输大盘,私募整体跑输公募14.25%。
在这181个产品中,收益率实现翻番的有22个(占12%),战胜最牛公募王亚伟的有15个
(占8.3%),收益均在119%以上,超过王亚伟华夏大盘精选116.19%的收益率。
这些产品在2009年全年均实现正收益,其中50个产品(占27.6%)跑赢公募基金,仅仅23个产品(占12.7%)跑赢大盘;垫底的是塔晶系列的三个产品,塔晶华南虎一号收益率仅为0.2%。
2009年的国内A股市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为单边上升阶段,下半年为震荡阶段。那么在这两个不同阶段里,榜单的前十名表现如何?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榜单的前十名之所以在全年取得好成绩,源于上半年的丰厚收获。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上半年以123.81%的业绩勇夺半年冠军,而其下半年收益仅为9.42%。其管理人廖黎辉把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熊市、熊牛转换、牛市。廖黎辉认为自己的投资风格更适合在熊牛转换期间,这在2009年得到了验证。
年度冠军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不仅在上半年业绩翻番,下半年的震荡市中表现也很突出,依然取得44%的收益。罗伟广表示“中国股市经历了2008年的洗礼,未来几年可能就是震荡市,震荡市最适合我。我2009年业绩好的时候都是在震荡市,单边市我并没有做得太好。”
从上下半年的综合表现来看,表现最为平稳的是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1期,上半年收益为64.31%;而下半年,收益达56.09%,全年收益以156.47%仅次于罗伟广,名列第二。
不同的股市行情造就了不同的人物。2009年最大的黑马当属罗伟广,年初还鲜为人知,现在已是私募明星。还有廖黎辉、杨永兴、曾晓洁等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均是在2009年表现中脱颖而出。
而2008年的熊市冠军金中和(20.02%的收益),现其产品2009年收益仅为35.56%,已排在百名之外。仅有武当的产品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2008年和2009年的榜单对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2008年实现正收益或亏损幅度较小的基金经理大多出身于公募,如武当的田荣华、星石的江晖等;而2009年榜单前列的大多都是出身于券商,如新价值的罗伟广、景良能量的廖黎辉、开宝的叶猷建、龙腾的吴险峰等(这些管理人在2008年亏损幅度也大,开宝的产品尽管2009年发挥出色,但仍未返回面值)。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公募派和券商派的操作风格截然不同,公募大多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追求稳健持续增长,所以从长期业绩来看,排名较前的大多属于公募派。
而券商派大多比较激进,他们追求超额收益,同时也面临着较大风险,所以他们的产品波动率较大,在出现误判或系统性风险时会损失惨重。
也正由于这种激进的操作风格,券商派在2008年的熊市中表现欠佳,净值下跌幅度大,但在2009年的牛市中收益丰厚。
我们认为,选私募产品就是选人,就是要看其长期管理水平。熊市看风控、牛市看收益,一个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必须经得起熊牛考验,保持长期增值,为客户带来绝对回报。
近6个月点评
在2009年下半年的震荡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2.92%。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半年以上的产品有270个,整体平均收益为14.56%,跑赢大盘1.64%。
排在榜首的是东方证券管理的中海-海洋之星1号,收益率为62.41%;其次是重庆国投的翼虎成长,收益率为62.05%;新价值和晓扬系列产品在下半年均有不错表现。
海洋之星一号之所以能排在榜首,是因为其在7月、10月和11月份均有不错的涨幅。翼虎成长上半年表现平平,但在年底冲刺成功,其产品净值在12月创了历史新高。
从私募整体表现看,下半年的收益明显没有上半年高。但在这种震荡行情中,也不乏一些出色的私募管理人,如新价值的罗伟广,不仅在上半年的单边市中表现出色,在下半年的震荡市中也表现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晓扬系列产品,自从2009年5月1日易手淡水泉后,该系列产品在下半年均有不错表现,名列前十,收益率均在40%以上。
下半年的震荡行情中私募整体仅跑赢大盘1.64%,而在上半年的单边上升行情中,私募却大幅跑输大盘40.57%,涨幅不及指数一半,如下图所示:
