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交所新贵郑南雁

(2010-01-11 18:06:02)
标签:

杂谈

纽交所新贵郑南雁

从软件工程师到携程网副总,从创立7天连锁酒店到5年实现赴美上市,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带着“7天”向前奔跑。

文   《华夏时报》记者  夏华旺  林清

2009年12月初的一天,北京,东直门7天连锁酒店,一位手拿电视遥控器的旅客一大早找到店长并告诉店长:“这个遥控器按钮不好用,我想换一个,最好能检查每个房间,不要让其他客人遇到这个问题。”
客服人员打开这位旅客的订房号,个人信息上标明“郑南雁,会员”,她并没发现,站在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公司的CEO,因为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回国不久的海归。
这确实是郑南雁,7天连锁酒店集团公司(7天酒店)的CEO,此次他为准备上市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专程从广州来京和投资人见面,花了218元在自己所在公司的一家门店订了一间大床房;他也确实刚从美国回国,但他并不是海归,而是在一群海归的帮助下打了一场IPO大战——7天酒店从是年11月2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到11月20日挂牌,仅用18天时间就完成了在纽约证交所的上市步伐。

 上市就像打仗
以时间命名的7天酒店,在上市过程中同样创造了一个时间纪录。
“纽交所的人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公司纽约上市最快的一家。”郑南雁很意外得到纽交所的口头表扬,在他看来,这和7天酒店模式比较简单、优势清晰有关,“算上前期准备的时间,我们上市比预期提前了3个月。”
2009年8月,7天酒店董事会开会决定启动上市,从准备递交申请到挂牌,他们只花了3个月时间,而一般上市需要6个月的时间。从8月做上市准备,7天酒店最早的规划是在2010年1月登陆纽交所,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上市计划一步步被追着往前跑。
9月10日,7天酒店完成上市审批第一稿,当时郑南雁预感上市日程会提前到圣诞节前后,可是随后7天酒店在11月就完成了审批。11月份正好遇上感恩节,按照美国的传统,基金经理们要休假,股市表现不会很好。于是7天酒店上市时间再往前提了一个星期,就连他们的承销商JP摩根的负责人也说:“这是效率最快的一次投行业务。”
这样的机缘巧合很快得到了体现。“7天从创立到现在,总有那么一点点运气,我们提前上市,正好躲过了迪拜高楼危机。”郑南雁在北京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此不无感慨,这真像美国电影《独立日》的一幕,飞机冲出了包围,躲过了核弹。再晚几天,迪拜事件就像一个核弹爆炸了,对酒店上市和纽约股市的冲击非常直接。
事实上,更早的时候,7天酒店原计划200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因为当时中国概念如火如荼,所以2007年9月份,当7天酒店得到华平集团第二轮风险投资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上市做冲刺准备。
二轮融资8500万美元的金额,是7天酒店融资最多的一次,其中大部分是债务融资。这是风险投资的一个创新,好处是避免了7天酒店股权过分稀释,但也为还债安排了时间表。在7天的上市招股书上,写进了偿还债务的事项。
对此,郑南雁倒不担心,他对记者表示:“这笔债务要到明年9月到期,即使不上市,现有门店创造的利润也足够还债和扩张。但是还债行为肯定要写进招股书中,不写就是披露不清。”
为了这样一份信誉,在7天酒店的上市路演中,郑南雁及其管理团队和多达100多家机构投资者见面并作沟通,他认为此中的道理非常明白:“如果我们上市融资的钱是为了还债,这些精明的美国人肯定不会认购我们的股票。投资者给我们一个亿美元,是希望这笔钱能开更多的店。如果用来还债,对他们来说,就享受不到公司的成长性。”

 差钱不差钱?
2005年创立、24家门店起步的7天酒店,在上市前扩大到了283家门店规模。这样的扩展速度,对于资金的依赖和需求满足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郑南雁介绍,在北京,规模大的一家店要投入600万,广州新建一家店要500万左右。如此高速的扩张,上市时间又一次次提前,7天酒店是不是很缺钱呢?
对此,郑南雁对本刊记者表示:“资金链的事情,看你从哪个角度看,7天获得了三次风险投资,5年来确实处于一会儿特别有钱、一会儿特别没钱的过程,但回头看这个变化,正好表明我们的扩张效率。资金链调得这么紧,让我们最大限度发挥了扩张的半径。”
从投资人的角度,7天酒店早期融资5000万或者1个亿,风投肯定不愿看到这笔钱闲置。这是一个利益的平衡,管理人希望多放点现金,投资者希望钱用得最有效率。郑南雁也坦承:“管理层事后想起来,还是有点压力。”
这样的一份压力在美国的金融海啸之后尤其凸显出来——
2008年9月15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国IPO市场也经历了一场萧条,刚刚度过北京奥运,7天酒店发现,美国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上市计划。
对7天酒店来说,2008年算是惊险一场,但还是有那么一点运气。在风声鹤唳的风投大环境下,7天依然得到了华平基金和英联投资联手进行的第三轮投资,共计6500万美元。郑南雁认为:“这次融资的估值并不低,公司发展得如何,投资人看得很清楚。”
在风险投资普遍低迷的时候,华平集团的投资就像一场及时雨。虽然上市之路因金融危机而停滞,但是华平集团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对7天有很大帮助,即如郑南雁所言,“晚一年上市,有晚一年的好处”,因为如果是2008年,他们只能去纳斯达克,而2009年,7天酒店更为成熟,可以选择纽交所。

 60多场“面试”
华平集团在美国的影响力为7天酒店委实加分不少,但是要顺利上市,最终还是需要它自己去打动投资者,为此,从董事长何伯权到CEO郑南雁,7天酒店的管理团队经历了一次心理上并不感觉短暂却又充实无比的全球路演。
7天酒店的首席财务官吴海兵告诉本刊记者:“十多天的上市路演,绕着半个地球走了一圈,从亚洲开始,新加坡-香港-伦敦-纽约,前四天几乎每天一个国家,在美国几乎每天一个城市,前后开了60多个会,已经记不清见了多少家机构投资者了。”
那段时间,7天酒店的这些高管们早上六点钟起床,七点钟开始会议,直到晚上6点收工,回到酒店住下一般是11点以后,“基本也就洗洗睡了。”
纽约的投资者对中国概念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企业,而7天酒店正好符合这两项,60多个会议,7天酒店一遍一遍给投资人讲公司故事、7天的投资亮点在哪里。
在美国,一个机构投资者见面会也就一个小时。对于这些投资人来说,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决定投不投几百万到1000万美元去认购7天股票,他们用美国人的思维解读7天酒店,对其盈利能力自然非常在意。
大部分投资人都非常惊奇,最近三年来,算上新开的门店,7天酒店的平均入住率竟然能在90%左右,而美国经济型酒店一直是50%的订房率。多位投资者因此追问7天酒店的管理层,未来几年如何继续保持酒店的高速增长。郑南雁和高官们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过去5年来已经证明,7天是一个高成长性的公司,将来的发展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原来,美国人印象中的经济型酒店,一种类型是在高速公路边上买下一块地,修建一个旅馆和停车场,还有一种是大城市外面的酒店,为进城的人提供实惠的住宿。但是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大部分是在市中心,并且以租赁现有物业为主,入住率自然比美国的要高。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美国经济型酒店集中于几个连锁品牌,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门店数在2000家以上,中国市场也足以容纳几个大品牌。
经济型酒店的模式发源于美国,在美国的这段日子,本可以成为7天酒店团队考察市场的一个好时机,可是难免还要“入乡随俗”。郑南雁笑着说:“投行不让我们住经济型酒店,记得最贵的一次,在酒店洗一个澡花了300美元,因为赶时间开会,根本没有住下。”300美元可以在7天酒店住上10天,难怪郑南雁舍不得这笔钱。
不过,有失必有得。在郑南雁看来,7天酒店上市路演最大的收获,是高管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吴海兵对此颇有同感:“在国内,董事长何伯权、总裁以及几位董事呆在一起的时间都是短短几个小时,这一次路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有时候回到酒店已经很晚,何先生和郑总几个人还会坐在一起,回顾白天机构问起的某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公司未来会重点对待的。”