本研究中心认为,2009年上半年私募基金之所以跑输大盘,是由于大多的私募管理人仍未能改变其熊市思维,在牛市中依然保持谨慎操作,踏空了许多机会,所以在单边上升的行情中跑输大盘。而这种谨慎的操作风格,又让其在下半年的震荡行情中战胜大盘。
(本文资料,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私募排排网)
公募基金公司整体回报评级
对单只基金的排名就可能受制于某些基金公司的“造星”或“激进”行为,
并不能反映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中国基金管理公司整体投资回报评级(TIP
Rating)由南京大学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中心(CCII)开发并于2008年在国内首次推出。基金管理公司整体投资回报评级(TIP
Rating)着重考虑基金管理公司的整体投资管理能力,而不是单只基金的业绩。
相对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公司型基金,我国大陆地区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全部是契约型基金,即每只基金都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并管理。这样,国内的证券基金与基金公司之间有着与发达市场不一样的特点。同一基金公司管理着数只基金产品,并且同一公司旗下所有基金产品均共用公司的同一个投研平台,公司投资研究实力的强弱对具体某一只基金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决策权限与表现空间将极为有限。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基金评级多为对单只基金的业绩进行考量,包括国外评级公司的评级,以及国内券商对基金的评级均是如此。这样的评级思路没有考虑到单只基金背后所依托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实力,在中国目前特有的制度环境下必有其局限性。
如某基金公司整体实力可能不行,但可以利用整个公司资源将一只基金业绩做上去,而旗下其它基金业绩会很差,或故意将旗下数只基金投资行为进行显著的差异化,这样可以寄希望于总能“闷”对好的股票,人为地“造出”一两只“明星”基金,以使公司在市场中出名,虽然由此会造成旗下基金业绩间差距,但市场被“明星”基金所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得以扩大。这样,对单只基金的排名就可能受制于某些基金公司的“造星”或“激进”行为,并不能反映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整体投资回报评级(TIP
Rating)试图克服目前单只基金评级的缺陷,综合考虑基金公司旗下不同类型基金的表现,以及同一公司旗下基金业绩之间的均衡表现,可以反映基金管理公司整体投研实力的强弱与均衡与否。目前该评级包括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封闭型六种类型基金,不包括货币型等特殊类型基金产品。
首先计算期间内某公司旗下各类型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封闭式)在同类型基金中的相对排名,并赋值。这一排名方法克服了业绩比较标准不同的麻烦。如果在牛市中大家表现都好,那么就看你在其中能排到多少,如果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后,即使收益不错,也会被认为不行。如果在熊市中大家表现都差,同样要看你在同类型基金中的相对表现,即使收益很差,但相对排名靠前,仍然认为你是胜过其它同类基金。
其次,给参与排名计算的基金赋予权重。我们采用该期间此基金的规模作为其权重。
再次,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权重,将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对排名分值加权得到该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回报相对分值。
最后,将基金公司整体投资回报分值由高到低排序,前五分之一为整体投资回报能力评级五星公司,其次的五分之一为四星公司,依此类推,最低的五分之一为整体投资回报能力评级一星公司。
兴业全球基金管理公司
本排名最后呈现方式是按星级排列,但就最初综合得分而言,兴业全球三年期与两年期的得分都是所有基金公司中的最高分。仅一年期的公司综合得分略低,但仍居五星公司之列。