 从何伯权到华平
除了管理层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一家成立几年时间就完成在美国主板上市目标的中国公司,即便创业者再能干,公众还是不会忽略初始投资者与其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纽约的时候,前乐百氏掌门人、现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7天酒店的董事长何伯权告诉CEO郑南雁,他选项目有四个条件:第一,消费者的利益是不是清晰;其次,公司规模能不能做到足够大;第三,单一项目能做成的门槛不能太高;第四,以后的市场空间要足够大。“经济型酒店完全符合这四项,所以他会选择我们。”郑南雁如是说。
2009年11月20日,7天酒店纽交所挂牌仪式上,何伯权长按上市之铃,难以掩饰一个投资人的兴奋。当2004年何伯权从乐百氏退出、怀揣30亿元成为天使投资人,并在2005年将800万美元交给郑南雁的时候,他应当不会想到成功会来得这么快,而现在,他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投资的首家成功上市项目感到自豪。
7天酒店完成上市后,何伯权从美国顺道前往加拿大滑雪,继续自己的海外游历。郑南雁则迅速回国,筹备上市后的第一次董事会,担当一个创业者的责任。
回忆寻找天使投资的经历,郑南雁告诉记者:“通过一位朋友介绍,我和何先生见面,当时我们并不认识,我甚至还没准备商业计划书。我们谈了一天,何先生决定投资。”
这样的投资决策效率让记者有些诧异,郑南雁解释:“当时,何先生觉察到,经济型酒店有很大市场。他对美国商业有研究,在国内做的很多投资,都是觉得美国有成功的案例,再加上他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了解,能够分析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前景。”
7天酒店的引资故事还不止于此。有一位董事张琼,也是公司早期的天使投资人,最近她在博客上说,7天酒店是她唯一没有看到商业书但是投资的项目。说来让人难以置信,郑南雁和她是在飞机上认识的,郑向她介绍这个项目,张琼随后决定投入资金。
幸运之神似乎对郑南雁别有垂青——除了2005年何伯权的800万美元初始投资,从2006年算起,华平集团等风投机构连续三次注资的金额达到了1.7亿美元。
而实际上,7天酒店能从广州起步,几年时间扩张至全国的主要城市,没有来自风险投资的支持,难以想象。
谈起相关风投的关注,郑南雁甚至有些“无辜”的感受,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发现7天酒店的,“在三轮投资中,接触的投资者不超过10个。我们主动找过3家机构,没有一个谈成的;真正投资我们的机构,都是自己找过来的。”
在7天酒店的员工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华平委托一家公司来7天酒店总部看看,总部当时连前台都没有,办公室也是简单装修,投资人自己打电话才找到郑南雁。
而了解内情的人则认为,风投能看中7天酒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善于控制成本,并且转换成了价格优势,而价格对经济型酒店尤为致命。
对此,郑南雁有所补充:“7天除了价格优势、完善会员制和电子商务,也非常注重顾客的消费体验,7天的论坛欢迎大家提意见。”
在7天酒店朝阳门店,记者看到,店长在进入一个房间时,都要轻敲房门,轻喊两声“你好”,即便这个房间并没有旅客在住。店长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必要程序,养成这个习惯后,有事要打扰客人,就不会那么唐突。”
这样一个情节,一个近似机械的动作,已经透露了郑南雁着力推行的酒店服务意识。

 倾向自己开店
作为消费品牌,7天酒店通过上市打开更多的窗口,会吸引更多顾客、加盟商、材料供应商甚至业主,而对于郑南雁本人同样意义非凡。
以7天酒店上市首日的股价计算,按其拥有股份,郑南雁身价已达4亿元人民币。不过,郑南雁对此似乎并不关心,甚至在采访当日,7天酒店的股价还是记者告知他的。
“我仍然是一个创业者,而不是享受财富的人,我个人的股票不会兑换出来。”郑南雁信誓旦旦地表示,“风投最近也和我说,看好7天的前景,短期内不会退出,我们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
这样一个协同目标在吴海兵这里也有一番解释:“公司团队的第一重境界是有共同的目标,比如企业上市或者成为行业冠军,而第二重境界是高管们的气质相似,大家在一起沟通顺畅。7天成立5年来,仍然有一个创业的氛围,就是因为我们是一群气味相投的人。”
融资1.1亿美元,自然要为股东创造利润,郑南雁踌躇满志:“上市给企业规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目前做到280多家店,公司已经有初步规划,未来5年门店要达到1800家。”
对于这样一个目标,7天酒店的资金够不够用?郑南雁表示:“我们可以做到中期内不进行再融资。”
至于物业之争,郑南雁也不担心:“除了经济增长空间,还有就是新老酒店代换。目前的竞争是连锁品牌和单一酒店在竞争,我们向前进,三星级酒店往后退,7天、如家和锦江之星三个品牌,其实还没开始直接竞争。”
郑南雁说他会去看《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当年孙中山将革命由南向北推进,7天酒店在北方的扩张也将变得急促。
“我们倾向于自己开店,正在研究如家的案例,但是认为并购不是最主要的方式,除非价格划算,我们会用袋子装着,因为自己开店回报率够高。”郑南雁说,五年后,他会重新回顾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格局,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向前奔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