根据本评级方法,兴业全球得分高的原因来自于旗下基金业绩均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比如三年期的TIP排名中,兴业全球旗下的“兴业趋势投资”与“兴业可转债”在同期90只混合型基金中分别排第2名和第7名,“兴业全球视野”在同期82只股票型基金中排第4名,旗下三只参与TIP排名计算的基金在同类中均获得极为优秀的业绩,当然整个公司TIP排名高居三年期第一名。同样,在两年期的TIP排名中得分最高。而在一年期的TIP排名中,兴业全球旗下有4只基金参与计算,其中“兴业社会责任”与“兴业全球视野”在同期160只股票型基金中分别排第5名和第47名,“兴业趋势投资”与“兴业可转债”在同期125只混合型基金中分别排第34名和第111名。一年期的区间内,“兴业可转债”的相对排名拖累了兴业全球基金公司的整体TIP排名,使其在同期所有59家国内基金公司的TIP中排第9名,但是仍然位于五星公司行列。
总体来看,兴业全球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在一年期的业绩竞争中,“兴业可转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从两年甚至三年的较长区间来看,兴业全球旗下的基金均能在较长时间段中战胜同行,表现出均衡与优秀的投资业绩。这表明,在国内基金管理公司中,兴业全球的整体投研实力与均衡管理旗下基金的能力属于最强,可以说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
上投摩根三年期的TIP排名中位于四星行列,两年期与一年期的TIP排名中却仅为二星。
从旗下基金的相对业绩来分析其原因,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与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在90只混合型基金的三年期相对业绩排名中分别为25名和43名,上投摩根阿尔法与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在82只股票型基金的两年期相对业绩排名中分别位于23名与39名,这四只基金均在同类同期基金的排名中位于前50%,由此使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整体TIP排名可以位于四星的较好成绩。
然而,上投摩根的两年期与一年期的TIP排名则下滑明显,均只得到两星。具体来看,两年期中,上投摩根内需动力、阿尔法、成长先锋、亚太优势在同期121只股票型基金中分别排21、50、100与110名,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与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在同期106只混合型基金中分别排第78名与第65名。
一年期的TIP排名中,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亚太优势、阿尔法、成长先锋在同期160只股票基金中分别排第63、123、125、143名,而中国优势、双核平衡、双息平衡在同期125只混合型基金中分别排第15、96、104名。
上投摩根是一个近期来投资回报滑落比较明显的基金公司,在三年期中它的旗下基金相对业绩均较好,但在两年期与一年期的区间中,旗下除少数一两只基金外,其余明显落后于同行。这种情况可能与上投摩根近年来公司内部发生的重大变故有关,吕俊的离职,老鼠仓的发生,孙延群的病故等都可能对公司投资管理造成较大的冲击。此外,上投摩根发行的第一只QDII产品又损失严重,相对回报远不如同期国内股票基金,虽然在投资标的上与国内股票基金有区别,但我们仍然将其回报与国内股票基金放在一起比较,因为QDII产品对国外股票市场判断的失误或过分乐观而造成相对于国内股票市场在机会成本上的损失,仍然说明国内基金公司在QDII产品上的投研有待提高,因为募集来的资金在国外市场不理想的情况下,投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可能获利或损失小的多。这也在较大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整体回报的排名。
宝盈基金管理公司
宝盈基金在三年期、两年期、一年期的TIP中均位于最低的一星级行列。这是由于其旗下基金的相对业绩表现均落后于同行所致。
三年期中,宝盈泛海增长在同期82只股票型基金中列82名,宝盈鸿利收益在同期90只混合型基金中列第89名,基金鸿阳在同期23只封闭式基金中列第23名。
两年期中,宝盈策略增长、宝盈泛沿海增长在同期121只股票型基金中分别列第62、121名,宝盈鸿利收益在同期106只混合型基金中列第105名,基金鸿阳在同期25只封闭式基金中列第25名。
一年期中,宝盈资源优选、宝盈策略增长、宝盈泛沿海增长在同期160只股票型基金中分别列第45、99、155名,宝盈鸿利收益在同期125只混合型基金中列第125名,基金鸿阳在同期27只封闭式基金中列26名,新增的宝盈增强收益AB、宝盈增强收益C在同期84只债券型基金中分列11、12名。
由此看出,在宝盈基金管理公司中,除了新发行的两只债券基金在一年期中的表现较优异外,但其余基金产品在一、二、三年期中均表现明显差于同行,规模相对较小的债券基金也挽回不了公司整体表现。因此宝盈的TIP排名的落后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